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高氯酸铵

高氯酸铵

高氯酸铵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3年内共计498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化学工业、武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3篇、会议论文41篇、专利文献17325篇;相关期刊91种,包括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兵工学报、爆破器材等; 相关会议33种,包括2016年全国功能精细化学品绿色制造及应用技术交流会、第九届国防科技工业生产制造工艺技术创新研讨会、2014年火炸药及装药安全性与寿命评估技术研讨会等;高氯酸铵的相关文献由1048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凤生、赵凤起、彭政等。

高氯酸铵—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93 占比:1.66%

会议论文>

论文:41 占比:0.23%

专利文献>

论文:17325 占比:98.11%

总计:17659篇

高氯酸铵—发文趋势图

高氯酸铵

-研究学者

  • 李凤生
  • 赵凤起
  • 彭政
  • 邓怀海
  • 刘磊力
  • 徐昌
  • 吕德斌
  • 张洪秀
  • 李虹
  • 曾文全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徐洋; 王中
    • 摘要: 为提高混合炸药二次反应的能量,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了新型氧化剂高氯酸铵(AP)⁃高氯酸锂(LiP)复合物,并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对其形貌和晶型进行了表征,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其热分解性能进行了分析;采用电测法对含有AP⁃LiP复合物、AP⁃LiP机械混合物及AP的3种高聚物黏结炸药(PBXs)的水下爆炸威力场参数进行测试。结果表明,AP⁃LiP复合物的晶体形貌较为规则,晶体表面较光滑,粒径分布比较均匀,未发生团聚。AP⁃LiP复合物的晶型化程度高,晶形较为完整。AP⁃LiP复合物的热分解性能优于AP⁃LiP机械混合物。水下爆炸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含AP的PBX炸药,含AP⁃LiP复合物的PBX炸药的冲击波能、气泡能及水下爆炸总能量分别提高了0.098~0.154、0.254 MJ·kg^(-1)以及0.352~0.408 MJ·kg^(-1),且随着距离的增加,能量衰减变慢。
    • 张真伟; 王瑞浩; 王欣; 李瑞恩; 罗宇馨; 谭操
    • 摘要: 为了改善高氯酸铵(AP)的热分解性能,采用溶胶凝胶法将MIC材料(wFe_(2)O_(3):wAl=3:1)与AP进行复合,采用SEM、XRD、红外光谱对其形貌进行表征,并通过DSC研究MIC材料(Fe_(2)O_(3)/Al)对AP热分解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MIC(Fe_(2)O_(3)/Al)粒子复合在AP表面,且粒子尺寸大部分为纳米级别;与原料AP相比,加入MIC材料(Fe_(2)O_(3)/Al)后,AP的低温分解峰与高温分解峰重合,使AP热分解过程只出现1个分解峰,表明复合MIC材料(Fe_(2)O_(3)/Al)对AP的热分解有明显的催化作用,且复合样品的放热比原料AP更加集中。与原料AP的高温分解峰温相比,加入质量比5%、10%、15%、20%MIC材料(Fe_(2)O_(3)/Al)的复合样品分解峰温分别降低了65.7°C、75.9°C、78°C、79.7°C。
    • 罗小凡; 郭佳彦; 冯海萌; 高学智; 麻晓霞
    • 摘要: 以3-氨基-1,2,4-三唑-5-羧酸为配体,通过扩散法制备了一种新型镍基含能配合物[Ni(Hatzc)_(2)(H_(2)O)_(2)]·H_(2)O,并对其进行了红外、粉末衍射、热重和元素分析等表征,分析了其结构。配合物[Ni(Hatzc)_(2)(H_(2)O)_(2)]·H_(2)O对高氯酸铵的热分解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有应用于含能燃烧催化剂的潜质。
    • 高小慧; 宋小兰; 张效; 王亚娜; 王毅; 张俊
    • 摘要: 为了减小高氯酸铵(AP)的粒径,进一步提高AP性能,采用液氮辅助和真空冷冻干燥法制备出n-AP,并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X光电子能谱(XPS)和红外光谱(IR)对其进行表征,使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热重-质谱(TG-MS)分析其热分解性能,同时测试其机械感度;并分别用1%油酸和1%KH-550对n-AP进行表面包覆改性,测试包覆前后n-AP的吸湿性,并与AP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制备的n-AP微观形貌呈长条形,一维尺寸小于100 nm,其分子结构、表面元素和晶相与AP一致;n-AP的热分解活化能为128.14 kJ/mol,较AP降低18.68 kJ/mol,说明纳米化后热稳定性下降;n-AP的热分解产物为NH_(3)、H_(2)O和NO,另有少量HCl、NO_(2)和Cl_(2)生成;n-AP的机械感度有一定恶化,5 kg落球下特性落高(H_(50))为71 cm,摩擦感度爆炸百分比(P)为96%,与AP相比分别提高了14.5%和56%;经包覆改性后,n-AP的吸湿性大幅度降低。其中,1%KH-550包覆的n-AP的吸湿性最低,为1.38%。
    • 刘润泽; 王昕捷; 刘瑞峰; 段卓平; 黄风雷
    • 摘要: 为研究新型奥克托今(HMX)基浇注炸药GOLA-1(HMX-Al-高氯酸铵(AP)-黏结剂(Kel-F))在热刺激下的响应特性,对GOLA-1炸药进行了温升速率为1.0和1.5 K/min的烤燃实验,获得了炸药中心点温升和点火时间等信息。在此基础上,结合烤燃数值模拟,预测了炸药的点火位置及温度。数值模拟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在1.0和1.5 K/min温升速率下GOLA-1炸药点火时间的相对偏差分别为1.3%和1.7%,表明所建立的数值模型较为合理。采用该模型进行了不同温升速率下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温升速率下降至0.4 K/min时,点火位置由装药底面边缘的环形区域移动至装药中心轴线上靠近下部的位置;点火位置随温升速率的下降而逐渐向药柱上部移动,温升速率对点火温度基本没有影响。
    • 边圆; 杨凌枫; 李纯志; 毛长勇; 伍波; 裴重华
    • 摘要: 为改善AP的吸湿性和热分解性能,基于多巴胺氧化自聚合原理,采用原位包覆法将聚多巴胺(PDA)包覆于AP表面,然后利用PDA的强黏附性,使纳米Fe_(2)O_(3)均匀吸附于AP/PDA复合物表面,获得了AP/PDA/Fe_(2)O_(3)复合物;利用粒度分析仪、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分析了改性前后AP粒度、形貌及表面元素组成;采用增重法和接触角测试对改性前后AP的吸湿性能进行了测试,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改性前后AP的热分解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DA能均匀沉积于AP表面,包覆效果较好,且包覆前后粒度基本没有变化;加入纳米Fe_(2)O_(3)能均匀附着在AP/PDA的表面;AP/PDA/Fe_(2)O_(3)复合物的吸湿率为0.16%,接触角达到41.8°;与AP相比,该复合物的高温分解峰温提前了48.5°C,放热量提高1倍,表观活化能由209.5kJ/mol降至128.8kJ/mol,降低约24.2%。表明该复合物具有良好的防吸湿性和热分解性能,有望应用于固体推进剂中以改善其燃烧性能。
    • 龙茂豪; 崔立明; 黄可奇; 夏良洪; 王彦娜; 张同来
    • 摘要: 为探索金属氢化物在固体火箭推进剂中的应用可能性,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烤爆法、动态测压热分析法(DPTA)研究了AlH_(3)与MgH_(2)对高氯酸铵(AP)热分解性能的影响规律。DSC结果表明,AlH_(3)与MgH_(2)对AP的高温放热分解过程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使AP的分解温度提前近50°C;热烤爆法研究AlH_(3)/AP和MgH_(2)/AP混合体系的热感度发现,AlH_(3)和MgH_(2)的引入使得混合体系的热感度升高,AlH_(3)/AP、MgH_(2)/AP和AP的5s爆发点温度分别为:582.63、644.17和662.65K;DPTA法研究发现,MgH_(2)/AP的放气量仅为0.2mL/g,热安定性好;而AlH_(3)/AP测试过程的放气量为3.2mL/g,安定性较差。金属氢化物AlH_(3)和MgH_(2)对AP热分解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效果,在AP体系的复合固体火箭推进剂中有潜在应用价值。
    • 高学智; 宋欢; 李冰; 王睿; 朱小双; 田晓燕
    • 摘要: 三唑类含能配合物在含能材料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利用溶液法合成了一例含能配合物[Cd(Hatzc)_(2)(H_(2)O)](LH1),其中H_(2)atzc=3-羧基-5-氨基-1,2,4-三唑,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手段进行表征。单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LH1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呈一维链状结构,通过氢键相互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LH1的爆速(D=10.4 km·s^(-1))、爆压(p=55.2 GPa)、爆轰能量(16.51 kJ·g^(-1))和密度(2.363 g·cm-3)均优于大多数含能配合物。撞击感度(>40 J)和摩擦感度(>360 N)表明LH1对撞击和摩擦的敏感性较低。高氯酸铵(AP)的催化热分解结果表明,在LH1的催化作用下,AP的高温分解峰提前38°C,释放的热量在较短的时间增加0.46 kJ·g^(-1),说明LH1对AP热分解具有良好的催化效果。
    • 赵修臣; 关紫阳; 熊杰; 白猛; 王晓强; 李明亚
    • 摘要: 采用直接氢化法制备了氢化铈,利用硬脂酸(SA)对氢化铈进行表面安定处理.使用XRD、SEM等方法对氢化产物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利用 DSC 研究了不同氧平衡的氢化铈与高氯酸铵(AP)复合活性材料的反应温度及反应热值.运用 TG-MS 和 XRD手段对复合活性材料的反应产物进行了检测,并初步分析了氢化铈与AP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氢化铈为面心立方结构的 CeH2.73 .安定性处理后,氢化铈表面形成一层完整的、油腻质感的包覆膜,显著提高了其在空气中的稳定性.零氧平衡的复合活性材料具有最佳的反应放热性能,其反应热值为3 630 J·g-1 .
    • 赵修臣; 关紫阳; 熊杰; 白猛; 王晓强; 李明亚
    • 摘要: 采用直接氢化法制备了氢化铈,利用硬脂酸(SA)对氢化铈进行表面安定处理。使用XRD、SEM等方法对氢化产物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利用DSC研究了不同氧平衡的氢化铈与高氯酸铵(AP)复合活性材料的反应温度及反应热值。运用TG-MS和XRD手段对复合活性材料的反应产物进行了检测,并初步分析了氢化铈与AP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氢化铈为面心立方结构的CeH 2.73。安定性处理后,氢化铈表面形成一层完整的、油腻质感的包覆膜,显著提高了其在空气中的稳定性。零氧平衡的复合活性材料具有最佳的反应放热性能,其反应热值为3630 J·g-1。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