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配煤炼焦

配煤炼焦

配煤炼焦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338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冶金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0篇、会议论文65篇、专利文献105515篇;相关期刊77种,包括洁净煤技术、煤炭科学技术、河北冶金等; 相关会议39种,包括苏、鲁、皖、赣、冀五省金属学会第十五届焦化学术年会、中国金属学会2007年高炉炼铁用焦炭质量技术研讨会、中国金属学会2004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暨炼铁年会等;配煤炼焦的相关文献由721位作者贡献,包括薛改凤、项茹、鲍俊芳等。

配煤炼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0 占比:0.15%

会议论文>

论文:65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105515 占比:99.79%

总计:105740篇

配煤炼焦—发文趋势图

配煤炼焦

-研究学者

  • 薛改凤
  • 项茹
  • 鲍俊芳
  • 宋子逵
  • 张雪红
  • 陈鹏
  • 任玉明
  • 詹立志
  • 陈细涛
  • 王元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曹志; 徐靖; 马文娜; 张小勇
    • 摘要: 选取低煤阶的长焰煤和高煤阶的瘦煤两种弱黏结性煤为研究对象,将其分别配入焦化厂常用的焦煤和肥煤中,对配入不同比例(长焰煤质量分数为3%,4%,5%;瘦煤质量分数为3%,5%,7%)煤样的工艺性质进行分析,并研究所配煤样炼制坩埚焦的热性质、显微强度与光学组织。结果表明:长焰煤挥发分较高,配入质量分数在4%以内时,配合煤样黏结指数G、奥阿膨胀度b、总膨胀度(a+b)及胶质层最大厚度Y等指标劣化程度小,黏结性能小幅下降;配入质量分数增至5%时坩埚焦热性质严重劣化,粒焦反应性PRI值最高、粒焦反应后强度PSR及显微强度MSI值最低。瘦煤挥发分较低,配入质量分数在7%以内时,配合煤样工艺性质、所配煤样坩埚焦热性质在一定范围内波动;长焰煤对所配煤样坩埚焦光学组织指数(OTI)劣化主要表现在焦炭丝质、破片与各向同性的增加,瘦煤对所配煤样坩埚焦OTI劣化主要表现在焦炭细粒镶嵌组织的增加。
    • 史晓亮
    • 摘要: 榆林千树塔矿区长焰煤作为低变质烟煤,具有高挥发分、低硫、低灰的性质,因其价格相对低廉,部分焦化厂将其配入炼焦煤中以达到降硫、降灰、降成本、增大焦饼收缩的作用。采用榆林千树塔矿区长焰煤和吕梁黄家沟主焦煤,将长焰煤以10%、20%、30%分别配入主焦煤中进行100 kg小焦炉试验,对单煤及配合煤进行工业分析、黏结性指标分析、灰成分分析,对所炼焦炭进行工业分析、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和机械强度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长焰煤在主焦煤中配入量的逐步增加,配合煤的硫分、灰分、黏结指数、Y值、灰成分中酸性物质含量等逐步降低,焦炭强度、成焦率逐步下降,结焦性变差。千树塔长焰煤的最大配入量应低于20%,以基本保证焦炭的成焦率和反应后强度要求并有效降低配煤成本。
    • 潘林辉; 黄胜; 时峰; 许佳; 张开幸; 张德祥
    • 摘要: 为扩大炼焦煤资源、降低焦化企业配煤成本,通过坩埚焦试验和40 kg小焦炉试验考察了3种气煤(分别记为QM1、QM2和QM3)替代某焦化企业工业配煤方案中1/3焦煤的可行性,并采用镜质体反射率分布图对气煤的适宜配入比例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原生产配煤方案中,当气煤替换比为8%时,焦炭冷态强度变化较小,但其热态强度均有所劣化,其中反应性指数CRI从26.60%提高至27.97%~29.79%,反应后强度CSR从64.14%降低至61.14%~62.82%;当气煤替换比为5%时,配入QM3后焦炭质量与原工业方案相近,而配入QM1和QM2后焦炭CRI较工业方案提高约2%,CSR降低约2%。因此,针对该焦化企业生产一级冶金焦的配煤方案,宜用5%的QM3替代1/3焦煤,可降低入炉煤成本至少15元/t焦,而QM1和QM2的适宜配入比例应小于5%。
    • 赵宝龙
    • 摘要: 为实现对煤液化后的残渣进行高附加值利用,结合炼焦配煤相关原理和对残渣提纯物进行研究分析,采用替代对比的试验方法,对残渣萃取后的不同灰分提纯物进行配煤炼焦试验,分析各组分含量和质量指标对炼焦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煤液化残渣的低灰提纯物在炼焦过程中配入5%左右后可以改善煤在热解过程中形成胶质体的数量、粘度和强度等性能指标,起到提高焦炭产品冷、热强度的效果,并且适当降低了焦炭产生的灰分和硫分,实现了残渣在配煤炼焦领域的高附加值利用,同时煤液化残渣低灰提纯物的配入后可节约优质稀缺肥煤的用量。
    • 王伟; 吕双双
    • 摘要: 煤岩配煤是目前常用的指导配煤炼焦的方法之一,但仅根据煤岩指标来分析配合煤和焦炭热性质之间的关系仍有所不足。通过选取配合煤工艺性质指标——基式流动度作为分析因素,研究了煤岩指标、基式流动度和焦炭热性质之间的关系,得出了焦炭热性质的预测模型。研究发现,焦炭反应后强度与配合煤活惰比、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基式流动度之间具有很好的线性正相关关系,焦炭反应性与配合煤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基式流动度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 莫韵; 张钦善; 蒋文斌
    • 摘要: 景德镇市焦化能源有限公司推进煤资源结构调整,引进澳大利亚伊拉瓦拉焦煤提质降本,澳大利亚伊拉瓦拉焦煤的煤质分析以及配合煤试验表明,伊拉瓦拉焦煤属低灰低硫焦煤,在配煤炼焦时,澳大利亚伊拉瓦拉焦煤直接替代国内WG焦煤,焦炭质量下降。通过对澳大利亚伊拉瓦拉焦煤煤质流动度指标、煤岩指标以及各煤种的铁箱试验进一步对比研究,优化配煤方案后,焦炭质量得到保证,同时实现配煤成本下降。
    • 余长有; 钱虎林; 曹先中; 张增兰; 屈克林; 康士刚; 任世彪; 水恒福
    • 摘要: 以马钢常用炼焦煤为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高硫、中高硫、中硫和低硫炼焦煤为研究对象,进行固定床煤热解炭化实验,研究煤热解过程中硫的迁移、分布和脱除规律。结果表明:煤种是影响煤热解硫转化迁移、硫形态分布和脱硫率的关键因素,气肥煤和肥煤较焦煤利于硫化物向气相产物中迁移且占比相近,气肥煤中有更多的硫化物转化迁移至液体产物,肥煤和焦煤均较低且占比接近;脱硫率与煤种紧密相关,顺序为气肥煤>肥煤>焦煤,煤中赋存不同形态硫组分热解转化迁移脱硫率的顺序为硫化物类和硫化铁类硫>砜类硫>亚砜类硫;噻吩类硫和硫酸盐类硫的热解转化迁移脱除难易程度与煤硫含量存在一定关联,高硫煤的噻吩类硫较易转化脱除而硫酸盐类硫较难,中高硫煤的情况却相反。
    • 李艳; 史楠
    • 摘要: 分析了陕西子长气煤的性质,介绍了采用子长气煤的40 kg小焦炉配煤炼焦试验,并将试验结果应用到工业生产中。结果表明,陕西子长气煤的各项工业分析指标符合炼焦用煤要求。采用子长气煤配煤炼焦,在合理调整配比的情况下,能够生产出优于一级标准的冶金焦炭,降低生产成本。
    • 王春华
    • 摘要: 介绍了山西炼焦煤和俄罗斯炼焦煤的资源分布情况,并选取了几种炼焦煤进行煤质分析,发现山西炼焦煤具有黏结性强、单种煤炼焦反应后强度高等优势,而俄罗斯炼焦煤硫分极低,因此在探索山西炼焦煤配煤应用时可配入一定量的俄罗斯炼焦煤,调节入炉煤硫分,并代替稀缺的炼焦煤资源。选用8种山西炼焦煤与2种俄罗斯炼焦煤进行配煤炼焦试验,结果表明:俄罗斯炼焦煤的配入质量分数在20%~25%时,会对焦炭强度造成较大影响;当配入质量分数下降到10%时,所炼焦炭质量比较理想,因此俄罗斯炼焦煤的配入质量分数最好不超过10%。
    • 刘国斌; 马岩; 陆启均; 李琰庆; 孟庆波; 唐帅; 徐秀丽
    • 摘要: 随着优质焦煤、肥煤资源的日益短缺,在配煤炼焦中充分发挥1/3焦煤的资源优势尤为重要。研究了淮南矿业强黏结性1/3焦煤淮河一号的煤质特点和炼焦特性,并以中钢集团鞍山热能研究院有限公司专利技术、结构配煤法、煤岩分析为技术支撑,采用40 kg试验焦炉进行了配煤炼焦试验,分析了所得焦炭质量变化。结果表明:淮南矿业强黏结性1/3焦煤具有胶质体流动性强、焦炭反应后强度高等特点,可以替代部分焦煤、肥煤,替代质量分数控制在5%~6%,可以与高硫肥煤和贫煤或瘦煤搭配炼焦,并提高焦炭机械强度、改善其热性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