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163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经济学、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9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3829746篇;相关期刊93种,包括贵州社会科学、学术论坛、生态学报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2015海峡两岸水土保持学术研讨会等;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相关文献由305位作者贡献,包括王继军、时正新、李慧等。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9 占比:0.00%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829746 占比:100.00%

总计:3829907篇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发文趋势图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研究学者

  • 王继军
  • 时正新
  • 李慧
  • 苏鑫
  • 黄民生
  • 刘绍民
  • 吴文良
  • 姜学民
  • 尚清芳
  • 曲福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曾巧云; 曾行吉; 廖雪萍; 周凤珏; 黄京华
    • 摘要: 运用能值分析的理论和方法,通过构建能值分析指标体系,对桂林市2014—2019年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投入产出情况、环境承载情况以及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2014—2019年,桂林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总能值投入波动不大,辅助能值投入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可更新辅助能值投入中,劳动力能值占94.46%。能值产出中,种植业所占比重最高,其次为畜牧业和林业。能值投资率持续处在较低水平;净能值产出率在2014—2017年逐年递增,2018年开始递减,维持在较高水平;环境负载率较低,环境压力小,系统富有活力和发展潜力。
    • 邹亚东; 张晓萍; 何亮; 薛帆; 许小明; 易海杰; 王妙倩; 王浩嘉; 贺洁; 田起隆; 吕渡
    • 摘要: [目的]探究黄土丘陵沟壑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与演变趋势,对科学评价该地区生态经济效益、实现农业生态经济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陕西省吴起县为研究对象,基于农业生态与农业经济数据,构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耦合度模型分析了农业生态与农业经济的综合评价指数、耦合协调状态及耦合度演变趋势。[结果] 1990—2019年,吴起县农业生态综合评价指数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发展趋势,农业经济综合评价指数经历较快速上升—稳定发展—快速上升的发展过程;耦合协调度指数由0.29上升至0.63,反映了该地区农业生态与农业经济的协调发展不断增强,耦合协调状态由轻度失调演变为初级协调水平;耦合度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趋势,系统由耗损发展阶段过渡到协调发展阶段,说明吴起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不断趋于协调发展的态势。[结论]在丘陵沟壑区,我们应该继续以生态保护为基础,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生态与经济的发展关系,更好地实现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的协调发展。
    • 夏雨; 王继军; 连坡; 韩晓佳; 温昕; 李怡凤; 马玲娜; 孙在伟
    • 摘要: 针对退耕还林工程及城镇化发展后河庄坪镇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关系不完全清楚的现实,在明确河庄坪镇功能分区的基础上,借鉴系统耦合思想,用空间布局样本替换时间样本,建立了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度模型,对河庄坪镇各个生态功能区以及内部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态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河庄坪镇可划分为3个功能区域:“三产”城郊融合区、链式果园产业主导区、设施农业-劳务主导区。(2)河庄坪镇城郊型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态势过程可以划分为4个类型:协调发展类型、耗损发展类型、钳制发展类型、提升修复类型。(3)各个分区内各行政村的协同程度不完全一致,且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关系覆盖了3种类型,分别为协调发展、耗损发展和钳制发展。其中耦合关系为协调发展类型的行政村居多;小沟村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关系为耗损发展类型,李家洼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关系为钳制发展类型,其他均为协调发展类型。(4)相近生态系统背景下,资源利用率不同以及产业与资源一致性不同,造成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耦合程度不同。研究结果为明确表征城郊型乡村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过程并设计协同发展模式提供了参考。
    • 黄钰; 贾宝金
    • 摘要: 生态环境和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助力农村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促进区域经济和生态环境共同发展,研究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对国内外有关学者的优秀成果进行分析,对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的概念进行了深入挖掘,研究二者存在的关系;然后选择经济与环境指标建立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定量分析了2011-2021年中国不同省市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与协调发展情况,得出了实证结果.结果表明,我国东部、西部、南部、北部这4个地区中,经济衰退地区的数量显著减少,生态环境滞后型地区的数量显著增加;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快于生态环境改善,二者间的协调性显著提高;与城市社会不同的是,农村社会的经济发展速度没有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速度快,农村社会生态环境质量好于城市社会,但在农村社会中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程度有所提高.
    • 韩超跃; 赵先超; 胡艺觉
    • 摘要: 通过构建湖南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对2004—2018年湖南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程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004—2018年,湖南省农业生态系统与农业经济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均呈波动上升态势;研究期内,湖南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度C值均高于0.9,处于高度耦合状态,并于2018年达最佳耦合状态;研究期内,湖南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度D值波动上升,由0.620上升至0.827,即由起初的初级协调程度演变为良好协调程度.按照惯性发展趋势来看,湖南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度未来有望达到优质协调程度.
    • 韩晓佳; 王继军; 赵晓翠; 王超远; 夏雨
    • 摘要: 生态脆弱区抗干扰能力弱,明确其系统的生态潜力,在潜力的基础上开发利用资源对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视角,尝试测度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生态潜力,同时以三产融合典型代表乡镇为研究对象,对其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生态潜力和主导产业进行时空分析,最后对生态系统加以功能分区.结果 显示:(1)气体调节、气候调节、水源涵养和土壤形成与保护是生态系统提供的主要服务功能.随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林地面积的增加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随之上升,在空间上呈现"中间低两翼高"的格局.(2)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生态潜力受服务价值与资源开发过程影响,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空间上相对一致,呈现出"两翼高中间低,北高南低"的分布格局,其中,退耕还林工程的推进直接导致林地的生态潜力增加,耕地的生态潜力减少.(3)研究区在退耕过程中形成以大棚种植为主的设施农业、以农林特色销售为主的商品型种植农业,以山地苹果为主的林果产业以及以酒店商贸为主的服务行业.并随城镇一体化的推进,主导产业呈现出由传统粗放型大田种植向集约型设施农业方向发展.在空间上形成了以镇区分布为主的第三产业、依托拐沟坡地的林果产业和沿川道展开的设施农业的产业布局.(4)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功能区划分为城镇生态环境维护区(第Ⅰ类型区)、农业生态保护区(第Ⅱ类型区)、生态安全屏障区(第Ⅲ类区)3个区域.
    • 王卫民; 刘秀霞; 童燕
    • 摘要: 近年来,我国山区经济面貌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生态环境破坏越来越严重。为了有效发展山区农业经济,改善山区农业生态环境,必须探寻山区农业生态经济发展的最佳模式。立足于生态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对我国山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现状展开深入剖析,揭示了现阶段我国山区发展农业生态经济存在的问题。基于生态经济学理论,展开一系列动态研究,得出了山区发展农业生态经济需要走协调发展道路的结论。
    • 张云兰
    • 摘要: 【目的】动态评价广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运行效率和可持续发展状况,为广西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对策建议。【方法】运用能值分析理论和方法,从能值投入、能值产出、系统评价三大方面建立33个指标,深入研究2000—2019年广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投入、产出情况和运行状况,并对农业绿色GDP进行核算;同时将广西的研究结果与全国平均水平、贵州、云南进行比较。【结果】2000—2019年广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总投入能值和总产出能值分别增加9.54%和44.61%,辅助能值投入不足制约了农业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农业处于自然资源高度依赖型和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发展阶段,特色优势产业不突出。尽管系统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但不够稳定,尤其是2015年以来,可持续性指数下降38.85%,表明系统仍面临较大的环境压力。人均能值用量和能值密度偏低制约了农民生活水平和农业经济发展。农业绿色GDP占比较低,且从2000年的60.13%逐渐下降至2019年的47.73%。广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性指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贵州,但低于云南;农业绿色GDP占比高于全国,但低于贵州和云南。【建议】提升农业劳动力素质、增加农业机械和科技投入,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优化能值投入结构,提升农业资源开发利用效率,维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状态;充分利用森林和海洋资源,打造特色休闲农业、森林生态旅游和海洋农牧场,实现农业生态产品价值。
    • 张云兰
    • 摘要: 本文在基于能值理论核算广西农业绿色GDP比重的基础上,利用PLS模型研究广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安全的影响因素,再利用GM模型开展系统安全预警研究,最后为促进系统安全提出有针对性的调控策略。结果表明,2000-2019年广西农业绿色GDP增加了3.99倍,但农业绿色GDP比重从60.13%快降到47.73%,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安全程度不断下降。城镇化水平和单位耕地化肥施用量两个指标对广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安全状况的负向影响较大,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单位耕地农业水资源用量、农业投入强度、复种指数和单位耕地面积农业从业人员等指标的正向影响较大。2000-2019年广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安全总体上处于中警区间,即轻度不安全状态,但未来10年警情指数不断下降,如果不及时调控,系统将不断接近重警区间,即中度不安全状态。在“十四五”期间,需要通过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加大农业投入和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加强耕地保护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提升农民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等调控策略,从而保障广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安全。
    • 蒋小平1
    •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现如今各行各业的发展运作模式也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其中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也不例外。有相关人员利用改进的DFSR模型来构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然后根据当地的农业信息数据来进行统计,最后结合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来展开深入的研究。有调查结果显示,近些年河南省的农业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开始有了非常大的变化,即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突破,且整体的耦合关系也较明显。所以,为了保证河南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稳定发展,其就必须要不断加强生态建设,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预期的发展目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