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保护目标

保护目标

保护目标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12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农业经济、环境保护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1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439194篇;相关期刊82种,包括法治与社会、江淮法治、人大建设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首届中国原水论坛、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等;保护目标的相关文献由173位作者贡献,包括张远、H·瓦阿马基、T·马利南等。

保护目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1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39194 占比:99.98%

总计:439299篇

保护目标—发文趋势图

保护目标

-研究学者

  • 张远
  • H·瓦阿马基
  • T·马利南
  • 刘峰
  • 刘思思
  • 呙畅
  • 周学志
  • 张金凤
  • 徐志侠
  • 徐怡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傅微; 甄广润
    • 摘要: 优化生态保护空间格局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国际保护生态学研究的前沿方向。评估资源禀赋、识别并确定优先次序和预测保护区对保护和管理濒危物种至关重要。樟江流域内已占11.9%流域面积的保护区仍出现77.9%流域面积的生境显著退化,发展与保护亟待合理平衡。Zonation4GUI软件以互补性非穷尽式算法为基础,在优化已有保护网络并表征稀有性和独特性方面结果较为理想,以此展开樟江流域自然保护地空间整合优化路径研究。先人工预处理物种栖息地分布格局、物种保护权重、规划单元,并迭代选择输入性生境退化条件图层、保护代价图层,结合人工干扰情况提出三种不同情景下的优化方案。结果表明:保护优先区对代理物种栖息地有良好的覆盖效果,生态完整性优先情景和最小社会经济和土地资源代价的保护优化情景均呈现扩建小于8%的一级优先区域,所有保护对象均受到保护;加入27%左右的所有优先区域,两种优化方案覆盖所有保护对象栖息地的比例提升70.0%和59.0%。虽然生态完整性优先的优化情景优于最小社会经济和土地资源代价下的优化情景,但保护代价更高。人为干扰强烈的抢救优先的优化情景中,90.7%的保护对象栖息地覆盖范围有明显提升。从技术和操作层面,为重构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整合优化方案提供路径和方法。
    • 刘冰
    • 摘要: 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直接关系着我国和谐稳定发展,若是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受到破坏,不仅会影响到群众的日常生活,也将影响到社会经济的长久发展,需要提高对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的重视性,不断提高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水平。因此,本文主要针对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进行分析,进一步分析探讨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对策,期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可靠的参考依据。
    • 刘蕊蕊; 赵雨; 刘渊博
    • 摘要: 尊重河流的自然属性,进行适度开发和利用,为保障生态水量。对河流来说,保持一定的生态流量,是维护河道生态功能的必要条件。通过分析确定河流生态流量指标,提出基于一些生态水量保障的调度方案。通过建立流域内外的连通联控联调体系,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作用,保障河流基本生态功能,维持良好的用水秩序。
    • 闫冬梅
    • 摘要: 对临兴区块煤层气先导试验项目各阶段对地下水环境可能造成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危害进行了预测和评价,综合考虑建设项目实施后对地下水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后,认为从地下水环境影响角度分析,在采取了严格的地下水环保措施后,建设项目是可行的.
    • 傅世锋; 吴海燕; 蔡晓琼
    • 摘要: 以厦门海域为研究对象,基于填海造地、旅游娱乐、港口航运、渔业和工业5类用海类型共14种用海活动构建定量化的近岸海域利用强度指数.根据1980—2016年海域利用强度和底栖生物多样性数据,建立海域利用强度与底栖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模型,预测不同情景下厦门海域底栖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值.结果表明,构建的海域利用强度指数与绝大部分底栖生物多样性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建立的指数基本可靠.底栖生物多样性指数中,香农多样性指数H′与海域利用强度指数建立了显著相关的关系模型,香农多样性指数主要受填海造地、捕捞和工业、生活污水的排放影响."趋势情景""规划情景"和"优化情景"下,2035年厦门海域底栖生物平均香农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88、3.14和3.06.2035年厦门海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指标宜设为底栖生物香农多样性指数不低于3.06,应加强西海域和九龙江河口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修复.
    • 卢金友; 柴朝晖; 刘小光
    • 摘要: 为了探究长江河湖变迁与保护目标,以相关史料、文献和实测资料为基础,分析总结了地质时期以来长江河湖变迁和人水关系变化历程.研究表明,长江人水关系经历了从和谐共处—日渐紧张—日趋恶化—有所缓和的发展过程,其中,宋朝、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工业化及城镇化建设和2016年以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的贯彻实施是人水关系发生变化的转折时期.鉴于此,提出了长江保护目标是实现人水和谐共生,保障水沙通道、泄洪通道、航运通道、生态通道和文化通道5个通道畅通,并阐述了长江保护目标是否实现的3个判断准则:长江水生态系统健康、长江对人类发展的支持功能良好和人类为长江提供充分必要的保护.根据现阶段实际情况,提出改善长江人水关系,减少人水失衡带来的负面效应是现阶段保护目标,并建议现阶段应从解决防洪安全问题、实现水环境改善、加快水生态修复、做好长江水文化建设4个方面开展工作.
    • 陈思; 李江; 谢蕾
    • 摘要: 以新疆玛纳斯河尾闾湖玛纳斯湖为研究区,以生态文明视角从汇入水源、湖面面积及动植物资源等方面阐述了玛纳斯湖的变迁,并从自然和人文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影响玛纳斯湖变迁的主要因素,在总结玛纳斯湖存在的生态问题和生态保护目标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玛纳斯河生态保护对策与措施.
    • 孙磊
    • 摘要: 流域规划是当前我国对水资源保护利用的重要政策,主要针对我国江河流域内的资源进行保护以及合理规划利用,且提升资源合理规划保护效果,对于现代化河流保护工作实施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流域规划工作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总结了完成流域规划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建立流域规划过程中的环境保护目标.
    • 马晓妍
    • 摘要: 目前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问题已十分严峻,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倡导下,美国参议院提出了"30×30"的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其目标对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由于人们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以及建造基础设施工程对生态系统的扰动,导致我国自然保护区内的生物多样性丧失严重.虽然我国建立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但是当前我国自然保护地保护目标的设定仍低于世界先进水平.鉴于此,我国亟需制定与《公约》或是美国保护目标相近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即在2030年自然保护区面积实现占陆域国土面积30%及以上的目标并制定科学合理的生物多样性规章制度和保护措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