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全肺切除术

全肺切除术

全肺切除术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516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肿瘤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92篇、会议论文23篇、专利文献689345篇;相关期刊246种,包括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现代生物医学进展、全科护理等; 相关会议23种,包括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第八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三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等;全肺切除术的相关文献由1154位作者贡献,包括姜格宁、翁毅敏、谷力加等。

全肺切除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92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2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89345 占比:99.93%

总计:689860篇

全肺切除术—发文趋势图

全肺切除术

-研究学者

  • 姜格宁
  • 翁毅敏
  • 谷力加
  • 陈刚
  • 倪国兴
  • 傅承丽
  • 刘燕英
  • 卢强
  • 原红
  • 吕帆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燕华; 沈扬; 张亚杰; 陈丽娇; 王子涵; 陶磊; 包程蓉; 陶国荣; 罗艳
    • 摘要: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组由多种病因所致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综合征,此类患者在围手术期易发生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全肺切除术的创伤大,围手术期患者的心肺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较高。因此,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行全肺切除术和手术麻醉均面临巨大挑战。本文报道1例肺癌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于全身麻醉下行全肺切除术的病例,经MDT综合诊疗,全面评估患者状况,制订个性化预案,精确进行围手术期管理,使患者获得了手术机会并平稳度过围手术期各个阶段,顺利出院。
    • 李钰
    •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肺癌患者全肺切除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内本院收治的接受全肺切除术的肺癌患者40例,采用临床观察和资料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分析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随后采用护理对策,对比护理实施前后患者心律失常的缓解情况.结果:患者由于术前心肺功能低下、术中用药影响、年龄因素、术后血流动力学改变、疼痛等原因导致并发心律失常,分析原因后采取针对性护理,患者心律失常症状明显改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全肺切除术的肺癌患者进行原因分析之后,针对原因采取护理对策能够改善心律失常情况,从而极大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 高慧仙
    •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快速康复理念的护理模式在肺癌全肺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科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42例拟行全肺切除术的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围术期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基于快速康复理念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术后3、5天,实验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时间、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都长于实验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快速康复理念的护理模式可有效降低肺癌全肺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有助于减少抗生素使用时间、患者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应用效果较好.
    • 杨光煜; 毕笑寒; 梁飞海; 汪梦寰; 陈有容; 冼磊; 黄初生; 刘涛; 赵文; 梁祥森; 孙宇; 杨胜壮; 刘文洲
    • 摘要: 目的 总结右胸径路使用切割闭合器闭合左主支气管残端瘘并一期或分期治疗左脓胸的经验.方法 6例左主支气管残端瘘合并脓胸患者,采用右胸径路关闭、切断左支气管残端,并用带蒂胸膜覆盖远、近端切缘加左胸T管引流一期或分期处理左脓胸.结果 6例左主支气管残端均闭合良好,随访103~548天,均无再瘘;其中4例无脓胸复发,1例放置T管引流后仍反复出现脓胸,间隔行T管引流,1例行左胸开窗引流患者等待二期手术.结论 右胸径路手术方法较胸骨正中径路手术创伤小,不易损伤左主支气管周围组织、脏器;腔内切割闭合器的使用,可降低左主支气管切缘出血、感染、再瘘的风险;T管引流一期或分期治疗左脓胸是一种化繁为简的方案.右胸径路切割闭合器闭合左主支气管残端瘘并一期或分期治疗左脓胸是一种简单、有效、安全、创伤小的手术方法.
    • 董元梅; 吕春花; 曹丹丹
    • 摘要: 目的 探讨多维度协同护理对肺癌全肺切除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心理弹性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光山县人民医院肿瘤外科收治的90例肺癌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手术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多维度协同护理.于患者入院时、出院前1 d使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弹性,使用Barthel指数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干预后,两组韧性评分、自强评分、乐观评分及CD-RISC总分均升高,观察组韧性评分、自强评分、乐观评分及CD-RISC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Barthel指数均升高,观察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维度协同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接受全肺切除的肺癌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心理弹性水平.
    • 蓝霞
    •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肺癌患者全肺切除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5月至2020年7月间收治的进行全肺切除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肺癌患者共78例,将其随机分组,分别采取不同护理干预措施方式,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的组别设定为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上增加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的组别设定为观察组,每组39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具体情况,从而分析全肺切除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以及总结相应护理对策.结果:相同护理干预时间下,对比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具体情况,从而分析全肺切除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以及总结相应护理对策,发现术后观察组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分析其产生因素发现其主要与患者年龄、手术时间、疾病具体类型以及术后其他并发症有所关联.而在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后,对降低并发症发生比例具有正面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进行全肺切除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肺癌患者,在术后护理中应更加提高对患者各项数据的监管,并开展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心律失常比例,有效提高患者对医护工作满意度,故方案值得推广.
    • 王蕊
    • 摘要: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肺癌全肺切除术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肺癌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各50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经研究,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更高;研究组患者并发症概率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行全肺切除术肺癌患者中的临床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措施干预后,能够全面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值得被推广和提倡.
    • 吕彦; 徐刚
    • 摘要: 在治疗肺癌、肺结核及结核性毁损肺时,全肺切除术依然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全肺切除术,相较于肺叶切除术及袖式切除术,因其术后肺功能丧失较多、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较高,一直被视为高风险手术。然而,为了保证肿瘤学外科治疗原则,当病变范围广泛,并累及肺门而难以行肺叶切除或袖式切除时,仍需行全肺切除达到根治效果。全肺切除术所导致的并发症主要包括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支气管胸膜瘘、脓胸、全肺切除术后综合征(Postpneumonectomy syndrome,PPS)等。充分了解全肺切除术后并发症,提前采取相应措施,可避免患者术后并发症所带来的不良预后。
    • 吕彦; 徐刚
    • 摘要: 在治疗肺癌、肺结核及结核性毁损肺时,全肺切除术依然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全肺切除术,相较于肺叶切除术及袖式切除术,因其术后肺功能丧失较多、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较高,一直被视为高风险手术.然而,为了保证肿瘤学外科治疗原则,当病变范围广泛,并累及肺门而难以行肺叶切除或袖式切除时,仍需行全肺切除达到根治效果.全肺切除术所导致的并发症主要包括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支气管胸膜瘘、脓胸、全肺切除术后综合征(Postpneumonectomy syndrome,PPS)等.充分了解全肺切除术后并发症,提前采取相应措施,可避免患者术后并发症所带来的不良预后.
    • 赵晨光; 牟巨伟
    • 摘要: 小细胞肺癌(SCLC)是肺癌的一种重要组织学类型,其主要的治疗方案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但是当患者从上述辅助治疗方案中的生存获益达到瓶颈时,手术治疗给一些中晚期SCLC患者带来了生存获益,这不同于以往研究中认为的手术治疗多适用于早期SCLC.因此,手术治疗在SCLC治疗中的作用引起学者们的广范关注.本文旨在总结归纳手术治疗在SCLC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