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隔物灸

隔物灸

隔物灸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34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9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956369篇;相关期刊111种,包括光明中医、河北中医药学报、上海针灸杂志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第二届全国艾灸学术研讨会暨“蕲艾杯“艾灸产业高峰论坛、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七次民间医药学术交流会、第四届中医药继续教育高峰论坛等;隔物灸的相关文献由856位作者贡献,包括陈金明、孙立虹、顾海等。

隔物灸—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9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956369 占比:99.98%

总计:956594篇

隔物灸—发文趋势图

隔物灸

-研究学者

  • 陈金明
  • 孙立虹
  • 顾海
  • 李新华
  • 杨继军
  • 葛建军
  • 张革新
  • 佘延芬
  • 裘爱国
  • 常小荣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海燕; 杜旭
    • 摘要: 亚健康状态是现代医学研究热点。通过对近十年来灸法干预亚健康状态的回顾与分析、归纳与总结,包括督灸、温和灸、壮医药线点灸、温针灸、火龙灸、热敏灸、隔物灸、逆灸、麦粒灸、脐灸、天灸、罐灸等,结果表明灸法干预亚健康状态方法多样,疗效稳定,独具特色,体现了“治未病”思想,但存在研究不够全面、诊疗规范欠统一等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与深入。
    • 陈科新; 赖展辉; 祝佩芹
    • 摘要: 压力性尿失禁(SUI)病位在膀胱,作为一种水液代谢疾病,与气虚、肾阳不足密切相关。艾灸可通过补气温肾、固涩止遗作用,改善膀胱排尿、控尿之力,改善SUI患者临床症状。从“治水先治气”的角度探讨艾灸在治疗女性SUI的作用,并对其临床研究加以总结,主要有温和灸、温针灸、隔物灸、热敏灸、联合灸等,目前选穴多以任脉、督脉、足太阳膀胱经为主。艾灸治疗女性SUI的作用机制方面研究较少,可重视探索其在中医治疗机制方面的理论研究和代谢组学方面的动物实验研究,为临床治疗SUI提供依据。
    • 缑燕华
    • 摘要: 隔物灸作为古老的中医外治法之一,起源于晋代,推广于唐代,是一种通过综合各种药物与艾草功效施灸达到治疗作用的灸法。文章对隔物灸法的历史沿革、近代临床应用和实验基础研究进展进行回顾总结,讨论了当代隔物灸临床应用较之古代更多应用于内科疾病及亚健康调理,最常见的隔物灸药材的特点,主治病证,临床功效及意义。隔物灸法的取材、辅助工具,也将伴随现代技术的进步不断创新和优化,并提出临床应用和科研方向的展望。
    • 宋玉凤; 孔繁逍; 符春生
    • 摘要: 目的探讨隔物灸神阙穴在痰湿阻肺型肺尘埃沉着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韶关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80例痰湿阻肺型肺尘埃沉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n=40)及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行西医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隔物灸神阙穴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5 d。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血氧饱和度及6 min步行试验距离、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FEV_(1)与FVC的百分比(FEV_(1)/FVC)]。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肺部啰音消失时间[(5.13±1.30)d]、咳嗽消失时间[(7.06±1.12)d]、痰液量消失时间[(4.25±0.64)d]短于对照组[(9.86±1.25)、(9.57±1.30)、(9.16±0.9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物灸神阙穴应用在痰湿阻肺型肺尘埃沉着病患者中,有助于缩短患者的各症状消失时间,提升血氧饱和度,改善心肺功能,值得推广。
    • 董富
    • 摘要: 目的:分析近5年灸法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相关文献,探讨治疗中风后尿失禁主要灸法及穴位.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自2016年1月1日至2021年3月15日灸法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相关文献,从治疗方法、选穴概况、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结果:最终获得中文文献40篇.主要灸法包括艾条灸、隔物灸和温针灸,艾条灸主要包括温和灸和热敏灸,应用频次前5位的腧穴分别为关元、气海、神阙、中极、三阴交.结论:关于灸法治疗中风后尿失禁作用机制的文献较少,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 朱海青; 钟秋生; 王慧昌
    • 摘要: 目的:观察隔物灸在老年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2019年6月-2020年8月收治的老年膝骨性关节炎患者9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48例,其中一组实施常规治疗为对照组,另一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隔物灸治疗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症候积分、关节功能评分,判定治疗后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膝关节症候积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膝关节各项症候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膝关节各项相关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中,以隔物灸治疗,可明显减轻患者治疗后的疼痛、僵硬、肿胀、膝关节活动障碍症状积分,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效果理想。
    • 钟小文
    • 摘要: 文章分析中医古籍以及近年来隔附子灸的临床应用和研究中的不足之处,分析表明在今后的研究中应严格按照临床研究原则,完善试验设计,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高质量的循证依据。
    • 章玲; 汪海燕; 龚惠华
    • 摘要: 目的 观察隔物灸联合中药治疗女性更年期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 采用单盲法,将100例女性更年期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治疗中使用鲑降钙素肌肉注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隔物灸联合服用中药汤剂。2组疗程均为10周。对比治疗前后2组腰椎及双髋部骨密度数值、VAS评分及总疗效。结果 治疗组10周后腰椎、双髋骨密度、VAS评分较对照组均明显提高,总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隔物灸联合中药对更年期女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症状、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且方法安全、简单。
    • 黄旋; 杜志容; 陈萍艳
    • 摘要: 目的:探讨肢体功能护理干预结合隔物灸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11月1日~2020年11月31日重症医学科收治的98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肢体功能护理干预结合隔物灸,两组均干预4周;观察两组临床效果[采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MESSS)]、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后、出院后神经受损程度[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肢体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认知功能[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表(MoCA)]及日常生活能力[采用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出院后,两组NIHSS、FMA、MoCA及SS-QOL评分均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P<0.05);观察组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肢体功能护理干预结合隔物灸应用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中,临床效果满意,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受损情况及认知功能,还能提高其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缩短住院时间,对预防DVT发生也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蒋秀
    • 摘要: 目的探讨隔物灸联合丁香吴茱萸等药物穴位贴敷减轻阿奇霉素胃肠道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于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接收的200例行阿奇霉素进行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试验组(100例),分别对其施以阿奇霉素及常规防治法、阿奇霉素联合中药穴位敷贴及隔物灸防治法,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胃肠道不适程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胃肠道持续时间、治疗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胃肠道无反应例数明显比对照组多,重度反应、轻度反应和轻微反应患者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所涉及的不良反应有腹痛、呕吐、恶心、腹泻4种。试验组5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对照组20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857,P<0.05)。试验组发生腹痛、呕吐、恶心、腹泻等不良反应的持续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满意度为98.00%,明显比对照组的82.00%高(χ^(2)=14.2222,P<0.05)。结论在治疗呼吸道感染过程中,阿奇霉素会引发一系列胃肠道反应,通过中药穴位敷贴及隔物灸对其予以防治,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在防治过程中,不仅需要控制中药穴位敷贴及隔物灸药饼的大小,还要找准穴位,确保敷贴穴位准确,从而使防治效果得以提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