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长白猪

长白猪

长白猪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580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农业经济、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13篇、会议论文47篇、专利文献18392篇;相关期刊208种,包括猪业科学、广东畜牧兽医科技、广西畜牧兽医等; 相关会议30种,包括第9届全国猪人工授精关键技术研讨会、第四届全球猪业论坛暨第十三届(2015)中国猪业发展大会、四川省畜牧兽医学会2014学术年会等;长白猪的相关文献由1286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希彪、王楚端、崔世泉等。

长白猪—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13 占比:2.71%

会议论文>

论文:47 占比:0.25%

专利文献>

论文:18392 占比:97.05%

总计:18952篇

长白猪—发文趋势图

长白猪

-研究学者

  • 王希彪
  • 王楚端
  • 崔世泉
  • 李江凌
  • 狄生伟
  • 王家圣
  • 何若钢
  • 吕学斌
  • 李秀宝
  • 柳小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沙国清
    • 摘要: 1种公猪调教方式1.1用发情母猪生殖道分泌物或尿液诱导收集精子。1.2直接用发情母猪进行诱导,先收集精液再进行授精处理。1.3用经过训练的公猪爬过假平台进行训练。以上方式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选用。2种公猪的调教时间针对良种公猪,一般来说,如杜洛克猪、夏普汉猪、约克猪、长白猪、猪皮猪等,大多重达85 kg,直到7~8个月龄时才开始性成熟,此时,公猪更适合人工采集精液。本地猪性成熟早,可提前采精。
    • 李鑫月; 郭振清; 李婧实; 李红强
    • 摘要: 为研究禁食后长白猪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在脂肪沉积中的作用,本文以猪FGF21(登录号:NM_001163410.1)为参照序列,利用PCR技术扩增CDS区域并构建真核表达载体,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随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禁食后FGF21在长白猪11种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长白猪FGF21基因CDS序列全长为627 bp,与数据库序列一致;对FGF21蛋白理化性质分析发现该蛋白分子量为22447.58 Da,理论等电点为5.38;结构预测发现该蛋白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为主,延伸链次之,且不存在跨膜结构,但包含多个磷酸化位点。组织表达特异性检测发现,该基因在肝脏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在肾脏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心脏和肺脏等组织。本实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长白猪FGF21基因在脂质代谢中的作用提供参考依据。
    • 陈宗见; 陈远昆; 刘杨; 刘辰东; 沈林園; 张顺华; 朱砺
    • 摘要: 我国是养猪大国,但生产效率相较于发达国家仍然相差很大,缩短母猪的繁殖周期是提高猪场综合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本文通过分析四川某种猪场包括大约克和长白猪的15665条繁殖数据,从母猪品种、公猪品种、配种季节和胎次等不同因素分析其对母猪妊娠期长短的影响,以及妊娠期长短对母猪产仔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对母猪妊娠期有极显著影响(P<0.01),季节、胎次对母猪妊娠期有显著影响(P<0.05),春季母猪妊娠期最短,平均为114.06 d;第1胎时母猪的妊娠期最长,随后呈现缩短趋势,在第7胎最短,为114.04 d。妊娠期长短对总产仔数、产健仔数、仔猪初生窝重等均有影响。
    • 郭锦娜; 刘佳; 刘桓; 李步社; 韩雪峻; 李新红
    • 摘要: 为探究冬夏季长白猪精液中细菌多样性变化和精子质量特性之间的相关性,利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得到冬夏季长白猪精液中微生物的特征序列(ASV),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系统(CASA)分析冬夏季精子活力参数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长白猪精液中细菌多样性在冬夏季之间差异显著(P<0.05),门水平冬季优势菌群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夏季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占比分别为51.3%和74.3%;属水平冬季占比最高的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夏季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占比分别为32.1%和52%;冬季样品中高丰度的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与精子繁殖潜能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夏季样品中高丰度的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与精子繁殖潜能呈显著负相关(P<0.05)。提示:季节变化影响公猪精液中细菌多样性,冬夏季猪精液中细菌组成不同,长白猪精液中的优势菌属与精子质量和繁殖潜能可能存在相关性。
    • 赵辉; 张江波; 白俊艳
    • 摘要: 在长白猪的生产中,不同的年份、场地、季节、性别和出生胎次均对其生长性能有一定影响。本研究搜集了2007年至2010年共1807头长白猪的体重资料,利用SPSS软件分析这些因素对长白猪体重的影响,为提高长白猪的生产水平、生产效益和选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年份对长白猪生长发育性能的影响主要表现为2007年、2009年和2010年的体重极显著高于2008年的体重(P0.05);长白猪发育期的体重在A出生场的测定值要高于B出生场,而且两者之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长白猪发育期的体重秋季测量值高于冬季和夏季,而且两者之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长白猪发育期的体重春季测量值高于夏季,而且两者之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长白猪发育期的体重在第10胎次时其测定值最高,显著高于第1~6胎次(P<0.05),而第7胎次和9胎次的长白猪发育期的体重显著高于第1、3、4、5、6和8胎次的体重(P<0.05)。
    • 张江波; 张江峰; 赵辉; 白俊艳
    • 摘要: 在长白猪的生产过程中不同年份、场地、季节、性别和出生胎次均对其生长性能有一定的影响,研究搜集从2007年至2010年长白猪的日增重资料,利用SPSS软件来分析这些因素对长白猪日增重的影响,为提高长白猪的生产水平、生产效益和选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 洪渊; 韩云珍; 薛永钦; 薛宏烽; 邱定杰; 王秀爱; 阮国荣
    • 摘要: MUC13基因是控制仔猪ETEC F4ac易感或抗性的主效基因,但在长白猪群体中是否对生产性状有影响鲜有报道。本研究采用Sanger测序技术检测MUC13基因在134头长白猪群体中的多态性,并分析不同基因型对生产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MUC13基因在长白猪群体中存在GG、AG和AA三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731、0.246、0.022;不同基因型对体重、日增重、背膘厚、瘦肉率等性状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GG、AG基因型在体重、日增重性状上显著优于AA基因型(P<0.05),但背膘偏厚、瘦肉率偏低(P<0.05)。据此,通过选留MUC13抗性有利基因,既可提高长白猪群抗腹泻能力,又可提高生长速度。
    • 梁靓; 卜亚歌; 陈奎蓉; 肖有恩; 覃燕灵; 吴细波; 司景磊; 兰干球; 梁晶
    • 摘要: 试验数据来源于2018年测定的广西某种猪场栏内444头长白猪使用自动喂料系统(FIRE)的采食情况,每日记录长白猪生长育肥阶段(90~160日龄)的采食量和采食行为。分析长白猪随日龄变化的采食行为规律,以及性别、胎次、气候因素对猪采食行为和饲料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育肥猪采食行为性状选育、提高经济效益及科学高效养殖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①公猪和母猪采食行为区别不大,但在每日采食次数上表现出差异;②在生长育肥阶段,公猪的生长性能高于母猪;③较冷环境下的育肥猪平均每日采食量更多、平均日增重更高、采食速度更快。
    • 王建华; 白俊艳; 张云飞
    • 摘要: 在长白猪的生产中,不同的年份、场地、季节、性别和出生胎次均对其生长发育性能有一定的影响,研究共1807头长白猪的生长发育资料,利用SPSS软件来分析这些因素对长白猪的相对生长的影响,为提高长白猪的生产水平、生产效益和选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 邵玉如; 刘燕玲; 骆菲; 郭彦军; 王贵江; 罗文学; 李凯; 丁向东
    • 摘要: 本研究利用河北省种畜禽质量监测站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2010—2018年的公猪生长测定数据,通过协方差分析,比较了杜洛克、大白和长白猪3个品种以及不同品系的生长性能。最终有来自52个场的2522头公猪用于分析,包括525头杜洛克、1416头大白猪和581头长白猪,3个品种分别有4、6、6个品系。结果表明,长白猪除饲料转化率显著优于大白猪外,其他5个性状性能与大白、杜洛克猪接近,杜洛克的3个瘦肉率性状表现最优。英系杜洛克生长速度、瘦肉率和饲料转化率在4个品系中表现最好,加系和美系相差不大。在大白猪中,加系大白猪达100 kg体重日龄、平均日增重和100 kg活体背膘厚表现最好,瑞系大白猪的100 kg眼肌面积和估计瘦肉率最高。2012年之后,3个品种日增重开始缓慢提高;饲料转化率保持在2.10~2.20;达100 kg体重日龄在155 d上下浮动;背膘厚逐渐降低且渐趋稳定,估计瘦肉率稳定在55%~56%范围内。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