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转指

转指

转指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1年内共计124篇,主要集中在汉语、语言学、常用外国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2篇、专利文献59198篇;相关期刊100种,包括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辞书研究、华文教学与研究等; 转指的相关文献由121位作者贡献,包括董秀英、张长永、汪大明等。

转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2 占比:0.21%

专利文献>

论文:59198 占比:99.79%

总计:59320篇

转指—发文趋势图

转指

-研究学者

  • 董秀英
  • 张长永
  • 汪大明
  • 陈昌来
  • 俞理明
  • 姚振武
  • 张美兰
  • 张道新
  • 杜曉莉
  • 杨旭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孟凯
    • 摘要: 复合动词的结构类型与无标记转类存在一定的关联倾向:动宾式占近一半,转指占绝对优势,受事转指最多.具体而言,动宾式明显向受事转指;状中式倾向于转指结果,但结果转指中联合式最多;联合式受事、结果和施事转指约占3/4;自指以联合式占优势.上述关联倾向受到不同论元在动词认知框和社会文化认知中的凸显性、动作行为的具体/抽象程度、复合动词的支配性、复合动词的语义重心及其转移、构词成分的语义性质等因素影响.陈述与指称底层逻辑中"量"的增减关系对动名互转难度也具有制约性.
    • 宋萌萌
    • 摘要: 汉语中存在着一些以"老/小"的标记作用实现谓词性成分名词化的词语.为探索这些"老/小+X"类认知称谓词语的构造动因,本文首先分析了这类词语的构成形类和语义类型,得出只有语义关联度高的成分,才能在"老/小"的标记下转指相关主体的结论.这种现象其实是"老/小"的转指功能在词汇层面中的体现.转喻/转指模型中的"认知框架"和"显著度"是潜隐在语义特征背后的深层动因.
    • 张翠吉
    • 摘要: "X里"和"X中"是汉语中常见的方位结构,它们的使用有同有异.前人对其异同已有很多细致的描写,但对其异同点存在的原因解释不足.在前人研究和语料库统计的基础上,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转喻、有界、无界等理论,对相关现象进行重新梳理和概括,对部分研究成果做了修正,试图得到一个覆盖面更广、更加准确的分类体系,并在分类描写的基础上解释异同的原因."X里"和"X中"相同的主要原因是二者都与容器或容器隐喻有关,二者相异的主要原因则与"中"倾向于表示无边界或边界模糊的事物,而"里"倾向于表示有边界或边界较为清晰的事物有关.
    • 范淑萍
    • 摘要: 本文仅从词汇层面出发,描述现代汉语中不同词类可以通过哪些语法手段形成名词。一般认为,名词化的方式有无标记名词化和有标记名词化两种。无标记名词化即不改变词汇任何形式而直接名词化,现代汉语中动词、形容词、副词、量词都可无标记名词化。有标记的名词化方式有附加前后缀或者类词缀,变调。名词化的途径则是通过语义的转指和自指来实现的。现代汉语的名词化主要通过动词和形容词的无标记转指来实现。
    • 秦豆
    • 摘要: 交互主观性蕴含了言语交际过程中话语发出者对接收者的关注,是语言的一种重要特性。本文以电影《我和我的家乡》 为语料,从交互主观性角度探讨了人称代词的转指。研究发现,言语交际中说话人为了顺利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交谈时通常会照 顾听话人的面子及听话人对交际内容的接受性而采用人称代词转指。这种人称代词转指就体现了语言的交互主观性特征。
    • 高婧
    • 摘要: 转指在语言中十分常见,现代汉语中有许多谓词性成分可转指,词性、词义均发生变化;“的”字解构是较为常见的转指类型。转指可以根据语义、词类及对称与不对称等进行划分。对于转指的研究传统上有语法分析和成分提取等方法,目前学界大多已接受利用认知语言学观点对转指做出的解释。
    • 杨旭
    • 摘要: The revision of word class labeling of multi-category words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Dictionary from the 5th to 7th edition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types, addition and reduction.Addition consists of adding sense (s) , changing word class labels, adding new headwords and lumping the meaning items of headwords. Reduction consists of the deletion or change of the labels of nouns, verbs, adjectives and adverbs, as well as the splitting and deletion of headwords. The evaluation of and reflection on the revision ar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ome specific entries. We propose that a usage pattern survey of words based on a large and balanced corpus be conducted before labeling word classes.%在兼类词词类标注的修订上, 《现代汉语词典》从第5版到第7版有增加和减少两大类.增加包括义项增加、词类更改、增收新词和条目合并四种致因, 减少则包括删改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标记, 以及条目分开和条目删除等致因.文章以具体词条为例分析了这些修订, 在此基础上对《现代汉语词典》的兼类词词类标注修订做出评价和反思, 提倡结合大型平衡语料库的概括词使用模式调查来标注词类.
    • 杨旭
    • 摘要: 自指和转指并非排除性的对立关系,而是一种包含性对立关系.转指可细分为典型转指、自指和偏自指三种类型,其中偏自指处于自指和典型转指中间地带,是由于认知区分“过程”和“结果”或“内容”困难而造成的;后两者可称为“广义自指”.《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针对自指用法的处理策略是系统删除,主要动因是固守“兼类要尽可能少”的原则;但针对“偏自指用法”却出现了“横向处理不一”“纵向变动不一”和“微观结构不一”的矛盾处理,原因在于固守“自指”和“转指”的二元划分,且偏自指用法具有模糊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