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全长锚固

全长锚固

全长锚固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169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建筑科学、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5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1987篇;相关期刊56种,包括建井技术、煤、煤矿安全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5年全国矿山建设年会、第二届全国岩石锚固与注浆学术会议、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软岩工程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大会等;全长锚固的相关文献由433位作者贡献,包括李万峰、刘小虎、姚直书等。

全长锚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5 占比:0.70%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1987 占比:99.27%

总计:12075篇

全长锚固—发文趋势图

全长锚固

-研究学者

  • 李万峰
  • 刘小虎
  • 姚直书
  • 薛维培
  • 何礼品
  • 侯俊领
  • 张农
  • 林健
  • 吴拥政
  • 程桦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世辉; 范雪峰; 李世领; 孙仕元
    • 摘要: 以淮南矿区丁集矿西三采区地质条件为背景,采用FLAC3D计算软件对深井软岩巷道全长锚固支护条件下围岩稳定性进行模拟计算,获得不同围岩应力和支护强度作用下巷道围岩稳定性影响规律。得知,随着围岩应力环境增大,巷道顶帮下沉量和底板底鼓量增大,巷道顶底板变形位围岩移量变化趋势与巷道两帮变形趋势基本一致,在10 MPa围岩环境中,锚杆支护排距以800 mm×800 mm较优。研究结果可为深埋回采巷道锚杆支护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 李建宏
    • 摘要: 为获得最佳的锚杆支护效果,同时降低支护成本,主要分析了端头锚固、全长锚固以及加长锚固三种锚固形式下,不同锚杆间距对巷道围岩变形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三种锚固形式下,当锚杆间距大于一定值后,锚杆支护效果变差,而当小于一定值时,支护效果又不明显;对于端头锚固和加长锚固方式,锚杆间距宜选取800 mm,而对于全长锚固方式,锚杆间距宜选取900 mm。
    • 李建建; 曾洪伟; 杨战标; 蔺增元; 陈长江
    • 摘要: 为了分析锚固方式对锚杆承载特征的影响程度,便于巷道锚杆支护设计选型,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现场实测的方法,对比了全锚锚固和端部锚固条件下锚杆轴向力与剪应力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锚杆承载分布特征与锚固条件、预应力、锚杆直径和围岩强度等密切相关;锚杆轴向力沿锚固段呈现单向递减趋势,锚杆剪应力沿锚固段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主要分布于锚固段400 mm范围内;在受岩层离层错动影响时,轴向力是约束围岩破坏的主导因素,剪力中性点呈现逐步向外侧转移的趋势,相较于端部锚固,全长锚固后锚杆对围岩变形和破坏敏感度更高,应力承载范围集中在离层破坏区域,应力峰值明显降低,应力分布更均匀平缓。根据研究结果可知:全长锚固可明显提升围岩-支护系统整体强度和刚度,在巷道支护初期就采用全长锚固支护方式,更具有支护主动性,可以更充分利用锚杆强度性能,及时消除围岩应力集中,技术优势明显。
    • 郝一楠
    • 摘要: 为确定最优的锚杆支护方案,分析在端头锚固、全长锚固以及加长锚固三种不同锚固方式下,选取不同锚杆长度1 900、2 200、2 500和2 800 mm对巷道变形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三种不同锚固方式下,巷道顶底板及两侧帮部的变形量随着锚杆长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且在端头锚固和加长锚固下,岩帮锚杆长度宜选取2 200 mm,顶板、煤帮锚杆长度宜选取2 500 mm;而在全长锚固下,锚杆长度宜选取2 200 mm。
    • 方恩才
    • 摘要: 针对回采巷道受采动应力影响支护效果差、变形难以控制的问题,依托潘二矿11123工作面回采巷道为工程背景,进行回采巷道支护设计参数优化研究。首先采用工程类比方法,初步选取该回采巷道支护参数,考虑不同采动应力环境下对初选支护参数的巷道围岩顶、底板变形量进行模拟研究,得出高应力环境下巷道围岩变形量大的结论;其次,选用全长锚固对初始支护参数进行优化,结合模拟研究选取最佳支护参数,并提出巷道受超前应力影响下的顶板管理技术;将优化后支护设计参数运用于11123工作面上巷道施工中,矿压监测结果反馈支护效果良好。研究为类似地层条件下回采巷道支护参数设计提供技术参考。
    • 武东亮
    • 摘要: 山西乡宁焦煤集团台头矿为保障3204工作面回风顺槽围岩的稳定,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进行锚固长度和预紧力对锚杆锚固效果的模拟分析,确定锚杆锚固长度为1.7 m,锚杆预紧力为80 kN。基于全长锚固支护的模拟结果,结合回风顺槽的特征,进行锚网索支护设计,确定锚杆锚固时先放置快速锚固剂,后放置慢速锚固剂,在慢速锚固剂凝固前施工锚杆预紧力;在工作面回采期间进行围岩变形情况的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回风顺槽在现有支护方案下,顶底板及两帮变形量均较小,围岩处于稳定状态。
    • 王建宇
    • 摘要: 以某矿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采用端头锚固、加长锚固+全长锚固全长锚固三种锚固方式下巷道顶底板及两帮的位移变化量,得出:采用加长锚固+全长锚固方式,相比于端头锚固,顶板下沉量降低10%,岩帮位移量略有增加,而煤帮位移量降低27%;采用全长锚固方式,相比于端头锚固,顶板下沉量降低42%,岩帮和煤帮位移量分别降低26%、23%。
    • 郑海建; 许瑞强
    • 摘要: 针对唐口煤业深井软岩巷道大变形问题,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解析的方法分析预应力锚索全长锚固的轴力大小与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锚索轴力呈拱形,有效控制弱面,将浅部卸荷转移到深部;呈现叠加性与分散性,轴力既相互叠加又分散承载。预应力锚索全长锚固提高了支护系统承载性,可在深部复杂巷道支护中推广应用。
    • 陶文斌; 吴平平; 陈铁林; 谢长岭; 赵华宏; 唐彬; 李翻翻
    • 摘要: 为提高深部软岩巷道锚杆支护承载能力,有效控制巷道围岩变形,采用锚杆拉拔正交试验对锚固承载特性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不同影响因素作用效果,并以试验结果为依据针对性提出高预应力全长锚固支护技术,研发了预应力全长锚固锚杆,通过理论计算对预应力全长锚固围岩承载能力加以分析,并以潘三煤矿17102(3)工作面回风巷道为工程背景,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方式与传统加长锚固支护、全长锚固支护进行对比验证。研究表明:锚杆拉拔失效首先发生在锚固体与试块黏结界面,锚杆拉拔锚固失效经历了弹性—塑性—破坏的动态阶段,不同锚固因素产生锚固效果不同,在拉拔失效发展过程中的体现也有所区别。其中试块强度和锚杆预应力对锚杆极限拉拔力影响程度显著,并且极限拉拔力的大小与试件强度和预应力值呈正相关。根据试验结果提出高预应力全长锚固锚杆支护技术,研发的预应力全长锚固锚杆采用全长锚固提高岩体强度的同时分段施加预应力,与传统加长锚固支护、全长锚固支护相对比,高预应力全长锚固支护技术实现了锚杆在全长锚固的基础上使得预应力向围岩内传递,从而增大围岩压应力区范围,形成更有效的锚固围岩承载结构。工程实践表明,预应力全长锚固支护技术可有效控制深部破碎软岩巷道围岩大变形,实现深部巷道围岩的稳定性控制。
    • 徐文贵
    • 摘要: 当前在煤矿开采到一定的深度后,为有效的应对煤矿延伸到深部后造成高地压巷道的支护问题,本文首先针对锚索的锚固机理和结构以及工艺开展了基础性的分析,并基于分析结果而制定了根据孔壁注浆锚索为基础核心用于高地压巷道的锚索支护相应的技术,进而从根本上解决深部锚索的支护问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