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再矿化

再矿化

再矿化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3年内共计578篇,主要集中在口腔科学、基础医学、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58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598985篇;相关期刊170种,包括国际口腔医学杂志、华西口腔医学杂志、口腔医学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十一届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学术会议、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学术会议等;再矿化的相关文献由1286位作者贡献,包括蓝海、周学东、张旭等。

再矿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58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98985 占比:99.92%

总计:599445篇

再矿化—发文趋势图

再矿化

-研究学者

  • 蓝海
  • 周学东
  • 张旭
  • 王勤
  • 李继遥
  • 王丽梅
  • 吴佩玲
  • 石四箴
  • 孟祥才
  • 张向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宗明锐; 刘海燕; 李冰; 武秀萍
    • 摘要: 背景:作为天然生物材料壳聚糖的一种衍生物,羧甲基壳聚糖具有独特的水溶性、成膜性、缓释性,在组织工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的:综述羧甲基壳聚糖相较于壳聚糖的优势以及在口腔组织再生方面的应用。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知网数据库相关文献,中文检索词“羧甲基壳聚糖AND组织工程,羧甲基壳聚糖AND口腔医学”,英文检索词“carboxymethyl chitosan AND tissue engineering,carboxymethyl chitosan AND(dentistry OR stomatology)”,检索时限为2006年1月至2021年10月,通过阅读和分析文献进行初步筛选,以排除重复文献和低相关性文献,最终纳入文献51篇进行结果分析。结果与结论:羧甲基壳聚糖作为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可降解的无毒材料,在骨组织再生、牙体组织再生、牙周组织再生方面已取得理想的进展。羧甲基壳聚糖相比壳聚糖具有更好的水溶性、成膜性和离子结合性,这极大扩展了其在口腔组织工程的应用。羧甲基壳聚糖单独使用可发挥抗菌效果,促细胞增殖、分化,或是作为支架材料、水凝胶、改性材料与生物活性成分和生长因子联合使用均达到了预期的实验效果。
    • 郭宏磊; 张凯; 张旭
    • 摘要: 目的探讨甘氨酸引导羧甲基壳聚糖(carboxymethyl chitosan,CMC)/无定形磷酸钙(amorphous calci⁃um phosphate,ACP)对脱矿牙釉质表面的再矿化作用。方法制备不同阶段再矿化液:①反应态CMC/ACP(NaClO处理的CMC/ACP),②反应态CMC/ACP+甘氨酸;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再矿化液颗粒形貌。选取20颗阻生齿制成釉质切片并脱矿,随机分为A、B两组,将反应态CMC/ACP涂抹于A组牙釉质表面;将加入甘氨酸的反应态CMC/ACP再矿化液涂抹于B组。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测再矿化前后牙釉质表面形貌,纳米压痕实验检测牙釉质表面机械强度(包括压刻深度、硬度和弹性模量)。结果透射电镜下观察,反应态CMC/ACP再矿化液颗粒光滑,粒径增加至100~300 nm。反应态CMC/ACP加入甘氨酸后颗粒呈现出线状有序排列,15 min后溶液内形成了微晶体,晶体长度约为5~15μm。A组再矿化表现为颗粒状,且为杂乱的非均质再矿化层,B组脱矿牙釉质表面形成了较为均质的晶体形貌且排列有序,与天然牙釉质晶体形貌类似。B组再矿化后压刻深度小于A组,也最接近天然牙釉质;B组再矿化后的表面硬度和弹性模量与天然牙釉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在NaClO处理的CMC/ACP纳米颗粒中加入甘氨酸而形成的快速牙釉质龋再矿化模型,能够在釉质表面形成定向有序且快速的再矿化,再矿化的牙釉质表面的机械强度与天然牙釉质相近。
    • 郭宏磊; 张凯; 张旭
    • 摘要: 目的探讨甘氨酸引导羧甲基壳聚糖(carboxymethyl chitosan,CMC)/无定形磷酸钙(amorphous calci⁃um phosphate,ACP)对脱矿牙釉质表面的再矿化作用。方法制备不同阶段再矿化液:①反应态CMC/ACP(NaClO处理的CMC/ACP),②反应态CMC/ACP+甘氨酸;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再矿化液颗粒形貌。选取20颗阻生齿制成釉质切片并脱矿,随机分为A、B两组,将反应态CMC/ACP涂抹于A组牙釉质表面;将加入甘氨酸的反应态CMC/ACP再矿化液涂抹于B组。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测再矿化前后牙釉质表面形貌,纳米压痕实验检测牙釉质表面机械强度(包括压刻深度、硬度和弹性模量)。结果透射电镜下观察,反应态CMC/ACP再矿化液颗粒光滑,粒径增加至100~300 nm。反应态CMC/ACP加入甘氨酸后颗粒呈现出线状有序排列,15 min后溶液内形成了微晶体,晶体长度约为5~15μm。A组再矿化表现为颗粒状,且为杂乱的非均质再矿化层,B组脱矿牙釉质表面形成了较为均质的晶体形貌且排列有序,与天然牙釉质晶体形貌类似。B组再矿化后压刻深度小于A组,也最接近天然牙釉质;B组再矿化后的表面硬度和弹性模量与天然牙釉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在NaClO处理的CMC/ACP纳米颗粒中加入甘氨酸而形成的快速牙釉质龋再矿化模型,能够在釉质表面形成定向有序且快速的再矿化,再矿化的牙釉质表面的机械强度与天然牙釉质相近。
    • 罗婷; 颜家榕; 花放; 贺红
    • 摘要: 牙釉质脱矿是正畸治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正畸矫治器影响口腔清洁能力,易导致菌斑堆积及口腔菌群失调,致龋菌产酸引起牙釉质脱矿,不仅影响美观,还可能危害口腔健康,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纳米粒子(nanoparticles,NPs)通常指直径为1~100 nm的固体颗粒,理化性质独特,能为正畸釉质脱矿预防提供新策略。回顾相关文献,用于预防正畸釉质脱矿的NPs按其功能可分为抗菌、再矿化及载体型三类。应用NPs改性正畸粘接剂赋予其抗菌或再矿化性能的研究最多;也有研究利用NPs对正畸矫治器进行表面涂层或整体掺杂改性使其具备抗菌性能。上述两种方式的优势在于不依赖患者的依从性。此外,NPs改性的氟保护漆及负载抗菌或再矿化制剂的纳米载体可用于促进正畸患者的口腔保健,该途径能发挥持续预防作用,但依赖患者配合。研究显示,NPs的小尺寸效应可增强其性能,但可能存在一定安全性问题,且仍对改性后材料本身理化性能有一定的影响,这些问题还需进一步探索。虽然现有研究还存在一定局限性,但可预见,未来纳米粒子在正畸釉质脱矿的预防中有望发挥重要作用。
    • 童星; 杜永卫; 张咪
    • 摘要: 纳米磷酸钙与人体骨、牙齿等硬组织的化学成分相似,具有很高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已被应用于治疗骨缺损、牙齿修复等领域。本文主要介绍了纳米磷酸钙的种类、合成方式及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的研究现状,探讨了纳米磷酸钙在口腔护理产品中的应用前景。
    • 岳阳丽; 刘翠丽; 贺贵天; 马贵霞
    • 摘要: 目的:评估BioMinF、奥敏清两种生物活性玻璃(BAG)促进人工牙本质龋再矿化的效果。方法:采用酸性脱矿液浸泡法制备40个人工牙本质龋样本,随机分为4组,每组10个,分别采用BioMinF(A组)、奥敏清(B组)、奥敏清+氟化钠(C组)和氟化钠(D组)进行再矿化处理。样本进行8 d的pH循环后,Micro-CT测定样本不同深度的矿物质密度(DMD)、矿物质获得量(ΔDMD)和病损深度的变化(ΔLD)。结果:在同一病损深度,各组b区的DMD均高于a区。A、B、C 3组b区牙本质病损表层的DMD接近于c区表层的DMD;D组b区牙本质病损表层的DMD则小于c区。4组ΔDMD值和ΔL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大于A组和B组,D组小于A组和B组。4组ΔL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大于B组,B组大于A组,A组大于D组(P<0.05)。结论:两种BAG均能促进牙本质再矿化,奥敏清和氟化钠联合使用效果最佳,BAG和氟化物在牙本质再矿化作用中具有协同作用。
    • 张晔(综述); 卢丹阳(综述); 逄艳云(综述); 刘颖(综述); 张旭(审校)
    • 摘要: 龋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三大重点防治疾病之一。通过再矿化手段修复受损牙体硬组织被认为是一种极具潜力的龋病治疗策略,但是当前的再矿化技术主要是基于离体牙模型研究发展起来的,忽视了天然龋的病理结构特点和生物膜的影响,缺少针对天然龋治疗效果的进一步验证和转化,尚不能精准有效地预防和治疗龋病。基于此,近期部分研究开始着重于设计具有抗菌和再矿化双功能的复合材料,从龋病的病理特点出发,采取更高效的手段以终止龋病的进展。本文综述了目前无创/微创终止龋病的临床治疗技术和相关材料学研究进展,并且展望了未来再矿化/抗生物膜双功能材料精准预防和治疗龋病的研究方向和思路。
    • 孔祥红; 任颖超; 肖燕
    • 摘要: 目的探究氟保护漆、护牙素及奥敏清脱敏剂3种不同再矿化剂对酸蚀症牙釉质树脂粘结强度的影响。方法收集80颗发育完成的恒磨牙并制备平整釉质工作面,置于可口可乐中酸蚀5min,去离子水冲洗5min,放回人工唾液中,至此为完成一次脱矿,以上操作每日8h内完成6次,共计8d,完成酸蚀症模型制作,之后随机分成4组(n=20):A组为空白对照组,仅置于人工唾液中,B组、C组、D组分别使用氟保护漆、护牙素、奥敏清脱敏剂进行为期12d的再矿化。上述每组样本中分别选18颗于釉质工作面上堆塑树脂,并进行冷热循环500次,其中10颗用于剪切粘结强度测试,另8颗使用20g·L^(-1)亚甲蓝溶液染色24h。制备切片观察微渗漏情况,每组其余2颗堆塑树脂后切片用于扫描电镜观察。结果B组的剪切粘结强度低于A组(P0.05);微渗漏方面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扫描电镜观察结果,A组树脂与釉质之间粘结紧密,树脂突数量多且形态完整,B组的树脂与釉质之间粘结不紧密,未见明显树脂突形成,C组、D组粘结界面紧密,可见明显树脂突。结论使用氟保护漆再矿化酸蚀症牙釉质后,不利于后期树脂粘结修复,使用护牙素及奥敏清脱敏剂对树脂粘结的影响不大。
    • 王章媛; 严洪海; 郑沛
    • 摘要: 着色牙通常来源于外源性色素沉着和内源性牙体颜色改变,牙漂白术是针对着色牙常用的治疗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漂白剂的氧化反应分解着色基团以改善牙齿颜色。相较于贴面、全冠修复等破坏性治疗方法,牙漂白术具有微创、操作简便、性价比高等优点。诸多研究表明牙漂白剂在分解着色基团的同时也会与牙体组织发生反应,对牙体硬组织产生影响。釉质结构会因高浓度漂白剂发生变化,釉质化学元素改变,釉质显微硬度随着漂白剂的浓度和使用方式变化而改变。牙本质出现粗糙度增加,牙本质小管开放通透性增加,牙本质抗折裂性能降低等一系列变化。以上改变最终可能导致牙体抗折性降低、表面磨损增加,粘接性能下降及活髓牙术后敏感等。为减少漂白剂对牙体组织的潜在危害,可以在漂白剂中添加钙、四氟化钛、壳聚糖等物质或者在漂白后使用含有再矿化剂、酪蛋白磷酸肽-无定形磷酸钙和纳米羟基磷灰石的产品。本文就牙漂白术对牙体组织的影响及如何减少不良影响进行综述。
    • 蔡英; 钏定泽; 陈庆华; 刘继涛
    • 摘要: 本文研究了甘氨酸(Gly)和氧化石墨烯(GO)复合改性羟基磷灰石(Gly/GO/HA),以及天冬氨酸(Asp)和GO复合改性羟基磷灰石(Asp/GO/HA)对酸蚀人牙釉质(HE)体外再矿化的影响。通过CCK-8法测定不同复合材料的细胞毒性,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EDX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和显微硬度测试,对再矿化前/后HE表面及剖面形貌、表面元素组成、表面成分结构和表面力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Gly/GO/HA和Asp/GO/HA均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且均能使酸蚀HE得到一定的修复,其中Gly/GO/HA对酸蚀HE表面和深层脱矿的修复效果优于Asp/GO/HA。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