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相关文献在2014年到2023年内共计2502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化学、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4篇、会议论文31篇、专利文献833244篇;相关期刊135种,包括材料导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电子元件与材料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2015中国光伏大会暨第十五届中国光伏学术年会、第十四届中国光伏大会暨2014中国国际光伏展览会、2014年广东省真空学会学术年会等;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相关文献由4128位作者贡献,包括赵志国、秦校军、不公告发明人等。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94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3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833244 占比:99.96%

总计:833569篇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发文趋势图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研究学者

  • 赵志国
  • 秦校军
  • 不公告发明人
  • 诸跃进
  • 赵东明
  • 黄维
  • 杨松旺
  • 熊继光
  • 邵君
  • 刘生忠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汪志鹏; 李瑞; 张梅; 郭敏
    • 摘要: 近十余年来,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从3.8%提升至目前的25.5%,有望成为下一代商业用薄膜太阳能电池.然而,目前广泛使用的TiO_(2)电子传输层电子迁移率低、退火温度高、紫外光照稳定性差等特性使得TiO_(2)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尤其是长期稳定性,面临巨大挑战.SnO_(2)由于良好的电子迁移率、适宜的能带结构、简单的低温溶液合成以及稳定的化学结构等优点成为替代TiO_(2)电子传输层的首选.目前,调控SnO_(2)/钙钛矿以及钙钛矿/空穴传输层界面是SnO_(2)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优化的关键.鉴于此,在详细介绍SnO_(2)电子传输层本体与表面,钙钛矿本体、晶界及表面缺陷类型及特征的基础之上,重点总结了SnO_(2)/钙钛矿、钙钛矿/空穴传输层界面调控及性能提升的研究进展.最后,针对SnO_(2)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界面调控与性能优化的研究趋势和发展方向做出展望.
    • 包丽; 陈梦吉; 曹天天; 夏剑雨; 王丽丽
    • 摘要: 由于独特的光电特性(如较高的吸收系数、低的激子结合能等)和简单的制备方法,引起了光伏界的广泛关注,在全世界研究者的共同努力下,其光电转化效率已经由最初的3.8%增加到了25%以上。本文详细介绍了富勒烯及其衍生物作为电子传输层在提高n-i-p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以及提高器件稳定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 杨新月; 董庆顺; 赵伟冬; 史彦涛
    • 摘要: 三维(3D)有机-无机金属卤化物钙钛矿薄膜的表面和晶界处存在大量缺陷,容易导致载流子的非辐射复合并加快3D钙钛矿分解,进而影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能量转换效率(PCE)及稳定性。本研究通过引入对氯苄胺阳离子,与3D钙钛矿薄膜及其表面过剩的碘化铅反应后原位形成了二维(2D)钙钛矿,实现了对3D钙钛矿薄膜表面和晶界处的缺陷钝化并改善了表面疏水性。基于该策略,成功制备出具有更高PCE和更好稳定性的2D/3D-PSCs。本工作系统研究了钙钛矿薄膜的结构、形貌和器件的光电特性及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 2D/3D-PSCs的PCE高达20.88%,高于3D-PSCs的18.70%。另外, 2D/3D-PSCs连续工作200 h后(1个太阳光, N2氛围), PCE保持初始值的82%,展现出优异的稳定性。
    • 梁英; 屈俊豪; 张淼; 周鹏; 李望南; 梁桂杰
    • 摘要: 半导体氧化镍(NiO_(x))价格便宜、空穴迁移率高、化学稳定性好且可低温制备,由其作为空穴传输层(HTL)制备的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极具市场应用前景。NiO_(x) HTL的制备与优化对电池器件的性能至关重要。系统介绍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NiO_(x)薄膜的制备工艺及其研究进展。阐述了O_(2)-plasma、紫外、表面钝化等后处理方式对NiO_(x)薄膜的缺陷态、表面化学状态以及材料功函数的调控影响。重点综述了掺杂(过渡金属、碱金属、稀土元素掺杂和元素共掺杂)对NiO_(x)薄膜光学和电学性能以及器件光电性能的影响。最后对NiO_(x)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 李正红; 李迟; 毛紫雯; 唐仕成; 项生昌; 章锦丹; 张章静
    • 摘要: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erovskite solar cells, PSCs)因其迅速发展的能量转换效率而备受关注.提高PSCs性能特别是稳定性仍是人们研究的热点.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s)因其高比表面积的孔隙结构、功能结构可设计性强等优点,被应用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表现出优异的性能.总结了MOFs在调控钙钛矿的结晶、钝化缺陷、提高载流子的迁移率和其他功能方面的研究,并提出了目前PSCs研究中MOFs存在的卡脖子问题及可优化的方向,对进一步提高MOFs在增强PSCs器件的效率和稳定性方面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 高培养; 范学运; 李家科; 郭平春; 黄丽群; 孙健; 朱华; 王艳香
    • 摘要: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2009年首次被报道,经过10多年的发展,钙钛矿电池认证光电转化效率已达25.5%。在电池中电子传输层起到阻挡空穴、传输电子、减少光生电子复合的作用,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关键部分。与当前电子传输层应用最广泛的TiO_(2)相比,SnO_(2)拥有电子迁移率更高、可与电池其他部分能级匹配等优点。SnO_(2)为宽禁带半导体,不发生光降解,有利于电池的稳定。SnO_(2)作为电子传输层无需高温烧结,制备方法简单。2015年以SnO_(2)薄膜为电子传输层的电池被首次报道,其光电转换效率达到17.21%。随后,许多课题组也相继报道了基于SnO_(2)电子传输层的高性能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目前,以SnO_(2)为电子传输层的平面钙钛矿电池表现出高达25.2%的光电转换效率。采用SnO_(2)作为电子传输层的主要问题是:当SnO_(2)在高温煅烧时,晶粒会变大,并且体积膨胀会导致薄膜裂纹增多。与钙钛矿相比,SnO_(2)的导带要低得多,这可能会导致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电压降低。本文针对近几年SnO_(2)基钙钛矿电池的发展进行了系统综述,归纳了SnO_(2)的不同制备方法、掺杂和界面钝化对电子传输层的影响,并对SnO_(2)基钙钛矿电池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制备稳定高效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作参考。
    • 罗媛; 朱从潭; 马书鹏; 朱刘; 郭学益; 杨英
    • 摘要: SnO_(2)具有光稳定性优异、可低温溶液制备等优点被视为电子传输层的优异材料之一,广泛应用于高效稳定的平面异质结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本文在低温(150°C)下采用旋涂工艺制备SnO_(2)电子传输层,探究了SnO_(2)前驱体溶液不同浓度(SnO_(2)质量分数为2.5%—10.0%)下制备的SnO_(2)电子传输层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通过对SnO_(2)薄膜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光(UV-Vis)吸收光谱和透射光谱分析,发现基底的覆盖率、透光率和SnO_(2)薄膜的带隙随SnO_(2)前驱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通过对SnO_(2)/钙钛矿(MAPbI_(3))薄膜进行SEM、UV-Vis、X-射线衍射(XRD)、稳态光致发光(PL)光谱分析,发现SnO_(2)胶体分散液浓度为7.5%制备的SnO_(2)层上沉积的MAPbI_(3)的粒径最大,结晶度最好,具有更有效的电荷提取和传输能力;通过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进行电化学交流阻抗(EIS)、外量子效率(EQE)分析,发现质量分数为7.5%制备的器件具有最小的传输电阻和最佳的光电转换能力,且获得了15.82%的光电转换效率,在环境空气湿度(25±5)°C,RH>70%,无封装的条件下储存600 h后仍保持初始效率的92%.同时,采用浓度优化后的SnO_(2)前驱液制备了柔性器件,获得了13.12%的光电转换效率,且在(30±5)°C,RH>70%的空气环境下储存84天后仍保持初始效率的48%,在弯曲循环1000次(弯曲半径为3 mm)后,仍保留了初始效率的78%.这为提高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奠定了基础.
    • 李璞; 甘永进; 余小燕; 覃斌毅; 吴伟; 蒋曲博
    • 摘要: 为提高电池稳定性及转换效率,设计结构为Au/HTL/CsPb(I_(1-x)Br_(x)_(3)/TiO_(2)/FTO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探讨不同空穴传输层材料、吸收层禁带宽度、厚度及缺陷态密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CuSCN作为空穴传输层时电池输出更佳性能;增大吸收层带隙导致吸收效率下降,降低了短路电流密度而使效率减小;增加吸收层厚度可促进器件对光子的有效吸收,但当吸收层厚度大于载流子扩散距离时,导致复合增加,器件性能有所下降;吸收层缺陷态的增多,导致载流子复合增强,限制了载流子的有效收集。优化后电池性能得到提升:开路电压为1.31 V,短路电流密度为19.27 mA/cm^(2),填充因子为83.71%,转换效率为21.14%,为实验上制备稳定、高效的新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提供理论指导。
    • 韩飞; 王玲玲; 林媛; 杨蕾; 王志成; 李晖
    • 摘要: 虽然目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效率和器件稳定性方面取得了一定突破,但是由于受到电子传输层的影响,其效率仍低于理论值且器件稳定性仍有提高的空间。系统介绍了典型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结构以及无机/有机电子传输材料各自的优缺点,并结合器件效率和稳定性梳理了单层、双层以及三层电子传输层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最后对于合理设计电子传输层材料以兼顾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性能和稳定性提出了展望,以期为进一步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提供借鉴。
    • 郭明星; 刘文超; 黄均妍; 刘佳琦; 尹淑慧; 冷静
    • 摘要: 钙钛矿层的品质极大影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然而,在溶液法生成多晶钙钛矿膜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形成缺陷和陷阱位.通过在钙钛矿层中嵌入添加物改善钙钛矿晶化,用于减少和钝化缺陷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合成一种环境友好的二维纳米材料质子化石墨相氮化碳(p-g-C_(3)N_(4)),并掺杂于碳基钙太阳能电池的钙钛矿层中.实验证明,在钙钛矿前驱体溶液中添加p-g-C_(3)N_(4)不仅能调解碘铅甲胺(MAPbI_(3))结品的成核和生长速率,获得大晶粒尺寸的平滑表面,还能减少钙钛矿层的本征缺陷.质子化过程在氮化碳表面引入活性基团-NH_(2)/-NH_(3),它们和钙钛矿晶体表面N-H键发生强化学作用,有效地钝化电子陷阱,提高钙钛矿结晶质量.结果表明,与不掺杂的对照电池(效率为4.48%)和掺杂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电池(效率为5.93%)相比,掺杂质子化石墨相氮化碳(p-g-C_(3)N_(4))的电池获得了6.61%的较高效率.本工作展示了一种通过掺杂改性添加物改善钙钛矿膜的简单方法,为碳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低成本制备提供了建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