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非均质

非均质

非均质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3年内共计1473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建筑科学、力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60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207636篇;相关期刊306种,包括科学技术与工程、石油天然气学报、测井技术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第四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2008年油田高含水期深部调驱技术研讨会等;非均质的相关文献由4087位作者贡献,包括崔春义、郭建春、刘庆杰等。

非均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60 占比:0.36%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07636 占比:99.63%

总计:208411篇

非均质—发文趋势图

非均质

-研究学者

  • 崔春义
  • 郭建春
  • 刘庆杰
  • 梁志孟
  • 吕伟峰
  • 张祖波
  • 罗蔓莉
  • 孟坤
  • 王本龙
  • 姚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彭晓钢; 王寰宇; 李有志; 李嘉
    • 摘要: 在岩土工程的稳定性分析中一般假定土体材料为均质且各项同性。事实上,由于其复杂的地质成因和天然沉积作用,土体的力学性质受空间位置的不同而发生显著的改变,表现为明显的非均质和各向异性。针对这一问题,基于离散法和极限分析上限定理建立非均质和各向异性填土挡土墙的破坏机制;同时,引入拟动力法考虑了地震力对主动土压力的影响。同等条件下的计算结果与已有文献吻合较好。研究结果表明:填土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对主动土压力产生显著影响;地震系数、地震波周期、压缩波波速的增大均导致主动土压力的增大,初始相位差对主动土压力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周期特征。
    • 孙琳; 张永昌; 吴轶君; 辛军; 蒲万芬
    • 摘要: 体膨颗粒已广泛应用于高温高盐裂缝性油藏控水,且其封堵效果与颗粒尺寸、颗粒分流率密切相关。采用人工造缝的碳酸盐岩露头岩芯组模拟非均质裂缝储层,在130°C、19.8×10;mg/L条件下进行体膨颗粒裂缝堵水效果评价与改善实验。结果发现,粒径过大、窄裂缝分流率过高的体膨颗粒可能加剧裂缝产液的非均质性,而粒径过小的体膨颗粒不适用于出水强度较高的储层。将可固化覆膜颗粒与体膨颗粒联用,前者在油藏高温下固化于宽裂缝内形成不可动筛网段塞,令后者从宽裂缝中突破的压力梯度显著高于窄裂缝,进而可有效改善非均质裂缝的产液剖面,并消除因体膨颗粒尺寸、分流率不当对裂缝封堵带来的负面影响。研究有助于进一步认识体膨颗粒的非均质裂缝封堵行为,对提高裂缝油藏的控水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 曾子珉; 吴俊杰; 苏一
    • 摘要: 随着计算机的诞生,计算开始成为人类生产生活、各级各类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元素,代表运用人脑及电脑进行思维的延伸。图灵原理试图说明,计算机可以在一定的数据精度层面仿真真实世界的现象,反过来,人的认知过程就是计算。[1]那么,真实世界、数字世界是否可以等价?在什么条件、多大程度上可以看作不可区分?在均质骰子实验基础上,本文利用“图灵测试”思维,给出非均质骰子的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以探究这一问题。
    • 李新文; 吴华
    • 摘要: 针对强非均质性储层精细开发的难题,以江汉盆地潜江组油藏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毛管压力曲线特征参数与岩心基础参数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储层量化指标分级评价体系,并将油层有效厚度与测井曲线有机结合,建立了毛管压力曲线簇归一化新方法。结果表明:基于改进毛管压力曲线的储层量化指标分级评价体系主要包含渗透率、起点压力、转折压力、中值压力和分类储层占比5种量化指标;潜江组油藏细分为Ⅰ、Ⅱ、Ⅲ、Ⅳ、Ⅴ、Ⅵ共6类储层,Ⅰ、Ⅱ类储层为渗流能力最优储集层,占整个潜江组油藏41.17%,Ⅲ、Ⅳ类储层主要为中低渗储层,占比超过50.00%,Ⅴ、Ⅵ类储层属于特(超)低渗储层,占比仅为7.77%。基于有效厚度的毛管压力曲线簇归一化方法计算简单,相对误差较小,可为储层分类评价后储层特征参数表征及对比提供途径。
    • 周泊霖
    • 摘要: 当前,针对储层的刻画及研究方法已有众多,但是对于井间的储层研究还是缺乏针对性,尤其在井间储层的输导和渗透特性处于薄弱。通过整理前人研究成果得出,井间储层的输导和渗滤能力的研究基础在渗透率,关键在孔隙结构,整体围绕渗透非均质。研究薄弱环节有二:1.通过渗透率反映井间储层输导的体现形式较为单一,且与动力的匹配程度较低;2.对于地下井间储层长距离横向尺度渗透输导的研究,其整体把握程度较低。
    • 郭燕
    • 摘要: 为研究非均质脆岩单轴压缩破裂特征及裂纹扩展规律,应用偏光显微镜得到了花岗岩的矿物成分及含量;通过室内试验得到花岗岩的基本力学参数;基于PFC2D软件和矿物组成,应用随机颗粒簇的方法构建了花岗岩数值试件,并通过参数反演得到细观参数,模拟结果与室内试验力学特性吻合;应用FISH语言编译相关程序监测了数值试件压缩过程中的裂纹扩展及声发射振铃计数。结果表明:花岗岩属于典型的非均质脆岩,单轴压缩应力应变曲线峰前无屈服阶段,峰后无残余阶段,达到应力峰值后瞬间爆裂;花岗岩受压呈劈裂破坏,破坏模式为拉、剪复合破坏,微破裂以拉裂纹为主,剪裂纹为辅,且拉裂纹的出现早于剪裂纹;声发射振铃数表明花岗岩受压初期已有少量损伤破坏出现,这是花岗岩矿物强度非均质的体现;大量损伤出现在近峰值部分,导致峰后微裂纹迅速贯通形成宏观断裂面,这也是峰后试件瞬间爆裂的主要原因。
    • 李虹; 于海洋; 杨海烽; 邓彤; 李旭; 吴阳
    • 摘要: 裂缝性致密储层具有非均质性强、应力敏感性强等特点,需明确储层非均质性及裂缝应力敏感性对生产的影响。为此,利用基于投影的嵌入式离散裂缝模型来表征复杂裂缝,结合应力敏感定量表征模型,建立了同时考虑基质和多尺度裂缝非均质性的应力敏感数值模型,自适应获得应力敏感特征曲线。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强非均质致密储层不能忽略基质的应力敏感性,应力敏感性对生产早期的影响较大,以压裂裂缝的影响为主,随着生产逐渐过渡到基质,储层应力敏感性逐渐降低;早期生产压差过大,会造成储层应力伤害,不利于长期生产;不同充填程度的多尺度裂缝在储层中的分布模式对产能有直接影响,充填程度越低,裂缝尺度越大,产能越高。研究结果为致密裂缝性储层合理配产和开发方案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 刘军舰; 胡豪胜; 周磊; 李伟
    • 摘要: 目的研究非均质秸秆纤维复合材料保险杠蒙皮的刚度性能。方法采用试验与模拟分析的方法,通过共混挤出与化学发泡注塑工艺制备微发泡秸秆纤维/聚丙烯(SF/PP)复合材料试样,通过试验测试非均质结构试样的力学性能与微观结构,通过有限元分析手段建立非均质微发泡秸秆纤维/PP复合材料结构分析模型,并分析非均质材料保险杠蒙皮的刚度性能。结果微发泡秸秆纤维/聚丙烯(SF/PP)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有明显的“三明治”结构特点,秸秆纤维主要分布在外皮层,泡孔主要分布在芯层。将非均质秸秆纤维复合材料保险杠蒙皮近似为3层复合板结构,建模的刚度分析结果与试验测试相差约6%。结论非均质秸秆纤维复合材料汽车注塑件可近似为3层复合板结构进行数值分析,简化了分析过程,研究结果可用于指导产品性能评估,提高产品开发效率。
    • 徐珂; 张辉; 刘新宇; 王志民; 来姝君
    • 摘要: 为了明确深层复杂背景条件下储层现今地应力的分布特征,基于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大北12气藏,开展现今地应力研究,探讨地应力非均质分布机理,并据此提出支持井位部署的相关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克拉苏构造带埋深超过4500 m的储层为走滑型地应力机制,大北12气藏最大水平主应力为125~160 MPa,最小水平主应力为118~130 MPa,地应力非均质性强且井间差异大。复杂的地质边界条件和储层的互层岩性造成地应力分布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地应力有利区和不利区交替分布,在构造高部位也可能钻遇地应力不利区,不能简单地采用“沿长轴、占高点”的方案部署井位。定向井具有有利区穿越广、裂缝钻遇率高、井眼轨迹安全稳定及避障避险的多重优势,是复杂地质背景条件下的优势井型,建议沿地应力低、裂缝发育且井壁稳定的方向设计井眼轨迹,并根据地应力状态选择合理的储层改造方式。
    • 吕悦晶; 蒋云云; 周兴林; 汤文
    • 摘要: 利用数字图像处理和有限元技术,生成沥青混合料非均质有限元模型,并分析沥青混合料各组分对其抗车辙能力的影响,从沥青混合料细观角度研究其永久变形规律,为沥青路面设计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数值模拟得到的沥青混合料的车辙深度和车辙实验结果吻合较好,非均质有限元模型可对沥青混合料车辙深度进行预测;在各温度条件下提高集料的模量不能有效的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沥青混合料抗车辙能力增加速率随着沥青砂模量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选用密级配的集料级配在软化点以上时可以较好的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低于软化点时影响不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