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保留肾单位手术

保留肾单位手术

保留肾单位手术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389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86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683837篇;相关期刊158种,包括中国内镜杂志、腹腔镜外科杂志、微创泌尿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0年上海市医学会泌尿外科、男科学术年会等;保留肾单位手术的相关文献由1340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旭、王杭、董隽等。

保留肾单位手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86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83837 占比:99.94%

总计:684224篇

保留肾单位手术—发文趋势图

保留肾单位手术

-研究学者

  • 张旭
  • 王杭
  • 董隽
  • 郭剑明
  • 朱捷
  • 贾瑞鹏
  • 马鑫
  • 孙光
  • 刘东明
  • 吴然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华章(综述); 唐达星(审校)
    • 摘要: 肾母细胞瘤,又称Wilms肿瘤,是儿童最常见的肾实体恶性肿瘤,约占所有肾肿瘤的90%,其中单侧肾母细胞瘤多见,占93%~95%[1~3]。目前针对肾母细胞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有肾切除术(total nephrectomy,TN)和保留肾单位手术(nephron-sparing surgery,NSS),并且这两种方法已使肾母细胞瘤的5年总生存率达到90%以上[4~6]。
    • 韩明; 燕群峰; 叶明宝; 王亚辉; 杜昌国; 王延滨; 任磊
    • 摘要: 目的探讨保留肾单位手术在局限性肾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13例肾癌患者,根据手术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59)和观察组(n=54),对照组患者给予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生活质量[生活质量量表(QOL)]、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随访6年的生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评分均高于本组术前,且观察组患者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7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5.25%(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年总生存率为87.30%,高于对照组的61.12%(P<0.05)。结论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安全性较高,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 邝金; 陈光; 丁兵; 鲁雄兵; 张信基
    • 摘要: 目的分析应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对肾门肿瘤行保留肾单位手术的临床可行性及手术技巧。方法收集本中心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14例肾门肿瘤患者行机器人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的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数据并总结手术技巧。其中男9例,女5例;左侧肿瘤7例,右侧肿瘤7例;肿瘤最大直径平均为3.3(2.1~5.6)cm;术前R.E.N.A.L.评分平均为7.5(6.0~10.0)分;术前患肾GFR平均为43.6(32~54)ml/(min·1.73 m^(2))。结果1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为118(90~200)min,平均肾动脉阻断时间为25(17~41)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90(56~200)ml。术后平均肾周引流管留置时间为3.9(3~6)d,平均住院时间为5.1(4~9)d,均未出现泌尿系统相关并发症(血尿及尿漏)。病理回报:12例恶性肿瘤切缘均为阴性,其中肾透明细胞癌9例、乳头状肾细胞癌3例;2例为良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术后6个月复查患肾GFR平均为32.3(25~49)ml/(min·1.73 m^(2)),14例均未出现复发及转移。结论应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术前采用R.E.N.A.L.评分精确评估,术中选择合适的切除及缝合策略对肾门肿瘤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是可行且有效的。
    • 王成燃; 姜金兰; 谷欣权
    • 摘要: 保留肾单位手术(nephron sparing surgery,NSS)是一种治疗肾肿瘤的手术方式,在肾癌的治疗中应用广泛。肾部分切除术(partial nephrectomy,PN)最初仅限于治疗双侧肾癌、孤立肾肾癌或对侧肾功能不全的肾癌。现为了保护正常肾单位以及维持良好的肾功能得以广泛应用于肾癌的治疗。研究发现其能达到与根治性肾切除(radical nephrectomy,RN)相同的治疗效果,已被记载为T1期肾癌的标准治疗方案。1993年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apar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LPN)首次被报道[1],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临床应用,其在确保疗效的同时又能缩短愈合时间,但操作难度及要求精湛的切割与缝合技术给术者带来了诸多挑战。达芬奇(Da Vinci)机器人手术系统的出现将微创技术带领进入新的时代,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推广使它迅速成为热门话题。
    • 朱健; 姜海林
    • 摘要: 目的探究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在T1b期肾肿瘤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20年2月就诊于本院的68例T1b期肾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统计入组后患者病理检查结果、围术期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热缺血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和术前、术后3个月肾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68例T1b期肾肿瘤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术中出血量51~798 ml,平均(140.96±20.87)ml;手术时间98~221 min,平均(122.05±18.42)min;热缺血时间24~43 min,平均(30.21±3.45)min;术后住院时间5~15 d,平均(8.21±1.48)d;术后引流量79~551 ml,平均(180.65±76.27)ml;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2~7.8 d,平均(4.42±1.24)d。68例手术标本病理检查显示,肾嫌色细胞癌5例,肾透明细胞癌52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7例,乳头状肾细胞癌4例。术前、术后3个月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 h有1例患者有尿漏发生,膀胱镜下在患侧放置输尿管双J导管并留置导尿管,7 d后症状消失,无严重外科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个月,未见远处转移和肿瘤局部复发。结论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T1b期肾肿瘤具有出血少、创伤小、并发症少、对肾功能无影响等优点,有利于手术恢复,且安全性高。
    • 钟文文; 叶雷; 邱文锋; 王德娟; 邱剑光
    • 摘要: 目的分析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患者在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凝药物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的84例患者资料,包括其基线资料及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术后再次出血发生率、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比较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凝药物患者(药物组,50例)与未使用抗凝药物患者(非药物组,34例)的上述指标,以评估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凝药物的安全性。结果药物组与非药物组的术中出血量[50.0(30.0,100.0)mL vs.50.0(45.0,100.0)mL]、术中输血率(0 vs.2.9%)、术后再次出血发生率(4.0%vs.2.9%)、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14.0(8.0,23.0)g/L vs.17.7(9.3,28.5)g/L]及术后住院时间[6.0(5.0,7.0)d vs.7.0(4.0,9.3)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患者在围术期预防性抗凝药物安全可行。
    • 王启昕; 任翼麟; 杨肖杰; 高方方; 王智宇; 张雪培; 闫泽晨
    • 摘要: 目的探讨肾脏原位包裹固定技术在经腹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肿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2例行经腹腔入路腹腔镜下肾肿瘤保留肾单位手术的肾肿瘤患者,并采用肾脏原位包裹固定技术优化手术操作。结果12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均未转开放手术,热缺血时间17.0(14.25,20.75)min,术后卧床时间3.0(2.25,4.0)d,且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经腹腔入路腹腔镜下肾肿瘤保留肾单位手术的肾脏原位包裹固定技术安全性和疗效良好,能够加快术后康复进程。
    • 陈旭; 韦锦焕; 周航; 陈炜; 罗俊航
    • 摘要: 目的 巨大复杂肾癌的保肾手术难点在于既要完整切除巨大肿瘤,确切缝合大而深的创面及肾脏重建,同时又要避免肾脏热缺血时间过长.本文报告应用肾动脉分级阻断分步开放的优化肾血管阻断技术并结合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操作精细分离和缝合的优势,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为此类复杂手术提供新思路.方法 我院对一例56岁男性T2期R.E.N.A.L评分11分的巨大复杂肾癌患者运用机器人辅助下肾动脉分级阻断分步开放技术成功实施肾部分切除术.结果 手术顺利完成,术后随访1个月和半年,复查患肾形态恢复,肾功能正常,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对巨大复杂肾癌可利用机器人辅助肾动脉分级阻断分步开放技术实现在保证肿瘤完整切除基础上,最大程度减少肾热缺血时间,减少围术期并发症发生,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徐楚潇; 何为; 肖若陶; 刘承; 王国良; 田晓军; 马潞林
    • 摘要: 目的 探讨双侧散发性肾癌(bilateral sporadic renal cell carcinoma,BSRCC)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6月~2020年6月37例BSRCC的临床资料.全麻下建立腹膜后操作空间,行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nephron-sparing surgery,NSS)或根治性肾切除术(radical nephrectomy,RN).对肿瘤体积大、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复杂囊性肿瘤,行后腹腔镜探查、中转开放手术或直接行开放手术切除.结果 37例均成功行双侧手术治疗,其中22例行双侧NSS,15例行一侧NSS、对侧RN.1例行同期NSS+RN后出现ClaveinⅣa级肾功能不全,行血液透析治疗,其余36例术后恢复良好,未发生并发症.14枚囊性肿瘤中,除2枚行腹腔镜探查、中转开放NSS外,其余12枚成功行完全后腹腔镜下NSS.82枚肿瘤中,肾透明细胞癌66枚,肾嗜酸/嫌色细胞混合性肿瘤7枚,低度恶性潜能多房囊性肾肿瘤3枚,乳头状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Ⅰ型2枚,RCC未分类型2枚,肾嫌色细胞癌1枚,管状囊性RCC 1枚.术后病理核分级:G17例,G218例,G310例,G42例.35例随访4~194个月,中位时间30个月.30例存活,5例死亡,10例术后发生远处转移.2年总生存率91.3%,2年无进展生存率82.6%.结论 BSRCC积极行双侧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双侧腹腔镜NSS是较为理想的选择.对囊性RCC行腹腔镜NSS难度较大,常需手术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操作.BSRCC具有多灶性、易复发的特点,术后应严密随访.
    • 马文亮; 董翔; 卓然; 刘宁; 李笑弓; 张古田; 郭宏骞; 甘卫东
    • 摘要: 目的 评估保留肾单位手术(NSS)在cT1期Xp11.2易位型肾癌(Xp11.2 tRCC)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2007年1月至2020年8月在南京鼓楼医院确诊的45例cT1期Xp11.2 tRCC和135例cT1期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cRCC)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在Xp11.2 tRCC中cT1a期和cT1b期患者各有13例(52%)和11例(55%)行NSS,而在ccRCC中cT1a期和cT1b期患者各有57例(74%)和48例(82.8%)行NSS.与ccRCC相比,Xp11.2 tRCC瘤体距离肾盂集合系统或肾窦脂肪较近,居于肾脏中央偏内生型生长(均P0.05).然而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方式不是影响Xp11.2 tRCC患者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P=0.475和P=0.061).结论 cT1a期Xp11.2 tRCC患者行NSS是安全可行的,而cT1b期患者应慎重选择NSS.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