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免疫固定电泳

免疫固定电泳

免疫固定电泳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81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1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447409篇;相关期刊85种,包括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国际检验医学杂志、实验与检验医学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六届上海市医学会骨质疏松学术年会、2007年全国免疫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新进展研讨会、第二届全国现代免疫诊断技术学术研讨会等;免疫固定电泳的相关文献由559位作者贡献,包括郑伟、翟玉华、刘基铎等。

免疫固定电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1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47409 占比:99.96%

总计:447583篇

免疫固定电泳—发文趋势图

免疫固定电泳

-研究学者

  • 郑伟
  • 翟玉华
  • 刘基铎
  • 刘玉梅
  • 周铁成
  • 孙国华
  • 崔凡
  • 朱国庆
  • 杨小云
  • 杨璐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祎; 王金英; 李晓阳
    • 摘要: 目的对1730例免疫固定电泳结果及临床资料进行多维度分析,为临床早期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等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我院检验科2014年至2018年进行的1730例免疫固定电泳检测结果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30例免疫固定电泳结果中,阴性结果为1075例,占62.14%;阳性结果为655例,占37.86%。阳性结果中,IgG型313例,占47.79%;IgA型155例,占23.66%;轻链型95例,占14.50%;IgM型45例,占6.87%;IgD型34例,占5.19%;双克隆型12例,占1.83%;仅IgG型重链1例。1730例标本来源于24个科室,送检阳性率位于前五位的科室分别是:血液科1215例,阳性率47.49%;呼吸内科72例,阳性率20.83%;综合科43例,阳性率18.60%;肾病和风湿免疫科201例,阳性率13.43%;神经内科和心内科各24例,阳性率均为12.5%。655例免疫固定电泳阳性结果中,有131例为首次检出“M蛋白”,并最终有33例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其中24例来自血液科,3例来自急诊内科,2例来自肾病和风湿免疫科,呼吸内科、内分泌科、心内科和骨科各有1例。首诊原因有8例为贫血,8例为球蛋白异常,3例为肾功能不全,2例为蛋白尿,2例为骨痛。结论需进一步提高非血液科免疫固定电泳送检率,以提高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尤其是多发性骨髓瘤的早期诊断率,降低误诊率。
    • 余晓; 周一飞; 方宝枝; 袁慕知; 沈秋丹; 吕明恩
    • 摘要: 目的探讨IgD型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例明确诊断为IgD型MM的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做相关文献的复习。结果该例患者为58岁女性,以肩颈部疼痛起病,血清蛋白电泳阴性,血免疫固定电泳发现IgD-λ型M蛋白,诊断为IgD-λ型MM。接受1个疗程来那度胺联合地塞米松(RD)方案治疗及5个疗程硼替佐米、来那度胺联合地塞米松(RVD)方案治疗后达到严格意义的完全缓解(stringent complete response,sCR)。结论IgD型MM发病率低,检测方法缺乏敏感性。其临床行为虽具有侵袭性,但新药时代的联合治疗使该类患者的预后得到了明显改善。
    • 龙艳丽; 李玲; 李子硕; 何俊; 郭玉洁; 陈佑平; 李登举; 张真路; 范庆坤
    • 摘要: 患者,女,68岁,因“起搏器置入术后7个月,间断胸闷气短4个月”于2020年7月1日,收入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患者7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感头晕,伴四肢乏力,至当地医院就诊行24h心电图检查发现窦性停搏,最长停搏时间达6.7 s,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遂紧急转至上级医院行双腔起搏器置入术。术后1周无不适顺利出院。术后2个月逐渐出现双下肢水肿。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间断出现胸闷气短,伴咳嗽、咳痰,为少许白黏痰,以夜间为重,不伴发热、头晕、黑矇等。于当地诊所对症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1个月前上述症状加重,为进一步诊治收入我院。
    • 安云飞; 王晰晗; 蔡蓓; 李立新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游离轻链比值在心肌淀粉样变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1月住院患者43例,根据临床诊断将患者分为病例组20例,对照组23例.收集患者入院资料及相关临床检验诊断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肾功能及心肌标志物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蛋白电泳诊断心肌淀粉样变性的灵敏度为55.00%,特异度为91.30%;免疫固定电泳诊断心肌淀粉样变性的灵敏度为50.00%,特异度为87.00%;血清游离轻链比值诊断心肌淀粉样变性的灵敏度为90.00%,特异度为78.26%.血清游离轻链比值联合血清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应用于临床较单独应用血清游离轻链比值不能提供更好的诊断性能和价值.结论血清游离轻链比值在筛查和诊断心肌淀粉样变性中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前景.
    • 白志瑶; 戴宏斌; 尹春琼; 包艳; 张葵; 顾小慧
    • 摘要: 目的 探讨双克隆型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特征,以提高双克隆型MM的检出率.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12月该院确诊的4例双克隆型MM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4例双克隆型MM患者中,免疫固定电泳IgAλ+λ1例,IgGλ+λ2例,IgGλ+κ1例,确诊MM后结合临床及实验室相关检查指标进行Durie Salmon分期,Ⅲ期A组3例,Ⅲ期B组1例;ISS和R-ISS分期Ⅱ期1例,Ⅲ期3例.结论 双克隆型MM较为罕见,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指标均复杂多样,容易漏诊和误诊.因此,对双克隆型MM诊断时,应进行全面的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能够提高双克隆型MM的诊断率,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
    • 翟妮; 王昌敏
    •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免疫固定电泳在多发性骨髓瘤(MM)的辅助诊断与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的74例M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取血清进行免疫固定电泳与蛋白电泳,收集两种电泳方法的M蛋白检测结果 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74例MM患者中,血清蛋白电泳检出M蛋白51例(68.9%),免疫固定电泳检出72例(97.3%),其中IgG型47例(63.5%),IgA型15例(20.3%),IgM型4例(5.4%),轻链型6例(8.1%),血清免疫固定电泳M蛋白检出率高于血清蛋白电泳(P<0.05).结论 血清免疫固定电泳能够快速、便捷而又准确地对MM进行诊断及分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应将其作为MM常规的检测方法之一.
    • 赵雪; 于澈; 王荣
    •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肾病患者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15,GDF-15)的表达水平及与其他肾功能相关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2019年12月~2020年8月健康查体中心体检者15例为对照组,肾内科、血液科不同类型肾病患者122例,ELISA法测定其血清GDF-15水平,收集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如血清白蛋白、血糖、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游离轻链等),分析GDF-15与各指标间关系.结果 糖尿病肾病患者GDF-15水平分别高于正常对照组(t=6.522,P<0.001)、IgA肾病组(t=4.322,P=0.004)、狼疮肾炎组(t=3.884,P=0.001);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GDF-15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t=5.678,P<0.001)、IgA肾病组(t=4.532,P=0.004)以及狼疮肾炎组(t=4.244,P=0.008).年龄(r=0.395,P<0.001)、免疫固定电泳异常(r=0.251,P=0.003)、血糖(r=0.205,P=0.01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r=0.178,P =0.038)、游离轻链比值(r=0.324,P<0.001)以及MM(r=0.225,P=0.008)均与GDF-15浓度呈正相关.线性回归分析示:GDF-15浓度与年龄(β=0.395,P<0.001)、CRP升高(β=0.175,P=0.040)、MM(β=0.192,P=0.025)、免疫固定电泳异常(β=0.251,P=0.003)、游离轻链比值异常(β=0.299,P<0.001)相关.结论 GDF-15水平在不同类型肾脏疾病表达有一定差异,且与年龄、血糖、CRP、MM、游离轻链比值、免疫固定电泳等相关,是反应肾脏损伤程度的重要的临床指标.
    • 王金玲; 王培昌
    • 摘要: 目的 探讨寡克隆区带(OCB)电泳分析中镜像对称条带类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以各类神经系统疾病入住该院神经内科并且腰椎穿刺送检的脑脊液与血液样本OCB分析呈现镜像对称模式的1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例患者均行血清免疫固定电泳分析M蛋白情况.结果 12例覆盖3种不同类型的镜像对称条带.所有类型的镜像对称模式均与M蛋白密切相关.12例最初以神经系统疾病收入院的患者中有7例被确诊为血液系统相关疾病,且12例患者中无一人被诊断为多发性硬化.结论 无论何种类型的镜像对称条带的出现均提示患者血清中存在M蛋白的可能,且基本可排除多发性硬化的诊断.
    • 宋改芳
    • 摘要: 目的:探讨游离轻链与免疫固定电泳检测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7月就诊于某院的45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观察组,同期行健康体检的45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均行游离轻链与免疫固定电泳检测.记录观察组血清免疫固定电泳分型,并对比两组游离轻链结果.结果:45例患者中血清免疫固定电泳呈现不同类型的M蛋白区带,比例最高的为IgG型,其次为轻链型.λ型多发性骨髓瘤19例(42.22%)、κ型26例(57.78%).λ型组游离轻链λ值、κ型组游离轻链κ值、游离轻链κ/λ高于对照组;λ型组游离轻链κ/λ低于对照组;λ型组游离轻链λ值高于κ型组,游离轻链κ值和游离轻链κ/λ低于κ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游离轻链与免疫固定电泳检测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诊断、病情检测、疾病分型、指导治疗等有重要价值.
    • 崇翔; 曾慧; 万晓婷
    • 摘要: 目的 分析骨髓细胞形态学、M蛋白定量及免疫固定电泳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M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择同期体检正常的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行骨髓穿刺术获取骨髓液观察骨髓细胞形态;取血清标本行免疫固定电泳及免疫球蛋白检查.结果 120例MM患者IgA型、IgD型、IgG型、轻链型分别为43例、18例、35例、24例.四组患者κ、λ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MM患者及对照组血清IgA、IgM及Ig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MM患者骨髓细胞增生程度分级及原始浆细胞、幼稚浆细胞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髓细胞形态学、M蛋白定量及免疫固定电泳均可用于MM的诊断.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