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鲍德里亚

鲍德里亚

鲍德里亚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515篇,主要集中在欧洲哲学、哲学理论、经济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09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21294篇;相关期刊341种,包括现代哲学、北方论丛、黑龙江社会科学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15届全国技术哲学学术会议、第一届京津高校青年哲学论坛、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消费社会学论坛等;鲍德里亚的相关文献由459位作者贡献,包括张一兵、宋德孝、万书元等。

鲍德里亚—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09 占比:2.33%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21294 占比:97.64%

总计:21809篇

鲍德里亚—发文趋势图

鲍德里亚

-研究学者

  • 张一兵
  • 宋德孝
  • 万书元
  • 王晓升
  • 孔明安
  • 李恩来
  • 仰海峰
  • 胡大平
  • 闫方洁
  • 吴建永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勇强
    • 摘要: 一批西方学者严重误读了马克思的劳动解放理论,提出了种种诘难。这种误读与诘难主要体现为:指证马克思劳动解放理论囿于近代形而上学窠臼,称其仍然居于主体形而上学之地平之上;诘难其深陷近代启蒙之网,助推了资本主义计划的实现;由之,他们提出必须颠覆生产范式的历史唯物主义,以“象征交换”“交往理性”等方案代替或重构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诠释马克思的劳动概念及劳动解放理论,并就西方学者的误读与诘难进行深入批判,提出有效辨正,做出有力回击,对于科学理解马克思劳动解放理论的整体蕴涵、弘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逻辑,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 马小茹; 方卓君
    • 摘要: “拟像”是鲍德里亚“诊断”资本主义“超真实”症候提出的原创性概念。通过对“拟像”哲学层面的分析,呈现鲍德里亚拟像真理图式的初步构型,从而明晰“超真实”的历史生成路径,凸显鲍氏语境中符号的真实表征之不可能的现代性危机问题,从而得出现代性的真实原则被“超真实”原则取代的必然性结论。
    • 王曼; 姬益波
    • 摘要: 鲍德里亚的拟像思维是其思想内涵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拟真世界的探究,了解拟像、拟真世界和拟真时代的含义。由拟真世界的符号消费和艺术设计,展开探究由物到符号、符号价值的形成及符号消费下的艺术设计;再谈符号化的服饰设计中服装设计元素符号化的路径、符号化的服装设计价值所在、服装设计作品Travel Through Time解析,探究鲍德里亚视角下的符号化服装设计的实现路径。
    • 丁欣烨
    • 摘要: 鲍德里亚在其早期著作群中逐步建构起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以应对当代资本主义呈现的新问题。鲍德里亚以“物”作为逻辑起点,分析了“物体系”的符号化特征,认为“物”在现代社会存在于消费领域,由此判断现代社会正在经历从生产社会到消费社会的后现代转向,消费异化现象也随之而来。鲍德里亚对符号(能指)拜物教作以剖析,揭示消费社会中人的符号化生存状况,并以“符号”为核心构建起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提出以“象征交换”作为超越消费社会、摆脱符号统治的解放路径。通过对“使用价值—交换价值—符号/价值—象征价值”的批判,鲍德里亚开辟出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完整通路。对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进行反思与再批判,既要看到其对消费社会的批判开启了重识现代性的全新向度,也要正视其在背离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中丧失实践之维的理论之症。
    • 颜娅娜
    • 摘要: 阿瑟·米勒一位多产的美国当代剧作家,因其深切关注社会现实和底层人物的生活困境,被誉为“美国戏剧界的良心”。其代表作《推销员之死》,以20世纪30年代的大都市纽约为背景,讲述了威利·洛曼等人在物欲横流的消费社会中的生存境况。本文从法国社会学家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来重读《推销员之死》,通过人的“物化”和人性的“异化”来解读在大众消费主导下美国的真实社会景观,进而揭示阿瑟·米勒对20世纪物化危机的警示性,以及对当今社会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马小茹; 杨美婷
    • 摘要: “超真实”是由鲍德里亚提出的一个哲学概念,作为对资本主义最新发展阶段的本质概括,“超真实”不是对真实的背叛,而是指一种比真实更真实的超级真实状况。“超真实”系统之所以生成并扩张性运作,除了其强大的物质性数字技术支持和符码拟真控制模式的结构性制度保证,最根本的在于其背后的“原教旨式的”资本价值逻辑与大众消费诱惑逻辑的双螺旋“交感”作用。价值逻辑是终极“再生产”目的依据,诱惑逻辑是消费欲望的符号“再生产”手段依据。在生活层面呈现的就不是任何意义上对原型“真实”的守持,而是一种邪恶的僭越,一种真实的数字技术扩张;在资本运行阶段上,是从生产转向消费欲望的极限扩张,大众消费的欲望才是“价值”的保障。而大众欲望的“再生产”动力则遵循符号特有的“诱惑”逻辑,这就遮蔽了“超真实”对真实终结(人类纪的终结)的真相阴谋,本质上是人类人为的一场灾难性毁灭。
    • 王丽雯
    • 摘要: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技的进步,艺术品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技法、绘画类作品,而出现了许多新的形式,如装置艺术、数字媒体艺术等新的艺术门类。与传统艺术相比,这些新艺术可以说是全新的,甚至可能是颠覆的。随着艺术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艺术品也步入了一个全新的数字化时代。艺术品的创作手法及传播媒介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数字化时代下的艺术家在寻找多样的艺术形式及丰富的创作媒介的同时,也迫切地需要一些理论支撑,其中,鲍德里亚作为后现代的一位重要的、极具争议的思想家,其拟像、拟真、超真实等著名理论名词都十分值得现当代艺术创作者思考和研究。
    • 齐婧宇
    • 摘要: 《黑客帝国》这部1999年上映的科幻片一直被认为具有很强的科技前瞻性,但是大多数观众仅仅被其炫目的特效与深奥的故事所吸引,而忽视了蕴含在影片背后深层的理论内核与哲学意义。鲍德里亚借助完美的罪行对人类利用技术打造完美世界的企图提出了质疑,认为此举会引发严重的生存危机,一旦“真实”被仿真和拟像取而代之,那么人类就不能保证是否还可以掌控世界。《黑客帝国》除了是一部科幻电影外,还从悲观层面提出了完美本身就是一种罪行,而这也是鲍德里亚思考的核心问题。基于此,文章结合《黑客帝国》的影片内容,具体分析对该片具有深刻影响的,被誉为“法国的麦克卢汉”的鲍德里亚对符号学的认知,以及其符号学理论在《黑客帝国》中的具体体现。
    • 邹佳; 张文博
    • 摘要: 追求时尚是现代人最推崇的生活方式之一,所以诸多理论家将视野聚焦于时尚问题。鲍德里亚就是时尚理论研究领域内的争鸣者之一,他从现代消费社会语境出发对时尚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并提出了独特的见解。鲍德里亚将时尚看成一种具备普遍性与多义性的符号形式、一种新型的消费艺术。在鲍德里亚看来,时尚的内在逻辑就是针对消费者的废弃游戏,因此时尚还具备一种朝生暮死的属性。的确如此,现今时尚已经充斥生活的各个领域,它甚至可以诱导人们的日常消费,并影响人们对消费物的判断能力。可见,为了更好理解时尚的影响,需要进一步剖析鲍德里亚的时尚理论,以便于在日常生活中理性应对时尚与消费问题。
    • 崔健; 李真真
    • 摘要: 作为鲍德里亚诊断后现代资本主义症候的“超真实”,在其整个话语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拟像”“模型先在”“内爆”三重概念有机结合描绘出孤离于“真实”的“仙境”(即“超真实”)图景。从数字媒介技术架构角度看,“超真实”是数字模型操纵的真实;从编码规则支配角度而言,“超真实”是符号统治的真实;从精神世界表征角度审视,“超真实”是精神裂变与贫瘠下的真实。后现代主义“超真实”症候的铺展,使鲍德里亚意下的终结图示日趋彰显并不断被验证,但也显现出形而上学、虚无主义、技术决定论与宿命论等逻辑裂缝。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