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财政压力

财政压力

财政压力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460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经济计划与管理、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56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41963篇;相关期刊323种,包括南风窗、农村工作通讯、财经问题研究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15第8届中国保险教育论坛、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第七届北大赛瑟CCISSR论坛等;财政压力的相关文献由563位作者贡献,包括余英、魏凤春、刘富华等。

财政压力—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56 占比:0.32%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41963 占比:99.68%

总计:142423篇

财政压力—发文趋势图

财政压力

-研究学者

  • 余英
  • 魏凤春
  • 刘富华
  • 吴近平
  • 孙钰鹏
  • 杨志勇
  • 王健
  • 郑威
  • 陆远权
  • 龚丽贞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周咏梅; 王翠
    • 摘要: 借鉴行为学的相关理论构建了政府干预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动机(财政压力)-能力(政银关系)-结果(利率的非市场化现象)"分析框架,以2017—2019年我国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为样本,研究政府干预影响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机制.研究发现,地方政府面临的财政压力越大,越有动机干预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利率越低;政银关系在财政压力导致地方政府债券利率较低的过程中起到了中介作用,表明财政压力越大,地方政府越有动机促使政银关系更紧密,从而降低地方政府债券利率.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财政分权体制,减少财政压力,降低地方政府干预的动机;加强对地方国库现金管理招标的监督;促进地方政府债券承销主体多元化等政策建议.
    • 郭平; 曾卓尔; 徐丽
    • 摘要: 以中国2009-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讨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对其财政汲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体上,过高的财政压力显著抑制了地方政府财政汲取能力的提升;财政压力能通过税源流失、转移支付依赖等方式在有效性和规范性层面抑制地方政府财政汲取能力的提升,在与政府竞争的共同作用下还会降低政府财政努力动机;财政压力对财政汲取能力的抑制效应在不同地区和不同财政分权程度下具有显著异质性。
    • 田丹; 范丛昕
    • 摘要: 在减税降费制度化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基层财政困难进一步加剧。文章以近年来辽宁省基层财政运行数据为例,剖析基层财政面临的现实困境及引致因素,进而提出构建基层财力保障机制、全面培育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提高基层财政预算管理水平、严格县区政府激励奖惩制度等建议措施,以期化解当下基层财政困境,促进东北地区乃至全国县域财政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 刘奕; 李勇坚
    • 摘要: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持续加深,现有养老制度下存在的财政压力大、供需错配、社会志愿服务参与不够等问题不断凸显。基于数字化共享平台的互助性养老新模式,借助共享经济的理念,将时间银行的志愿者融合虚拟养老院服务平台,可以使这些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不过,这仍需要建立一整套政策体系作支撑,以确保其平稳运行。
    • 胡娟
    • 摘要: 2014年起的大规模减税降费是党中央总揽全局,为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与挑战而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但却造成地方财政压力加剧的局面。本文基于减税降费的政策背景,从减税降费的财政效益与财政成本两个层面研究政策对地方财政压力的影响机制,明确地方财政压力面临的困境,在此基础上总结应对地方财政压力的建议。
    • 刘慧波; 陶勇
    • 摘要: 路延、路沿、路衍经济是依托高速公路产生的三种经济形式,通过发展“三路”经济,多渠道盘活资源、回笼资金,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政府财政压力,弥补投资主体公路主业亏损,形成多元经营的良性循环,实现投资收益自平衡和公路建设“软着陆”,以及交通运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目标。
    • 姜奇平
    • 摘要: 共同富裕是人们共同的追求,尤其是在收入差距较大时,更容易引起社会共鸣。当前,经济发展不仅面临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还面临发展趋缓的问题。尤其在经济下行区间,推进共同富裕面临财政压力与福利压力。在这一背景下,提出0次分配,对于现实可行地推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0次分配的含义是在成果公平基础上强调机会公平,在共享基础上强调共创。首先解释一下推进共同富裕中的财政压力与福利压力。
    • 张陌青; 赵书博
    • 摘要: 2022年4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要理顺省以下政府间财政关系,促进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高质量发展。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也对财税政策提出了新要求,强调提升积极财政政策的效能,特别指出新增财力要下沉基层,中央财政将加大对地方财力的支持,中央将更多资金纳入直达范围,省级财政也要加大对市县的支持。这意味着,不但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更大、渠道更畅,地方的财政压力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缓解,而且中央已决定进一步调整纵向财政关系,以使权责配置更为合理,收入划分更加规范。
    • 吴文值; 王帅; 陈能军
    • 摘要: 以节能减排财政综合示范城市为外生政策冲击,利用双重差分模型,使用城市层面的数据,实证研究了财政激励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在财政激励作用下,示范城市相比于非示范城市二氧化碳排放量显著降低。第二,机制分析表明,入选节能减排示范城市显著提高了城市的可用财力,示范城市人均财政支出显著增加。地方可用财力的增加使地方政府降低了对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的依赖程度,加强了对这些企业整治力度,结果导致示范城市用电量、工业总产值以及地方税费收入显著降低第三,财政激励的减碳效应存在财政压力以及财政激励程度异质性。財政压力越大,财政激励的减碳效果越差;中央对地方的奖补资金越多,财政激励的减碳效果越好。
    • 刘静凤
    • 摘要: 文章采用熵值法测度2007—2020年中国293个地级城市数字创新水平,并在此基础上考察财政压力、金融分权与数字创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财政压力对数字创新的影响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非线性特征。这一结论在采用赤字率作为工具变量和替换核心解释变量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东部地区与中心城市相对于中西部与外围城市,财政压力对数字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显著;金融分权是财政压力推动数字创新的重要机制;财政压力对数字创新的溢出效应呈倒“U”型非线性变化态势,且在经济依赖性较强的地区作用更突出。由此,应该从实施差异化财政分权策略、适度提高金融分权水平与发挥财政和金融合力作用方面,形塑数字创新能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