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人格混同

人格混同

人格混同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79篇,主要集中在法律、经济计划与管理、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9篇、专利文献195篇;相关期刊59种,包括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等; 人格混同的相关文献由99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朝晖、叶海燕、周笔峰等。

人格混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9 占比:28.83%

专利文献>

论文:195 占比:71.17%

总计:274篇

人格混同—发文趋势图

人格混同

-研究学者

  • 刘朝晖
  • 叶海燕
  • 周笔峰
  • 彭超
  • 李晓雅
  • 李晶晶
  • 王紫婷
  • 米镝
  • 葛昱
  • 高桂艳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梦妮; 卫江波
    • 摘要: 从关联企业的内涵分析着手,评析关联企业人格混同法人人格否认的法律适用,明确关联企业法人人格否认的认定标准,解析我国关联企业法人人格否认规则,对当前横向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与司法裁判很有意义。
    • 王勇
    • 摘要: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以集团公司为主的关联企业日益增多,当关联企业成员存在破产原因时,怎样解决关联企业市场退出问题,是我国破产制度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最高人民法院于2018年颁布的《全国法院破产审判工作会议纪要》对关联企业合并破产作出规定,但该纪要并非司法解释,且仅为原则性规定,无法很好解决实务中遇到的问题.本文拟以合并破产的法理基础为出发点,探讨关联企业合并破产的适用条件.
    • 陶冶
    • 摘要: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深入推进,市场经济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各种不同种类的公司(母子、关联、集团公司)也日渐涌现.虽然我国自2005年将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引入公司法(《公司法》第20条),随后最高人民法院根据司法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于2013年公布了第15号指导案例,2019年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五)》以完善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但我国法律上关于公司法人格否认的相关事项规定的仍不够明确具体.本文从15号指导案例公布后涉及的公司法人格否认相关案例入手,深入对公司法人格否认的产生理论、特点及其在我国法律中的发展,以及关联公司相关概念及相关事项的进行分析,以期探讨出一种可知预期法律后果的标准,给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完善贡献些许建议.
    • 崔萧月
    • 摘要: 公司实践中,滥用公司法人人格,没有相应独立财产却利用有限责任制度规避民事责任的情形屡见不鲜,人格混同是其中一种主要情形.对法人人格否认的认定,考量构成法人人格否认的因素采纳"3+1"模式尤为重要,在遵循三大前提的基础上结合法人人格否认的构成要件,认定法人人格否认的构成.通过审判实践中判例整合,以期将法人人格否认认定细化到具体因素,实现审判实践中的统一性.
    • 王昊
    • 摘要: 我国公司法规定:"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股东自己的财产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多数法院则是依据一人公司是否能提供年度财务报告及审计报告来判定是否形成混同,而审计报告的证明作用十分有限,本文旨在通过该类案件在实务中的遭遇的举证难题,进而探讨建立一种更加理性的认定体系.
    • 丁燕
    • 摘要: 通过实证研究检视我国关联企业实质合并重整适用标准存在的内在缺陷,究其根因在于我国现行企业破产法律制度相关立法规则之空白,从而导致各地法院在司法裁判中存在不统一、不规范等诸多问题.从比较法视角分析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破产法立法指南》、美国和日本理论与实务界关于实质合并重整适用标准的具体内容,提炼总结域外法之共性规则,提出完善我国关联企业实质合并重整适用标准的立法建议,如构建利益衡量方法论框架内的多元化标准规则,确立以"法人人格高度混同"标准、"债权人受益"标准与"信赖利益"标准为核心的判断原则,适度吸收"区分成本过高"标准与"重整需要"标准,同时倡导采用"协同重整"之创新方法灵活应对与处理.
    • 赵吟
    • 摘要: 个人与企业合并破产能有效兼顾各方主体利益,实现破产效率价值.司法实践中已有针对企业破产时个人连带责任承担的简化处理尝试,但并非真正的实质合并破产.个人与企业合并破产的规范化有赖于准确把握门槛条件,应以个人与企业共同承担责任的分类定性为前提,筛选可以适用合并破产的具体情形.同时,还应明确个人破产原因对启动合并破产程序的影响,参考关联企业实质合并破产的理论标准与实践运用,对个人与企业合并破产进行人格混同及清偿利益考量.
    • 冯旭
    • 摘要: 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是对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的例外和补充,该制度可以有效地兼顾债权人利益保障和股东有限责任平衡的价值取向和原则.然而司法实践中基于法院对否认法人独立人格持有"审慎适用"的态度、法律规定过于严格的适用要件和举证责任分配不均衡等原因,难以成功揭开公司面纱,让滥用权利的股东承担连带清偿责任,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因此文章对以上所述各方面原因进行剖析,希望能对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具体适用提供一点建议.
    • 李洪伟
    • 摘要: 企业破产法是保护债权人与债务人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基石,而破产重整又是企业破产法中最具生命力的三大程序之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破产重整制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逐渐增加。在企业破产法立法之初,关联企业实质合并破产并未纳入立法范围,时至今日关联企业实质合并破产法律制度的缺失成为了企业破产法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既是在关联企业实质合并破产法律实务的基础上试图对关联企业实质合并破产重整制度进行初步的梳理,以期该制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 杨柳
    • 摘要: 孟晚舟案的核心法律问题是"人格混同""长臂管辖权"和"双重犯罪".如果美国金融机构提供的证据为事实,则华为与Skycom易被认定存在"人格混同",进而认定孟晚舟构成虚假陈述."长臂管辖权"本是美国联邦法律体制的产物,是特别类型的属人管辖权,旨在美国各州保护本州及本州居民权利.近年来,美国将其扩展至国际领域,以扩张主权,打击其他国家.按照相关引渡条约,孟晚舟的行为必须构成"双重犯罪",即在美国和加拿大均构成犯罪,才可以被引渡,而这需后续质证方能认定.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