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输入性疟疾

输入性疟疾

输入性疟疾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74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4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492852篇;相关期刊91种,包括应用预防医学、口岸卫生控制、浙江预防医学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七届北京热带医学与寄生虫学论坛、中国国境卫生检疫140周年学术会议、第四届媒介生物可持续控制国际论坛暨第一届亚太地区重要传染病与热带病防控国际研讨会等;输入性疟疾的相关文献由559位作者贡献,包括黄亚铭、王永亮、钱成等。

输入性疟疾—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4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92852 占比:99.96%

总计:493026篇

输入性疟疾—发文趋势图

输入性疟疾

-研究学者

  • 黄亚铭
  • 王永亮
  • 钱成
  • 何战英
  • 张山鹰
  • 李小丽
  • 李锦辉
  • 林珍
  • 柯春荣
  • 欧阳榕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娜; 焦瑞宝; 周佳丽; 胡志军
    • 摘要: 目的分析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特征及实验室检测结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在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6例输入性疟疾患者临床资料,设为疟疾组,选取30名同期体验人员设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全血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结果16例患者中白细胞计数异常者所占比例为25.0%;红细胞计数降低者所占比例为31.3%;血红蛋白降低者所占比例为37.5%;血细胞比容降低者所占比例43.8%;血小板计数异常者所占比例为93.8%。两组淋巴细胞百分比及绝对值、单核细胞百分比及绝对值及嗜酸粒细胞绝对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或P<0.01)。两组红细胞三项参数和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疟疾感染常明显造成红细胞相关参数的下降,以及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需重点关注。
    • 何金芳; 黄雪玲; 杨莉
    • 摘要: 目的分析输入性疟疾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和护理策略,为今后输入性疟疾的护理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67例输入性疟疾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出国史、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和护理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7例输入性疟疾患者,均有明确的外出疟疾高流行地区务工及居旅史,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头痛、肌肉酸痛、呕吐及腹泻等。实验室检查为白细胞、转氨酶、总胆红素、肌酐、尿素氮和乳酸等的升高;血红蛋白、淋巴细胞比例、血小板计数及白蛋白下降。通过灭蚊杀虫隔离治疗、健康教育和综合护理,165例患者治愈出院,2例死亡。结论对输入性疟疾及时采取隔离治疗、健康教育和综合护理,可提高疾病治愈率,维持我国疟疾消除状态。
    • 尹建海; 夏志贵
    • 摘要: 本文概述了我国近年来疟疾疫情特征,重点分析了我国消除疟疾后面临的持续输入性压力、再传播与重症和死亡风险以及监测响应能力维持等方面的主要挑战,并从加强组织领导、维持及提升防治能力、加强风险地区和人群疟疾主动监测和防治、强化科技创新与转化、深化联防联控与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为各地开展消除疟疾后的工作提供参考,从而不断巩固我国消除疟疾成果,为建设“无疟世界”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贡献。
    • 何战英; 吴文婷; 王小梅; 林晖; 梁慧洁; 黎新宇
    • 摘要: 分析北京市输入性疟疾死亡病例特征及危险因素,为减少病例死亡提供依据.2010-2020年北京市报告15例疟疾死亡病例,均为非洲感染的恶性疟病例.病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4.80±15.19岁,职业主要是工人和干部职员.死亡病例发病到初次就诊的时间中位数为1d,初次就诊到确诊的时间中位数为3d,病例初次就诊时诊断为疟疾的有7例.选择14名死亡病例,按照1∶4配对选择56名对照,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和对照组在3个变量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是并发症、初次诊断疾病、初次就诊—确诊时间间隔;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并发症为疟疾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表明,北京市输入性疟疾死亡病例主要是由于延迟诊断导致,应继续开展健康教育增强病例就诊意识,强化培训提高医生诊断能力.
    • 王小梅; 何战英; 吴文婷; 梁志超; 李旭; 任海林; 王全意
    • 摘要: 分析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形势下2例输入性疟疾病例的筛查与确诊,探求疟疾的快速诊断路径.新冠疫情期间,病例1于2020年2月返京,因新型冠状病毒Ig G、Ig M阳性,致疟疾确诊延迟;病例2于10月返京,因认识不足,未充分考虑疟疾致确诊延迟.两病例均由非洲返回,样本送本实验室进行显微镜检测和荧光定量PCR检测,送检当日明确诊断为疟疾,确诊时限均为9d.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暴发时,需采取科学防控措施,仔细甄别疟疾等输入性传染病,防止出现严重后果.有效提高对疟疾的认识,加强宣传教育,保有检测能力,才能更好的应对复杂的传染病疫情.
    • 黄立中; 吕来福; 黄小妹; 蒋靓
    • 摘要: 目的评价溧阳市输入性疟疾社区健康干预项目的实施效果,为探索输入性疟疾社区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提供参考。方法根据输入性疟疾病例分布,2017年选择溧阳市竹箦镇前村村为干预村、西芮村为对照村。将建立出国劳务人员登记制度,进行社区宣传和入户干预,以及开展专题讲座和知识宣传作为干预措施。采用疟疾防治知识、信念和行为问卷,调查目标人群在实施健康干预前、后的疟疾防治健康知识知晓率、正确信念持有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结果实施健康干预后,干预村村民疟疾防治健康知识知晓率、正确信念持有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较实施前有所提高,分别由干预前的17.72%、39.94%和38.78%上升至79.01%(P<0.01),80.45%(P<0.01)和92.98%(P<0.01);对照村村民疟疾防治健康知识知晓率、正确信念持有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由第一次调查的4.32%、14.23%和32.98%上升至第二次调查的41.74%(P<0.01)、53.70%(P<0.01)和86.20%(P<0.01)。实施干预后,干预村村民疟疾防治健康知识知晓率和正确信念持有率均高于对照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健康行为形成率与对照村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社区宣传与入户干预有效结合的模式用于输入性疟疾防治健康教育工作,可提高目标人群疟疾防治健康知识知晓率、正确信念持有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值得推广应用。
    • 徐瑗瑗; 李磊
    • 摘要: 目的 分析输入性疟疾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对本院200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368例输入性疟疾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8例输入性疟疾病例均为非洲输入,所有患者均经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其中,恶性疟103例,间日疟95例,卵形疟31例,三日疟112,混合感染27例;男性366例(99.5%);所有患者均有畏寒、发热症状;97.6%的病例在发病后5d内确诊,并得到及时诊治;所有收治的患者中,治愈364例(98.9%)、死亡4例(1.1%).予以蒿甲醚加大剂量加大疗程治疗,无明显副作用.结论 临床医生应警惕输入性疟疾的病例,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改善预后.
    • 姜静静; 沈东荣; 王多全; 李卫东; 张滔; 李石柱
    • 摘要: 目的 探讨安徽省非洲务工回国人员的疟疾感染危险因素.方法 2018年1月-2019年12月,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安徽省赴非洲务工回国人员疟疾感染危险因素进行问卷调查.以归国后是否发病为结局变量,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 共完成调查396人,其中病例组132人,对照组264人.病例组男性129人、女性3人,对照组男性257人、女性7人,两组性别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平均年龄(43.74±9.16)岁,对照组平均年龄(45.05±7.92)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72,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国外居住地类型、所住房子类型、周边生态环境、防蚊措施、户外活动时间、出国后疟疾知识培训是疟疾感染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修路/工程类职业、居住在野外、住在工棚/草木屋内疟疾感染风险更高,OR值(95%CI)分别为6.493(2.932,14.380)、6.250(2.749,14.297)、2.191(1.204,3.987);户外活动时间每增加1个等级,感染风险提高1.579倍,而使用蚊帐可降低82.9%的感染风险;出国后接受疟疾知识宣教也可提高劳务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从而降低感染风险.结论 改善赴非劳务人员居住条件,强化驻地防蚊措施,定期开展疟防知识宣教,减少户外活动时间可有效降低其境外疟疾感染风险,将防控关口有效前移,减少我省输入性疟疾病例数.
    • 陈经雕; 林荣幸; 邓卓晖; 潘波; 裴福全; 卢文成; 廖宇煌
    • 摘要: 目的 分析广东省输入性疟疾疫情态势,为维持广东省消除疟疾状态制订有效的防控策略.方法 收集广东省2011-2019年疟疾监测数据进行回顾性描述.结果 2011-2019年广东共报告输入性疟疾病例1524例,其中恶性疟占75.26%(1147/1524)、间日疟占14.30%(218/1524)、三日疟占5.91%(90/1524)、卵形疟占1.97%(30/1524),混合疟10例、诺氏疟1例和未分型28例.全省19个地市有病例报告,报告发病数前三位的地市为广州(51.84%,790/1524)、深圳(19.49%,297/1524)、佛山(5.64%,86/1524),三个地市报告数占全省病例数的76.97%(1173/1524).病例主要来源于非洲、东南亚等国家,输入病例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尼日利亚(20.47%,312/1524)、加纳(8.27%,126/1524)和喀麦隆(6.50%,99/1524).病例男女性别比为7.51:1;发病人群主要为20~49岁的男性(76.25%,1162/1524).病例从事职业前三位的为商业服务(25.98%,396/1524)、劳务输出工人(24.54%,374/1524)和家务及待业(9.38%,143/1524),共占总病例数的59.91%(913/1524).全省报告外籍病例287例,主要来自非洲(90.24%,259/287),其中尼日利亚籍占16.38%(47/287)、安哥拉籍占6.97%(20/287)、喀麦隆籍占6.62%(19/287);报告虫种前三位为恶性疟(85.71%,246/287)、间日疟(10.10%,29/287)和三日疟(1.74%,5/287).共报告15例死亡病例,无输入继发疟疾病例发生.结论 广东省的疟疾防控措施是敏感有效的,输入性疟疾是目前乃至今后疟疾防控的主要威胁,需适当调整防控策略,继续加强监测和治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