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频率波动

频率波动

频率波动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30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0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39739篇;相关期刊67种,包括实验技术与管理、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大科技·科技天地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继电保护专业委员会第十五届保护和控制学术研讨会、第九届中国高校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术年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专业委员会2012年学术年会等;频率波动的相关文献由422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勇、徐克强、王勇等。

频率波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0 占比:0.20%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39739 占比:99.76%

总计:39833篇

频率波动—发文趋势图

频率波动

-研究学者

  • 张勇
  • 徐克强
  • 王勇
  • 陈亦平
  • 丁稳房
  • 于新龙
  • 于汀
  • 付嘉渝
  • 何正友
  • 侯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宋运忠; 冉皓
    • 摘要: 为了解决水轮机系统中频率受负荷影响产生波动的问题,在自动发电控制(automatic generation control,AGC)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广义预测控制(generalized predictive control,GPC)的水轮机系统频率控制策略。首先,建立连续系统传递函数模型;然后,结合GPC控制算法的滚动优化、反馈校正和有限时域步进迭代算法对搭建数学模型仿真求解,得到性能优于传统PI控制的调节策略;最后,将提出的GPC控制策略分别采取不同的设定值分析在不同情形下的优化性能。结果表明,GPC用于水轮机调节系统,可得到良好的输出响应,有效解决电力系统的调频问题,且增强了系统的鲁棒性。
    • 杨苏翔; 刘皓明; 薛凯旋
    • 摘要: 双馈风电机组惯量控制是通过建立发电机转子转速与电网频率之间的耦合关系,调整机组有功输出以适应电力系统频率波动。惯量控制直接快速地调节有功会对机组轴系小干扰稳定性造成负面影响,不利于轴系扭振的抑制。文章分析了不同惯量控制响应特征及其对轴系阻尼特性的影响,设计一种以转差率为输入信号的附加惯性与阻尼转矩的惯量控制策略,提出了含轴系稳定性约束的附加惯性与阻尼转矩惯量控制参数整定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双馈风电机组惯量控制策略不仅有良好的惯量控制效果,还能有效增大轴系等效电气阻尼,提高了轴系的稳定性。
    • 康思伟; 樊晶晶; 郭诗然; 孙义; 万振东; 徐逸清; 史大军
    • 摘要: 海上作业平台是一种风力发电新应用场景。海上风资源条件优越,采用风力发电代替平台原有燃气发电可节约发电成本,降低污染排放。由于风电出力具有间歇性、随机性,风电的接入会对作业平台微电网系统安全稳定性带来一定影响。基于小型风场并入微电网系统模式提出一种初步判断可行性的研究思路。首先对风机出力波动特性进行统计,分析备用电源能否匹配风机波动达到平滑出力曲线目的。其次分析风机出力波动对系统频率、电压的影响情况,判断是否满足平台运行要求。该研究结果可为海上风电技术在微电网系统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 杨涛
    • 摘要: 现有双控风电机组在发电时的频率往往与电网频率解耦,致使风电机组本身缺乏自主参与电网调频的能力,对此提出一种基于DFIG风电机系统频率波动特征的惯性动态响应控制策略。该策略通过在风电机组控制环节添加频率-功率控制模块,使风电机组能有效针对电力系统频率的波动输出功率,达到控制风机功率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电力系统内部频率突变使电网能量传输失衡的现象。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余运俊; 许巍; 谢太明; 杨林锋; 龚海
    • 摘要: 虚拟同步发电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技术通过模拟同步发电机运行原理,在正常情况下能够让并网逆变器自主稳定地参与电网运行。然而,在负载突变以及系统工作模式相互切换的情况下,则会出现频率波动及偏差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性自抗扰控制(LADRC)及VSG技术的并网逆变器频率调节方法。通过在VSG有功-频率控制的基础上引入LADRC作为外环频率控制器,实现系统并网及并离网运行模式的切换,减小系统频率波动。最后在Simulink仿真平台中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地减小了扰动下的系统响应时间和系统超调,改善了系统性能。
    • 边庆超; 胡铭; 杨沛豪
    • 摘要: 重复控制依靠其良好的稳态跟踪性能和谐波抑制能力,在新能源并网逆变器控制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在实际系统中,电网频率波动时有发生,导致传统重复控制的控制性能下降.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PI+自适应内模重复控制方案.该方案首先对传统重复控制内模参数进行改进,实现重复控制的谐振频率与电网实际频率保持一致的目的;此外,考虑到单一重复控制动态特性较差的问题,将PI控制结合到自适应内模重复控制中,并针对2个控制器之间的耦合展开详细分析;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和实验,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改进型控制系统既保证了系统的抗电网频率干扰能力,又提高了动态响应速度.
    • 高亚晨; 梁得亮; 李大伟; 周堃; 柳轶彬
    • 摘要: 为提升混合式配电变压器(HDT)应对电网中发生的电压暂升/暂降以及频率波动的能力,进一步提升电能质量,建立dq0坐标系下的HDT数学模型,推导基于H∞闭环的前馈/反馈(FF/FB)控制器的数学模型和传递函数,利用多变量调节理论和卡尔曼滤波器建立基于H∞闭环控制理论的控制器模型,建立基于该控制器的三相HDT拓扑结构并进行原理分析,实现利用HDT解决电压暂升/暂降、谐波电流补偿、平衡负载电压、校正功率因数的功能.通过该HDT结构,可以更好地实现零稳态误差和更优的鲁棒性,进一步提高HDT提升负载侧电能质量的能力.最后通过在Matlab/Simulink平台进行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控制器的有效性.
    • 蒋德秋
    • 摘要: 组网型控制具有适应弱网、为电网提供惯性的优点,直流母线电压/无功功率控制(DC bus voltage and reactive power control,DCVQ)是一种新型的组网型控制策略。文章基于MATLAB/SIMULIN平台搭建了光储联合发电系统并网的电磁暂态仿真模型,分析了光储联合发电系统在并网时采用DCVQ控制时面临不同的故障情景下的电磁暂态响应,包括并网点处发生三相短路接地和上级电网频率波动。结论证明采用DCVQ控制的逆变器面临变压器低压母线侧三相接地短路时,具有良好的暂态稳定性,但对电池储能系统的要求较高;当电网频率发生变化时,DCVQ的暂态稳定性大大降低。
    • 高亚晨; 梁得亮; 李大伟; 周堃; 柳轶彬
    • 摘要: 为提升混合式配电变压器(HDT)应对电网中发生的电压暂升/暂降以及频率波动的能力,进一步提升电能质量,建立dq0坐标系下的HDT数学模型,推导基于H_(∞)闭环的前馈/反馈(FF/FB)控制器的数学模型和传递函数,利用多变量调节理论和卡尔曼滤波器建立基于H_(∞)闭环控制理论的控制器模型,建立基于该控制器的三相HDT拓扑结构并进行原理分析,实现利用HDT解决电压暂升/暂降、谐波电流补偿、平衡负载电压、校正功率因数的功能。通过该HDT结构,可以更好地实现零稳态误差和更优的鲁棒性,进一步提高HDT提升负载侧电能质量的能力。最后通过在Matlab/Simulink平台进行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控制器的有效性。
    • 张坤平; 郝琳
    • 摘要: 针对风力发电接入微电网后产生的频率波动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的微电网频率协调控制策略,将风机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PHEV)纳入频率控制体系,通过对风机的浆距角与PHEV的充放电进行控制,来调节电网频率,对微电网的调频资源进行补充。对WTG桨距角控制系统与PHEV功率控制系统进行建模,阐述其控制原理。为了防止在调频过程中过多地使用PHEV,引入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理论,设计2个独立的MPC控制器来分别控制桨距角和PHEV功率输出。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上验证了所提策略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策略可以有效减小微电网的频率偏差和大型微电网中PHEV的用量,相比于传统PID控制具有更快的响应特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