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出版转型

出版转型

出版转型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214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经济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2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3384篇;相关期刊88种,包括出版与印刷、编辑学刊、出版广角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五届长三角科技期刊发展论坛暨2008'上海科技期刊国际研讨会、山西大学学报创刊六十周年名家论坛等;出版转型的相关文献由204位作者贡献,包括张蕴、刘长明、沈元勤等。

出版转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2 占比:5.89%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3384 占比:94.05%

总计:3598篇

出版转型—发文趋势图

出版转型

-研究学者

  • 张蕴
  • 刘长明
  • 沈元勤
  • 周根红
  • 周蔚华
  • 孙春亮
  • 张新新
  • 张欣荣
  • 徐志勇
  • 曾光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于珊
    • 摘要: 5G作为第五代通信技术网络的出现,大众只要通过智能终端便可随时随地欣赏3D电影、游戏以及享受超高画质体验。可以说,5G技术将大众生活的各个方面实现互联互通,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信息高速化传播的时代已经出现,新媒体、云阅读等形式层出不穷,对传统图书出版销售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研究传统图书出版转型与销售方案的改进方法,探索传统图书出版销售新方向,推动数字出版顺应时代潮流,积极融入数字出版革命新浪潮。
    • 李师伟
    • 摘要: 随着Flash技术逐步退出主流行列,HTML5技术快速普及成为新趋势,音像教材出版单位面对载体由光盘向网络转型升级的挑战和机遇,需要做出决策。
    • 赵丹宁; 王启东
    • 摘要: 数字技术的迅速普及革新了人们信息获取的渠道和方式,对文学的出版生态构成了强劲而持续的冲击。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经济市场化、文化取向大众化,传播手段日益丰富,逐渐分离出脱离传统商业出版的大众文学。解读大众文学在数字化、市场化环境下的创作、出版与传播能够深入了解文学生态圈的变化。由陈洁等著的《数字时代的大众文学出版与传播研究》一书,以大众文学为研究对象,从创作、传播、产业的思路角度,探讨数字时代大众文学出版转型面临的环境、创作主体及方法的转变、传播渠道与方式的变化、文学作品的文化产业链打造以及文学的数字出版新路。全书由点及面、层层深入,涵盖了大众文学创作与出版的各个环节。
    • 董婕
    • 摘要: 本文探讨了在融媒体时代传统图书编辑如何转型融媒体编辑。提出传统图书编辑转型融媒体工作,首先需要具备创新进取的职业精神、积极的工作态度、“杂”技的学习能力、“杂”家的综合素质;其次,从“创”“选”“思”“准”“快”“知”“引”七个维度阐述了编辑能力的全方位提升;再次,分析了融媒体编辑需要掌握的资源构建方式;最后,讨论了转型工作的开展策略。
    • 韩琳
    • 摘要: 2011年起,科技部每年都会组织开展全国优秀科普作品推荐活动,随着我国整体科技水平的显著提高,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入选作品的内容日益丰富,这在加快构建全民阅读服务体系的大背景下,对优秀科普图书的出版优化具有引导作用。科普作品是全民科学素养提升工作的重要抓手,针对科普图书出版观念的转型工作对科普作品抓手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2011—2021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入选作品进行实证研究,对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进行重点分析,揭示入选作品的闪光点和导向意义,进一步归纳总结科普图书出版的未来发展着力点:按照《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要求,切实分析青少年、农民、产业工人、老年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细分人群的实际需求,开发相应科普作品,为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的落地与实施提供抓手。
    • 刘广东; 刘大年
    • 摘要: 当前,传统出版的转型趋势加速显现,“知识—媒介—传播”的三维框架对于理解这场转型具有认识论层面的价值。知识从原子时代迈向比特时代,其编码方式发生了本质改变,成为出版数字化的基本前提。媒介的数字化尤其是网络化改变了知识的存在方式,构建起新的出版关系网络。出版活动发生网络化与平台化的结构性转型,以规制权为核心的出版权力在网络时代逐渐消解,“撒播”范式转向“对话”范式,被激活的个体参与到知识生产中来,传统出版的角色和作用被重构。出版人要在深刻认识这些变化的基础上做出回应,探索产业发展的未来。
    • 胡金燕
    • 摘要: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出版业的产业生态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为了适应新的发展态势,出版业纷纷融合多媒体的技术优势,探索一条有别于传统的转型升级之路。部分青年编辑在这股风潮的引导下,把工作的侧重点转移到了对产品的数字化改造和营销手段的多元探索上。笔者认为,先进的技术固然对出版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驱动作用,但我们并不能因此就陷入唯技术论的怪圈。出版业是文化类产业,核心优势是优质的内容,转型思路应该是以技术为依托、以内容的优化为重点,打造符合消费者多样性需求的文化产品。而出版业未来发展的成败得失,在根本上取决于编辑人才素质的高低。青年编辑作为出版业的生力军,在融媒体时代的大潮之下,应该守住出版初心,担当起传播优秀文化的使命,努力提升自身的编辑力,为出版业的长久、稳固发展积蓄能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文化动力。
    • 炼油技术与工程编辑部
    •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加速推进,各行各业正向着“3060”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稳步迈进。期刊出版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双碳”目标实现做出自己的贡献。随着信息化时代的高速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客观要求,绿色出版已成为新闻媒体行业大势所趋,从传统出版向绿色出版转型是现阶段期刊出版行业必然的发展方向。
    • 郭新义
    • 摘要: 本文以大数据时代编辑工作的转型与创新作为研究主题,通过分析大数据对传统出版编辑工作的影响,以及大数据时代传统出版编辑工作转型、创新的模式,阐述了在大数据时代传统出版编辑工作面临的挑战,进而提出了传统出版编辑工作转型、创新的一些分析和建议,希望可以为出版行业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 贾晓巍
    • 摘要: 文章对知识服务的发展阶段以及分类进行观察,提出智能时代知识服务的四个属性,即意识形态属性、文化属性、产品属性和技术属性.基于此,分析了传统出版单位在智能时代知识服务中的价值和作用,并提出转型的建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