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非理性行为

非理性行为

非理性行为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410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经济计划与管理、经济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06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27870篇;相关期刊321种,包括社会科学、合作经济与科技、经济论坛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11年年会暨第二十四次理论研讨会、2009年行政法年会、第二届全球金融学年会等;非理性行为的相关文献由492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晓霞、王世军、王希等。

非理性行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06 占比:1.44%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7870 占比:98.55%

总计:28280篇

非理性行为—发文趋势图

非理性行为

-研究学者

  • 李晓霞
  • 王世军
  • 王希
  • 邵希娟
  • 顾海峰
  • 于静
  • 刘阳
  • 单钜培
  • 史晓月
  • 周润书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宋清源; 傅卫平; 王雯; 高志强; 周劲草; 郝大鹏
    • 摘要: 自动驾驶车辆对人类驾驶车辆和行人的意图估计及其相互作用研究是极其重要的,现有的研究不能很好的解释人类交通参与者的不确定因素和非理性行为,这对研究自动驾驶车辆在真实道路交通场景中运行形成了阻碍,本文基于量子理论和锚定效应,针对自动驾驶车辆右转时与非机动车和行人交互场景,构建量子决策模型.仿真分析和数据集实验证明了在与人类交通参与者进行交互时,锚定效应下的量子决策模型可以考虑存在不确定性因素和非理性行为时进行加速或减速的决策,且相比于累积前景理论模型(CPT)更加贴合实际情况.
    • 颜恩点; 王昕悦
    • 摘要: 以注册制改革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17—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构造双重差分模型,检验注册制改革对IPO抑价的影响。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注册制改革提高上市公司的IPO抑价率。注册制改革初期,与改革密切相关的资本市场监管机制、中介机构承担责任机制、企业信息披露机制和投资者权益保护机制等尚未完善,IPO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依然存在,这加强了投资者的投机心理和非理性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IPO抑价率。(2)注册制改革与IPO抑价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高、审计质量较好以及分析师跟踪较多的上市公司有所减弱。研究为全面实行注册制,提高投资者成熟程度、完善中介监管机制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和微观证据。
    • 颜恩点; 王昕悦
    • 摘要: 注册制改革是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制度建设。以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为自然实验,选取创业板和中小板2019-2020年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对股价波动性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注册制改革的政策下,上市公司的股价波动性增加;(2)注册制改革与股价波动性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在信息透明度高、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高的上市公司减弱,但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高的情况下增强;(3)注册制改革增加股价波动性的路径在于:注册制改革提高了投资者情绪,加剧了其非理性交易,进而增加了上市公司的股价波动性。这些研究不仅丰富了股价波动性的相关文献,也为全面实行注册制改革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和微观证据。
    • 徐婧楠
    • 摘要: 市场中大部分的投资者没有专业背景及经验,并不能做到传统金融学假设中的“理性人”,投资过程中受心理的影响,会产生处置效应、羊群效应、过度自信等非理性行为。本文通过分析非理性行为及其背后的心理原因,并给出针对性建议,以期让投资者正确认识投资心理,降低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的影响。
    • 摘要: 生猪价格不具备持续大幅上涨的基础据农业农村部7月13日监测数据显示,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30.24元/千克。4月以来,猪价持续上涨。22个省市猪肉平均价格在7月初达到近期的高点。近期生猪产能总体合理充裕、猪肉消费不旺,在这样的情况下,生猪价格出现过快上涨,各方普遍认为是由于养殖场户存在过度压栏惜售和二次育肥等非理性行为。此外,2022年猪肉进口量减少也对涨价有一定影响。
    • 吴名花
    • 摘要: 高校由于出勤率、师生互动及课后作业完成的问题,降低了课堂效率,影响了课堂目标的实现。该研究从博弈论和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课堂中的非正常出勤、课中沉默、作业拖延症现象,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树立严格和有吸引力的教师形象;科学提问和指定对象回答;严格限制学生自由以战胜拖沓。该研究有助于理清课堂低效的微观原因,制定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
    • 严佳怡
    • 摘要: 虽然主流经济学在分析个体行为时假设个体是理性的,但经济学家们也注意到经济人并不总是能够利用信息做出理性的判断和决策。光环效应是经济人根据部分信息进行整体判断,从而出现以偏概全的行为,最极端的光环效应就是仅仅根据印象来判断实质。随着学术界对光环效应理论研究的深入,学者们提出了三种关于认知偏误导致光环效应的模型:整体印象模型、重要维度模型、辨别力缺陷模型。对光环效应呈现出的非理性行为应该慎重对待,但光环效应并未动摇现代经济学的基石。光环效应并不是人们最主流的行为,人们在大部分时间大部分地点的所作所为都是基于理性的,不会系统性地呈现光环效应等非理性行为。因此,现代经济学以理性假设为基础是有现实意义的,是能够解释人们的经济行为的。
    • 蔡明丹; 李文军
    • 摘要: 网民是互联网舆情传播的核心主体,网民行为则是影响互联网舆情传播趋向的关键因素。有效规制互联网舆情传播中网民的非理性行为,是保障互联网空间健康有序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互联网舆情传播具有开放性、偏态性、裂变性、集群性、难控性等主要特征,互联网舆情传播中网民非理性行为表征为心理共鸣引发网民非理性行为趋同、话题热议引发网民非理性网络集群、盲从围观引发网民非理性情感宣泄、认识局限引发网民非理性话语表达。针对互联网舆情传播中网民非理性行为问题,应从话语重构、价值引领、制度嵌入与技术赋能等四个方面进行规制,引导网民理性参与互联网舆情传播。
    • 刘振; 周婷
    • 摘要: 公共议题涉及公众利益,伴随着多元意见与价值观的冲突。公众围绕公共议题的讨论既有可能形成公共舆论,促进社会整合,也可能致使不同利益群体间矛盾激化,诱发受众非理性行为。受众非理性行为的发生,除了个人媒介素养与心理需求的推动,还受到所处群体、传播媒介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建立健全媒介素养教育体制,做好制度保障;完善立法、违法必究,起到威慑作用;统筹事前预防与事后治理工作,形成治理合力。
    • 张兆利
    • 摘要: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孩子自控力、认知力欠缺而私下参与的大额消费、打赏等非理性行为让不少家长苦恼不已。那么,这些行为的法律效力如何呢?对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中有明确的规定。下面,通过几则案例,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相关法律知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