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学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43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政治理论、管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06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305148篇;相关期刊275种,包括公共行政评论、行政论坛、中国行政管理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14年中国公共管理博士后论坛、第二届青年治淮论坛、广州大学研究生学术论坛公共管理分论坛暨“变革时代的公共治理”学术研讨会等;公共管理学的相关文献由407位作者贡献,包括信访与社会矛盾问题研究编辑部、陈振明、丁东洋等。

公共管理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06 占比:0.13%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05148 占比:99.87%

总计:305559篇

公共管理学—发文趋势图

公共管理学

-研究学者

  • 信访与社会矛盾问题研究编辑部
  • 陈振明
  • 丁东洋
  • 叶瑜敏
  • 吴佳
  • 周敬伟
  • 张康之
  • 曾峻
  • 朱正威
  • 杨安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徐泽; 张正峰; 李储
    • 摘要: 基于彼得斯治理理论,分析了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现状和要求,重构了其协同发展路径。结果表明:①要素禀赋、区域政策分别是区域协同发展的客观基础和主观条件。②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为京津冀地区提出了“坚持以北京和天津尤其是以非首都功能疏解为引领,借助市场力量调动各个主体的积极性,同时注重协同方式(机制)建设”的新要求。③京津冀协同发展路径重构可从“由软硬兼施的市场(市场平台和政府效能)、三维协同的主体(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和非政府部门)和富有弹性的方式(临时机构和互动机制)”的“3M”策略入手。
    • 徐泽; 张正峰; 李储
    • 摘要: 基于彼得斯治理理论,分析了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现状和要求,重构了其协同发展路径。结果表明:①要素禀赋、区域政策分别是区域协同发展的客观基础和主观条件。②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为京津冀地区提出了“坚持以北京和天津尤其是以非首都功能疏解为引领,借助市场力量调动各个主体的积极性,同时注重协同方式(机制)建设”的新要求。③京津冀协同发展路径重构可从“由软硬兼施的市场(市场平台和政府效能)、三维协同的主体(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和非政府部门)和富有弹性的方式(临时机构和互动机制)”的“3M”策略入手。
    • 高燕; 诸竹君
    • 摘要: 第六届浙江省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走向共同富裕:浙江的实践与创新”5月6日在杭州举行。本次学术年会由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省公共管理学会承办,浙江省政治学会、浙江省浙商研究会协办。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刘尚希,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李实,浙江工商大学校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省公共管理学会会长郁建兴发表了主旨报告,来自浙江省内外高校、党校、研究机构等40余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做了分论坛报告。本次学术会议共收到论文300多篇,600多位社科理论与实际工作者线上线下齐聚,共同探讨共同富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 张静静; 陈世香
    • 摘要: 公共管理学历经一百三十多年,是一部从政治与行政二分走向政治、行政与政策三分的历史。其间,公共管理学不断克服实践与理论的困境,彰显了理论想象力与实践前进力的五次张力。第一次是公共管理古典范式时期,建立政治与行政二分格局;第二次是行政组织体系科学化、系统化、原则化应用时期,巩固了政治与行政二分格局;第三次是西蒙和沃尔多争论时期,为政治、行政与政策的三分主题埋下伏笔;第四次是政策科学时期,建立了政治、行政与政策三分格局;第五次是新公共管理时期,进一步夯实了政治、行政与政策三分格局。进入后公共管理时期,三分格局逐渐稳固。面对现实世界需要和政府改革任务,公共管理学实现了理论想象力与实践前进力的有机统一,正成长为国家治理显学。
    • 白永秀; 宋丽婷
    • 摘要: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和全球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带来了重大影响,通过系统梳理相关文献,厘清了“疫情经济学”的理论渊源,界定了“疫情经济学”的学科定位,并介绍了“疫情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认为,“疫情经济学”的创立具有丰富的理论渊源,包括流行病学的学科基础理论、相关学科的学科理论与研究方法、政府有关疫情政策文件以及百年来人们应对疫情的实践经验;“疫情经济学”的学科可以定位为一门涉及多种门类学科的交叉学科,研究对象可以界定为人类社会在疫情发生、发展、疫后的各种经济活动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经济关系,研究主线为疫情的管理、影响及机遇;“疫情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疫情的概念及其演进、疫情的危害及其对经济的影响、疫情预防、疫情控制与管理、疫后经济发展特点与政策、应急产业发展与管理和疫情管理体制等;创立“疫情经济学”学科,能够通过系统分析疫情来源,研究疫情防控措施,从而对疫情进行事前预控、事初急控、事中管控以及疫后经济恢复、疫情相关产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李阳阳
    • 摘要: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特别是专业课程)建设、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方面,旨在以课程知识、技能教学为载体和手段,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更好地推进、落实我国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以公共管理学专业课程为例,对课程思政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专门探讨和实践;在重新深入认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内涵、分析公共管理学课程思政在课堂教学中的必要性基础上,从课堂教学角度对公共管理学课程思政进行了实践,并提出应用策略与改进建议。
    • 李文文
    • 摘要: “公共管理学”是公共管理、行政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具有较多可挖掘的思政资源。在“公共管理学”教学中,充分重视课程思政建设,将专业课中的思政教育落到实处,有利于提升学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认同,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研究在充分分析“公共管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性的基础上,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与路径的角度探索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路,并以“公共伦理”一节为例,进行教学设计思路的具体实践与效果呈现。
    • 邓东梅; 韩承鹏
    • 摘要: 高校公共管理专业肩负着培育国家高层次复合型管理人才的重大责任,而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教学体系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因此对"公共管理学"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十分有必要。"公共管理学"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就是在专业知识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使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得益彰。实施"公共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需要充分挖掘专业课程的理论资源,持续强化教师思政教育的素质和能力并推进建设教学改革的评价体系。
    • 吴世友
    • 摘要: 近日,某社工微信公众号发文指出,在知网以"社会工作"为主题词进行搜索,结果显示2020年发表在核心期刊的论文共293篇。相比其他社会科学专业,通过同样的检索方式查看2020年的发文量,如经济学(1935篇)、社会学(714篇)及公共管理学(356篇)等,均多于社会工作专业。暂且不讨论这个检索方式的科学准确性,这些数据从某个方面倒是在直观上引起大部分社会工作学者的共鸣。
    • 摘要: 《理论与评论》是由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主管,中共福建省委讲师团、福建师范大学主办的思想性、评论性期刊。刊物常设“理论前沿与经典新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道路”“百年党史党建”“热点问题论析”等栏目。主要刊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学术作品,亦欢迎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优秀稿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