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音乐美育

音乐美育

音乐美育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221篇,主要集中在音乐、教育、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1篇、专利文献17673篇;相关期刊156种,包括美育学刊、北方音乐、戏剧之家等; 音乐美育的相关文献由214位作者贡献,包括夏夏、涂蓓、胡晓伟等。

音乐美育—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1 占比:1.24%

专利文献>

论文:17673 占比:98.76%

总计:17894篇

音乐美育—发文趋势图

音乐美育

-研究学者

  • 夏夏
  • 涂蓓
  • 胡晓伟
  • 马卫星
  • 刘娟
  • 刘宁妹
  • 刘诗卉
  • 初海伦
  • 张鑫宇
  • 方川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谭洁
    • 摘要: 音乐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帮助学生陶冶情操,同时对学生的成长和生活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音乐教育属于美学教育,在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合适的审美取向。本文从学生音乐美育中听觉审美取向的价值、培养的重要性、影响学生听觉审美取向的因素及培养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
    • 戚育萌; 何雨梦
    • 摘要: 本文针对音乐表演教学中师徒传授所存在的弊端,在有效传承师徒传授的“实践智慧”基础上,探索音乐美育教学的新方法、新模式,为提高音乐人才的培养质量,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指导和实践路径。研究表明,音乐审美实践过程是一个映射–反演系统的构建过程,探索音乐美育的“实践智慧”是关键,寻求“可信性”的教与学状态是根本。通过音乐审美教育的实践创新,从多个侧面证实了教学改革与创新所带来的益处,以及对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
    • 李林平
    • 摘要: 《经典咏流传》作为国内首档大型诗词文化音乐类节目,打造了一种“音乐+诗词”媒介化表达的新形式,成为了新时代节目制作里程碑式的杰作。该节目还原了“吟诵诗歌”的传统形式,做到音律美感与诗词韵味的交相辉映,运用了媒介融合的方式,为传统诗词的表现增添时代化的印记。无论在音乐节目内在制作上,还是灯光舞美等外部创设中,无疑都使得经典文化美育的传播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打破传统诗词表达的时代化鸿沟,起到美的环境的熏陶作用。该节目即以一种大众乐于接受的方式,将诗词的美韵展现得游刃有余,进而培养人们认识美、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 刘曼曼
    • 摘要: 近年来,在国家“大美育”的背景下,幼儿园的琴声多了、歌声多了,但总感觉孩子们还没有真正地与音乐亲近过,对歌曲的节奏、旋律、歌词等鲜有感动。幼儿唱着很多不适合自己音域的歌,也不能完整地唱几首歌曲。在歌唱游戏理念的指引下,更注重的是游戏的成分,而忽略了艺术本身的感受和体验,形成重形式轻审美的局面。正当此时,中央音乐学院的“音乐教育新体系”理念,让幼儿教师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又有了新的认知和突破,上了一个新高度。
    • 沈秀莉
    • 摘要: 生态文化是一种人、自然、社会和谐一致、动态平衡的文化,将生态文化融入高校音乐美育教育中,不仅可以更好地传播生态文化价值、实现高校音乐美育的创新发展,还能够引导学生在音乐作品中发现简约、淳朴的生态美,运用生态眼光寻找音乐之美,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音乐理解能力具有深远意义。
    • 苏枫
    • 摘要: 当前,中国美育正驶入发展"快车道"。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及"双减"政策的逐步落地,使美育发展迎来新的"黄金时代"。如何探索审美的真谛和美育的价值;如何继承、发扬与创新中华美育精神;如何对全民进行积极感知、体验、享受和创造美好生活的教育,构建扎根时代生活的美育新格局,是时代赋予所有新时代美育参与者的神圣使命。
    • 刘莹; 王欣昕
    • 摘要: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欣赏课程作为高等师范教育的基础课程,其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成果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全民审美价值体系形成。本文认为,师范专业的学生不仅是当下大学课堂里的音乐聆听者,也是未来中小学课堂的音乐导聆者,针对该类学生的音乐欣赏课程应从如何聆听、如何导聆、如何实现音乐美育价值等方面进行设计和实施。
    • 涂蓓; 王冠达; 蔡念彤
    • 摘要: 中老年人群曾因时代的客观因素,缺少接受音乐教育的机会,因此人到中年会产生“活到老学到老”的想法,准备丰富自己的退休生活并开始投身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等选择继续教育。对于他们这种对音乐学习的渴望,开设老年音乐课程是当代时代背景下加强中老年人美育的一种新兴方式。
    • 罗洁; 周畅
    • 摘要: 高校对声乐教育的关注度,正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而不断提高。声乐是艺术的广泛普及形式,其教育理念、文化传播形式对声乐教育模式具有较大的影响。其中声乐教育作为大学生美德培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进一步传播声乐文化,为社会培养具有高素养的声乐人才。声乐文化在传播过程中,要发挥出音乐美育与民族凝聚的作用,以及跨文化交流与文化滋养的作用;前者可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凝聚民族力量,后者则有助于音乐文化的跨地域交流。为此,高校应当借助新媒体资源发展声乐文化传播,优化声乐教育质量,积极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 陈若旭
    • 摘要: 美育2.0时代的到来,引发以“核心素养提升”为内核的音乐出版转向。研究从美育转向的基本点出发,关注“大中小学美育教材一体化建设,注重教材纵向衔接”,聚焦音乐类教辅的出版,探索音乐类教辅美育化出版的路径。在明确当前音乐类教辅出版形成内容品牌族群、完成服务思维转换、进行创作环境探索的现状基础上,结合新美育升级的特点和教育目标,提出音乐类教辅出版需注重责任性、德育性、体验性等关键问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