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铜元

铜元

铜元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337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中国史、体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8篇、专利文献79篇;相关期刊94种,包括区域金融研究、西部金融、中国钱币等; 铜元的相关文献由406位作者贡献,包括沈飞、林建斌、吴进等。

铜元—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8 占比:76.56%

专利文献>

论文:79 占比:23.44%

总计:337篇

铜元—发文趋势图

铜元

-研究学者

  • 沈飞
  • 林建斌
  • 吴进
  • 温苏
  • 黄志刚
  • 张亭
  • 罗尚熙
  • 罗词安
  • 何康民
  • 刘飞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黄恽
    • 摘要: 1933年,小报《大光明》记者"干戈"写道:"费小姐发作半月之钩,衣甘箭皮(原文如此)外衣,长袍革履,上课时出入必携一皮夹,中藏镜框一副,粉笔数支,并手帕、自来水笔、银洋、铜元等,应有尽有,无殊其随身法宝也。苏中学生,以外籍居多,充邑籍者仅十之二三,是以邑籍教师亦必矫作国语,以期普遍了解,独费仍吴侬软语,苏州人虽引以为乐。
    • 师文涛
    • 摘要: 在近期一个钱币拍卖平台的直播中,我看到一枚心仪已久的黄铜质大清铜币中心“滇”二十文铜元(见图),虽然价高,但机不可失,遂将其购下。至此,终于得到了这枚梦寐以求的藏品。回想我初涉泉河时,转遍县城所有书店,终于寻觅到华光普编著的《中国古钱目录》和《中国铜元目录》。
    • 赵永艳
    • 摘要: 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的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有一件馆藏的国家一级革命文物——郭纲琳烈士在监狱中用铜元磨制而成的铜鸡心。铜鸡心的正面镌刻有“永是勇士”四个字,表达了烈士决不投降、永当无产阶级革命勇士的决心。
    • 包威
    • 摘要: 近两年来,随着中国近代机制币行情的高涨,作为辅币的铜元价格也水涨船高,在金钱的诱惑下少数利欲熏心之徒又开始利用高科技、新技术大肆作伪,这严重干扰了钱币收藏市场的良好氛围,打击了钱币爱好者的积极性。本文试图通过梳理中国铜元的常见作伪手法及鉴定要点,找到某些对铜元收藏与鉴别具有参考性的方法和思路。笔者在此以自己的管见陋识略抒己见,讨教于从事钱币研究的专家同好,以期引起更多的探讨。
    • 周祥
    • 摘要: 开始于清代光绪年间机制的铜元,虽然存世只不过几十年的时间,却改变了流传两千余年中国以范铸技术铸造铜钱的历史,重塑了中国近现代的货币制度和货币流通,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这,又充分显示了铜元在中国货币史上的地位。彼时在中国,铜元的铸造权并不统一,除了中央政府铸造外,各省地方政府也纷纷铸造自己的铜元
    • 沈飞
    • 摘要: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六月,湖南省巡抚俞廉三具奏,请求用前任湖南巡抚陈宝箴在省城西长街铸造银元的机器改铸铜元,奏准后,在省城内赁屋开局试铸铜元,是为湖南旧局。旧局借用银元局机炉,添新补旧,计购辗片机6架,春饼机2架,光边机2架,印花机27架,自此,用铸造银元辅币的机器铸造铜元
    • 吴进
    • 摘要: 民国十八年(1929年)三月财政部钱币司制“辅币铸造数目一览表”记载,“武昌造币厂铸造当二十文铜币3735806103枚,至民十七年底铸数,内有数年停铸。”①这个二十文铜元,《民国十年武昌造币厂报告书》有明确记载:“六年二月,奉财政部训令,准鄂省暂铸当二十文铜元,每枚重库平三钱,仍用北洋旧模。”②“北洋旧模”,意大利驻华参赞罗斯民国六年(1917年)在上海出版的英文《亚洲文会北华分会年刊》发表的报道《中华民国的硬币》说,“武昌造币厂厂长……想效法他在长沙的同行,我被告知……就在最近(1917年4月),武昌造币厂开始发行二十文,币模是以往没使用过的户部旧模。这模具与大阪造币局在1903年为天津造币厂雕刻的设计相同,当时准备发行单位一两银币的辅币,但(铜币)外径是32mm,而大阪造币局的是31.8mm,……形式是不同的。”
    • 上官弘文; 喻战勇
    • 摘要: 宣统元年,行"宣统通宝"钱。按《故宫清钱谱》记载,此时京局铸币唯有户部宝泉局,而无工部宝源局。宝源局已于光绪三十一年九月裁撤,因这时由于民间已广泛使用机制铜元,再加之铜价日昂,钱厂铸钱无利。在户部奏折中,也明确指出:减少铸造制钱,"以便腾出铜斤,留备制造铜元之用"。所以制钱的铸造也只是为了维持部分钱局员工的生计,故铸量不大。
    • 吴昆
    • 摘要: 光绪年间,由于铸币权各省都有,铸币毫无节制,造成货币质量良莠不齐,且价值降低,清政府便决定整治货币,加强对铸币的控制。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在天津设立户部铸币总厂,开始铸造新式铜元——大清铜币.
    • 沈飞
    • 摘要: 清末,铜价急剧上涨,民间毁钱取铜,以获数倍之利。广东因亏损太大而停铸制钱,市面钱荒日甚,民计愈困,银贱钱贵,物价剧增的现象尤为突出。此时,香港政府趁机铸造大量铜仙输往广东,获利颇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两广总督李鸿章与广东巡抚德寿会商,以粤省地邻港、澳,外洋当十铜仙,内地商民间亦搭用,上书清廷饬局试铸,以资周转。乃于是年六月,开铸铜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