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公共权力

公共权力

公共权力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258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法律、中国共产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59篇、会议论文29篇、专利文献17175篇;相关期刊1061种,包括求实、法制与社会、江淮法治等; 相关会议28种,包括云南省第九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第六届农林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论坛、2014年全国体育管理科学大会等;公共权力的相关文献由2476位作者贡献,包括钱再见、李抒望、张康之等。

公共权力—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59 占比:12.95%

会议论文>

论文:29 占比:0.15%

专利文献>

论文:17175 占比:86.90%

总计:19763篇

公共权力—发文趋势图

公共权力

-研究学者

  • 钱再见
  • 李抒望
  • 张康之
  • 杨雪冬
  • 王长江
  • 关庚寅
  • 桑玉成
  • 汪玉凯
  • 高信奇
  • 刘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邓伯军
    • 摘要: 政治理性是重要的政治哲学范畴.政治理性的公共内涵必须要支持一个以公平正义为价值基点的规范性理论结构.政治理性作为观念上层建筑,就要从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分化结构中探寻政治理性的物质前提问题,政治理性正是在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分化的不同端点获得自身的公共内涵定位问题.政治理性作为阶级社会的公共能力,就要从私人权利和公共权力的张力结构中探讨政治理性的性质界定问题,政治理性正是在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的界分中获得其内在的公共规定性的.政治理性作为意识形态,就要从私人信仰和公共精神的互动结构中探究政治理性的文化基础问题.政治理性正是在世俗秩序与宗教信仰的互动中以整合的方式获得公共性文化的赋值.
    • 任剑涛; 佟德志; 张朝霞; 任建明; 公婷; 唐亚林; 庄德水
    • 摘要: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中国式民主理念和民主形式的一种全新概括,是政治理论的重大创新。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民主是保证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途径,民主监督是公共权力健康运行的重要基础。如何通过“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推进对权力运行的有效监督?本栏目聚焦“全过程人民民主视域下的权力监督”这一核心议题,特邀多位专家从不同维度进行研讨和阐述。
    • 皇甫鑫; 杨亚星
    • 摘要: 当前,数字技术已逐渐融入基层监督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形塑了基层监督体系。本文通过考察一个地方项目的运作过程,从数字技术运用于基层监督的机制与效能、双维控权进路以及要素联动效应出发,阐释数字技术形塑基层监督体系的深层逻辑。本文发现,将数字监督应用于基层监督可以通过在线化、标准化与公开化,实现全过程监督、实时监督,并缓解监督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此外,数字技术对基层监督体系的形塑作用还在于,通过监督要素的联动实现对监督主体和监督对象的双维控权。数字技术对基层监督体系的形塑作用是对集约式权力监督以及谁来监督监督者等问题的有效探索。
    • 韩力军
    • 摘要: 大学生寝室作为一个集教育性、生活性和社交性于一体的微型空间,其内部既存在个体权利,同时还存在以寝室成员让度和高校公权力延伸而组成的空间公共权力。因为暴力“多数决”、家庭资本差异和教育行政管理模糊化等原因,寝室内部空间中个体权利和公共权力存在一定矛盾冲突。高校应着力构建公正和谐的寝室公共权力运行机制,打造寝室空间发展共同体,重视对寝室空间的教育管理,促成学生寝室个人权利和公共权力的平衡状态,让寝室公共权力成为引导和推动学生成长成才的外部动力,最终让大学生寝室成为高校三全育人的重要空间,推动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梁美恋; 傅治平
    • 摘要: 如何制约规范公共权力的运行,是当代法治社会建设要回答的一项重大课题。理论与实践的探讨所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就是“把公共权力关进‘笼子’里”。文章就这个结论探讨分析了制约公共权力的若干因素,认为最重要的是做好三个方面:权力应在民主监督机制下正确运行;权力行使者必须形成自律机制;加强法律制度对权力的约束力。
    • 丁琳
    • 摘要: 社会利益固化的实质是社会资源与社会风险在不同利益主体分配中所形成的稳定性利益关系结构.我国现阶段社会利益固化是解放与发展生产力的必然结果,集中体现在政治利益固化、经济利益固化、教育资源固化与群体利益固化.利益固化危害巨大,破除利益固化,应消除由利益固化所产生的固化观念;破除利益固化作用机制;健全法规以规矩权力;规范权力集团,保护公有利益.
    • 张爱军
    • 摘要: 网络政治认同是政治认同的组成部分,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网络政治技术是网络政治认同的最终决定力量.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社交机器人异化使网络政治认同发生变异.网络技术带来的虚拟性、自由性、平等性、碎片性、互动性和乌合之众性造成了网络政治认同的复杂性和易变性,给网络政治认同带来困局.增强网络政治认同,需在技术、资本、权力、权利四者之间形成互动平衡的合力,加强科技伦理建设、法治建设和制度规则建设.
    • 张爱军
    • 摘要: 抖音政治是网络政治延伸的产物.抖音政治是微观政治,具有生活性、鲜活性、具象性、情境性、阳光性、博弈性特点.抖音政治是"小政治",目前较娱乐抖音而言占比较小.抖音政治又是"大政治",娱乐抖音同样受公共权力的监管、规制的全覆盖.抖音通过微观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对接、博弈、冲突、辐射和抖音政治舆论传播的变异等五个现实与逻辑展开,并发挥内外舆论监督和监督性传播功能.抖音政治利弊共存,既具有正向功能,也具有负向功能.抖音政治本质上是伦理政治,加强"科技向善"伦理建设,完善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技术相关伦理建设;加强情境伦理建设,破解抖音政治"信息茧房""沉默的大多数""刻板印象"的机制困局;优化宏观舆论与微观舆论、法治与情境、道德与理性、权力理性与情感、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等多维度的平衡机制;这些是优化抖音政治的主要措施.
    • 卫晓君; 宋仕允
    • 摘要: 在简政放权过程中,很多地区出现了公共权力下放“悬浮化”现象,主要表现为权力资源错配与权力衔接受阻,导致公共权力难以有效落地。公共权力下放的“悬浮化”是由单向主义的权力配置机制、上级政府错误的放权观念、权力下放薄弱的法律基础、任务驱动的权力下放逻辑等原因造成的。实施权力下放“去悬浮”策略,应构建权力下放与配置的双向机制,以教育与程序为基础进行观念矫正,完善公共权力下放法律法规,确立责任驱动的权力下放逻辑。
    • 张爱军; 杨丹妮
    • 摘要: 监督舆论与舆论监督是话语干涉的两种形式,存在主体性、结果性、立场性、技术性的权力差异。监督舆论形成公共权力的积极进制、消极进制、无效进制,引导舆论朝着积极正向的方向发展,但也易造成舆论的说教化与虚假化。舆论监督形成公共权力的强制化、主动化、圈层化、边缘化的退制,适应公意的变化,提倡公民权利约束公共权力,保证权力运行的合法化与公开化,存在舆论控制权力的风险,出现群体审判与群氓政治的现象。监督舆论与舆论监督应达到有限性平衡、动态性平衡、有效性平衡、竞争性平衡,保证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相互制衡,达到善治的目的,进而实现公共权力与舆论机制的优化,促进社会现代化的和谐发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