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H1N1

H1N1

H1N1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3年内共计39139020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24篇、专利文献39138196篇;相关期刊275种,包括健康大视野、枣庄卫生、口岸卫生控制等; H1N1的相关文献由50000位作者贡献,包括不公告发明人、王伟、张伟等。

H1N1—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2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9138196 占比:100.00%

总计:39139020篇

H1N1—发文趋势图

H1N1

-研究学者

  • 不公告发明人
  • 王伟
  • 张伟
  • 王磊
  • 李伟
  • 张磊
  • 刘伟
  • 王勇
  • 张涛
  • 李强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Gautam Jesrani; Samiksha Gupta; Saurabh Gaba; Monica Gupta
    • 摘要: Cardiovascular manifestations and electrocardiographic abnormalities have been reported among some prevalent infections in tropical regions,which lead to a great amount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The major infectious diseases include chikungunya,dengue fever,H1N1 influenza,and coronavirus disease-19(COVID-19)in the viral category,leptospirosis,salmonellosis,scrub typhus and tuberculosis in the bacterial category,and malaria in the protozoan parasite category.All these infirmities constitute a foremost infection burden worldwide and have been linked to the various cardiac rhythm aberrancies.So we aimed to identify and compile different studies on these infections and associated acute electrocardiographic(ECG)changes.The search was made in online international libraries like PubMed,Google Scholar,and EMBASE,and 38 most relevant articles,including original research,systematic reviews,and unique case reports were selected.All of them were evaluated thoroughly and information regarding ECG was collected.Myocarditis is the predominant underlying pathology for rhythm disturbance and can be affected either due to the direct pathogenic effect or the abnormal immune system activation.ECG variabilities in some infections like chikungunya,scrub typhus,and leptospirosis are associated with longer hospital stay and poor outcome.Tropical infective diseases are associated with prominent acute cardiac rhythm abnormalities due to myocarditis,which can be identified preliminarily by ECG changes.
    • 王珂; 毛双双; 马心怡; 李玉卓; 李雅林
    • 摘要: 目的制备复合佐剂MF59和甘油-3-磷酸(glycerol-3-phosphate,G3P),探讨其用于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效果。方法将G3P佐剂与MF59混合为复合佐剂,将其单独或作为复合佐剂与甲型H1N1流感抗原混匀制成疫苗。将50只小鼠分为五组:空白对照组、单纯甲型H1N1流感抗原组、甲型H1N1流感抗原+MF59佐剂组、甲型H1N1流感抗原+G3P佐剂组、甲型H1N1流感抗原+MF59和G3P复合佐剂组。于第0天和第28天腹腔免疫2次。免疫后观察小鼠有无不良反应。在初次免疫后的第28及第42天取血,采用ELISA检测抗H1N1 IgG抗体水平,通过血凝抑制试验检测血凝抑制抗体滴度和假病毒中和试验评价体液免疫的保护效果。结果各组小鼠均无不良反应。MF59和G3P复合佐剂组通过腹腔免疫诱导抗H1N1 IgG的水平高于单纯H1N1流感抗原组、MF59佐剂流感抗原组和G3P佐剂流感抗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佐剂组血凝抑制抗体和假病毒中和抗体滴度也高于传统的MF59佐剂流感抗原组和G3P佐剂流感抗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F59和G3P复合佐剂甲型H1N1流感疫苗保护作用最佳,主要通过诱导产生高滴度的抗H1N1 IgG,提高血凝抑制抗体滴度和中和抗体滴度发挥作用。本研究为开发用于人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疫苗提供了实验基础。
    • 嵇祝星; 刘晓文; 王晓泉; 刘秀梵
    • 摘要: 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AV)是有囊膜的正粘病毒科成员,其基因组包含8个节段的单股负链RNA。IAV是人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可以导致季节性的流行和大流行。回顾历史,共发生了4次流感大流行,分别是1918年H1N1、1957年H2N2、1968年的H3N2以及2009年的H1N1流感大流行。至今,全球每年有10亿左右人口会感染流感病毒,有294000~518000人死于季节性流感,给人类健康及公共卫生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
    • 娄淑红
    • 摘要: 1猪流感的概况猪流感是由猪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传染性和群发性呼吸道疾病.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其中秋冬季节和春季发病率较高,每个年龄段的猪均可感染该病,且该病传染力非常强,可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波及整个猪场.按照核蛋白和基质蛋白的不同,流感病毒可分为三个血清型,即甲型、乙型和丙型,其中猪流感病毒属于甲型.目前,世界范围内甲型流感病毒的HA主要有16个亚型,NA有9个亚型,不同亚型之间组成了不同的血清型,现在已发现的猪流感病毒至少有9个血清型,世界范围内主要流行的猪流感病毒血清型为H1N1、H3N2和H1N2,我国主要流行的血清型为H1N1、H3N2.猪流感病毒毒株感染范围非常广,除了可以感染水禽外,还可以感染猪、人、马、狗等.
    • 李攀; 刘刚; 李丹丹; 巩翠洁; 赵敬肖; 马铮; 王莎; 石艳玺
    • 摘要: 目的总结不同通气方式下危重型H1N1流感肺炎患儿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机体免疫与最终通气方式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河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108例危重型流感肺炎患儿资料,根据呼吸支持方式不同,分为无创通气组和有创通气组,比较2组间临床资料、炎性指标及免疫功能。结果有创通气组入院三天后合并细菌感染率为33.3%,均为鲍曼不动杆菌,显著高于无创组(P<0.05)。两组均呈现获得性的免疫紊乱,CD3^(+)T、CD4^(+)T、CD8^(+)T细胞占比,均明显低于正常值。其中CD8^(+)T细胞比例在有创组显著低于无创组(P<0.05)。有创组IL-6均值为29.331高于无创组(P<0.05),但白细胞、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无差异;ROC曲线分析提示白细胞介素-6和CD8^(+)T对有创机械通气有一定提示作用,其截断值分别为17.96pg/mL(敏感度76.3%、特异度72.5%)和15.21%(敏感度74.8%、特异度74.2%);结论危重型H1N1流感肺炎患儿有创通气者比无创辅助通气者免疫力更差,且白细胞介素-6和CD8^(+)T对有创机械通气有一定预测价值。
    • 郑宁晨; 杨姣姣; 张婷; 王志荣; 许雪梅
    • 摘要: 目的筛选并确立流感病毒H1N1 A/Nebraska/14/2019血凝素(HA)的最佳蛋白疫苗策略。方法分别构建HA全长、HA胞外区C端不同的突变体及共表达HA/M1的重组杆状病毒,感染昆虫细胞表达80 h后,收取培养上清,Western blot鉴定重组抗原的表达,同时采用血凝试验间接分析其免疫原性。然后大量表达HA/M1蛋白,Core700纯化后分析蛋白颗粒的理化性质、血凝活性及稳定性。结果2种HA胞外区的C端突变体虽均以三聚体形式表达,但表达上清无血凝活性;HA全长三聚体具有较好的血凝活性,但为膜蛋白,纯化难度大。HA/M1共表达上清具有血凝活性,HA/M1表达上清经Core700纯化,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显示为80 nm~150 nm病毒样颗粒(VLP)。HA-M1-VLP的血凝效价高达26,动态光散射显示HA-M1-VLP在4°C保存3个月性质稳定。结论HA-M1-VLP易于表达纯化、稳定性好,且血凝活性高,可用于流感病毒H1N1蛋白疫苗的研究。
    • 程倩; 孔子荣; 李三木; 李献; Muhammad Junaid; 张书祥; 何奇松; 熊毅; 孙文博; 颜健华
    • 摘要: 目的利用定点突变技术突变Pdm/09 H1N1流感病毒的NA基因119位点并拯救,研究其生物特性。方法利用重叠PCR的方法进行定点突变,再应用反向遗传学体系中的pBD-NA质粒后在293T细胞中转染拯救流感病毒,通过血凝试验和RT-PCR方法鉴定病毒拯救结果,通过细胞学和攻毒试验研究该位点变异的生物学意义。结果定点突变测序结果显示,突变的pBD-NA质粒核苷酸第336位由A突变为G,使氨基酸位点发生E(核苷酸:GAA)到G(核苷酸:GGA)的变化,而其他位置的氨基酸均未发生改变。拯救的病毒转染后的细胞悬液接种MDCK细胞连续传代3代后突变毒株(rMT)血凝效价为27,亲本毒株(rWT)为26。神经氨酸酶的二级结构预测结果显示,rMT与rWT相比,Alpha Helix分值明显下降,均值同比下降约为10.62%,经突变后的rMT Alpha Helix结构分值表现为下降趋势。用rWT和rMT病毒攻毒BABL/c小鼠后第3天的小鼠肺组织、鼻甲骨、脾和肾的病毒滴度,rMT攻毒组均比rWT攻毒组高,鼻甲组织与肺脏中的病毒滴度相比差异不显著,脾和肾的差异显著。结论NA119位点的定点突变对病毒的复制能力没有明显影响,突变株对BABL/c小鼠的致病力有一定增强,临床症状明显,神经氨酸酶活性下降。
    • MENG FEI; YANG HUANG-LIANG; QU ZHI-YUA
    • 摘要: 不同宿主来源的流感病毒在猪体内经基因重配后可以产生新型病毒,解析新型流感病毒生物学表型变化机制对保护动物健康和预防人类流感大流行具有重要意义。近日,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A Eurasian avian-like H1N1 swine influenza reassortant virus became pathogenic and highly transmissible due to mutations in its PA gene”的研究论文,揭示了猪流感病毒(SIV)致病性和传播能力增强的分子机制。
    • 李全瑞; 壹图(图)
    • 摘要: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全国流感监测结果显示,每年10月我国各地陆续进入流感流行季节。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丁四型。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H3N2亚型及乙型流感病毒中的Victoria和Yamagata系。
    • 竭立英
    • 摘要: 1冬春季节猪流行性感冒的发病特点1.1有一定的季节性一般猪流行性感冒主要由A型猪流感病毒引起,对这种病毒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根据其病毒结构合成了多种亚型流感病毒,相匹配地具备多种治疗血清。常见的猪流感病毒有猪H1N1、猪H3N2、猪H9N2等,第一种病毒中包含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病毒基因,不仅感染猪和禽类,还会对人体造成感染[1]。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