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DIP

DIP

DIP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3年内共计505篇,主要集中在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预防医学、卫生学、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5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337篇;相关期刊124种,包括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中国医疗保险、江苏卫生事业管理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造船工程学会2005舰船电子装备维修理论与应用研讨会、2004’全国软件与应用学术会议(NASAC)、第九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等;DIP的相关文献由918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强、郑渠江、王铁冶等。

DIP—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5 占比:32.67%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59%

专利文献>

论文:337 占比:66.73%

总计:505篇

DIP—发文趋势图

DIP

-研究学者

  • 王强
  • 郑渠江
  • 王铁冶
  • 付小雷
  • 余代春
  • 张白冰
  • 李明英
  • 李蛇宏
  • 杨益东
  • 梁大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蒋文博; 刘莉; 梁浩晖; 廖钧
    • 摘要: 目的:以按项目付费作为参考标准,比较缺血性心脏病入组DRG和入组DIP的医保支付费用差异及与按项目付费费用之间的差异,探讨缺血性心脏病用DRG和DIP支付方式的优缺点.方法:根据治疗方式不同,把1296例缺血性心脏病病例分为无手术组(617)、检查组(276)和手术组(403).采用R、Office Excel等工具分析各组的费用结构和它们之间的费用差异,比较各组对应的DRG和DIP平均支付费用及与按项目付费费用的差异,以此探讨基于DRG和DIP制度下缺血性心脏病的现行最佳医保支付途径.结果:(1)不同治疗方式的缺血性心脏病之间的费用差异显著,手术组的医疗费用明显高于检查组的医疗费用,检查组的医疗费用明显高于无手术组的医疗费用.(2)通过大数据得出,DRG付费的测算费用与操作较少、成本较少病例的实际费用相似度更高;DIP病种分值付费的测算费用与操作较多,病情严重病例的实际费用相似度更高.结论:DRG付费能覆盖大多数缺血性心脏病的费用成本,但无法覆盖成本较高病例的费用成本,且支付费用与按项目付费的费用差异性大;DIP病种分值付费较DRG付费更接近病情严重、操作复杂的缺血性心脏病疾病病例的实际费用,但无法准确反映成本较少病例的实际费用;DRG和DIP都能对医院成本管控和减少患者负担起到积极作用,但从精细化管理的角度上看DIP优于DRG.无法覆盖的病例,应加强成本管控,并继续探讨DRG/DIP分组细化规则.
    • 廖藏宜
    • 摘要: 无论是实施DRG费率法和DRG点数法,还是实施DIP付费的城市,医疗机构在熟知支付政策与规则后,会出现医疗服务冲量行为。医保部门需要及时完善监管制度、监管规则、监管手段和监管系统,强化对医疗服务冲量的行为监管,以防范可能出现的改革“死亡螺旋”困境。
    • 张霄艳; 陈欣
    • 摘要: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是推动医保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规范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和控制医疗费用具有引导作用。基于创新扩散理论的视角,从相对优越性、兼容性、复杂性、可试性和可观察性5个维度对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和基于大数据的病种组合(DIP)进行辨析。研究发现,DRG虽然在激励医院控制自身成本、提高医疗服务效率等方面表现出了优越性,但在数据质量、管理和技术水平方面要求较高,操作难度大。DIP作为中国本土化的一种支付方式,其受信息化等的技术要求约束小,更加符合我国的临床实践,但后付费制的特点又决定了其在诱导需求、医疗资源浪费等方面引发的问题。无论是DRG还是DIP,其目的都在于整合各种资源,实现对医保资金的有效分配。
    • 邓文华; 李健平; 梁翠萍; 林岳卿
    • 摘要: 新一轮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进以来,按病种分值付费(Diagnosis-Intervention Packet,DIP)在全国71个试点城市铺开,对公立医院的运行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康复类专科医院在实施按病种分值付费后产生的结算亏损等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分析,针对性地提出进一步提质控费、优化成本、强化监管,落实执行等对策,基于本地实践取得的良好效果,希望能为公立专科医院运营管理提供借鉴。
    • 王磊; 韩静; 焦丽娜; 刘英姿
    • 摘要: 目的探究品管圈(QCC)在病种分值付费(DIP)下病案首页质量控制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将2021年1—4月未实施QCC活动前基于DIP的病案首页12654份作为对照组,2021年5—12月实施QCC活动后基于DIP的病案首页26354份作为QCC组。对照组病案行常规病案首页质控,QCC组利用QCC质量管理工具开展QCC改善活动。分析比较两组病案首页信息合格率、病案首页填写缺陷情况、病案首页手术信息提取率、圈员责任评分(积极性、品管手法、团队精神、沟通协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结果QCC组病案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CC组病案首页整体缺陷率为4.01%,对照组为7.72%,两组整体缺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CC组由病案首页提取开放手术、微创手术、四级手术信息提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CC后圈员积极性、品管手法、团队精神、沟通协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评分均较QCC前有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CC可显著改善DIP下病案首页合格率,降低病案首页填写缺陷率,提高由病案首页提取手术信息概率,改善圈员工作态度。
    • 廖藏宜; 肖慧英
    • 摘要: 就DRG和DIP付费方式的融合趋势而言,短期呈现双轨扩面趋势,中长期呈现向DRG融合趋势,具体表现出DRG费率法向DRG-点数法转化、DRG固定费率向DRG浮动费率转化、DIP向DRG-点数法转化等路径。
    • 樊清玉
    • 摘要: 2021年9月1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1-2025年)的通知》(国卫医发[2021]27号,以下简称《促进行动》),2021年11月26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印发《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印发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医保发[2021]48号,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正值此时,由戴小喆、史金秀、田志伟、王华主编的《医院DRG/DIP成本管理:方法、场景及案例》应时付梓。
    • 黎东生
    • 摘要: 众所周知,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是新医改的一个重要内容,而DRG/DIP支付方式作为一种全新的支付方式经过了一些地方的改革实践,已被证明对医保控费具有积极作用,应当在符合相关条件的情况下加以全面推广。
    • 曹人元; 马勇; 蒋更生; 王樱; 郝日光; 罗芳; 齐鲁; 曹庄
    • 摘要: 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离不开医疗机构的理解、配合和支持。本文以江苏省淮安市、福建省厦门市、山东省东营市、广东省广州市4个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DIP)示范点为例,总结归纳其实施DIP改革过程中医保与医疗政策协同和管理协同的实践经验及成效,为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供参考。
    • 陈鸣; 朱兆芳; 崔丽艳; 杜鲁涛; 王传新
    • 摘要: 按疾病诊断相关组付费系统(DRGs)是一种通过制定统一的疾病诊断分类定额支付标准,达到医疗资源利用标准化的医保支付方式。为应对医疗费用增长过快,医保基金压力过大,我国近年来进行了DRGs试点实施的探索,2022年也正式启动DRGs/按病种分值付费系统(DIP)3年行动计划。在不断深入的医保改革进程中,DRGs支付范围不断扩大,各级医疗机构在监测评价、收付费管理、绩效分配等方面不断优化和完善,目前已初见成效。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