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二尖瓣置换

二尖瓣置换

二尖瓣置换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23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8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439094篇;相关期刊131种,包括护士进修杂志、心肺血管病杂志、中国体外循环杂志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三届国际胸腔镜学术会暨中韩微创心脏外科论坛、2006年浙江省医学会胸心外科学年会、第四届心房颤动国际论坛等;二尖瓣置换的相关文献由702位作者贡献,包括肖锡俊、何巍、俞世强等。

二尖瓣置换—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8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39094 占比:99.95%

总计:439297篇

二尖瓣置换—发文趋势图

二尖瓣置换

-研究学者

  • 肖锡俊
  • 何巍
  • 俞世强
  • 吴明明
  • 张丽
  • 李昊松
  • 杨军
  • 袁宏声
  • 陈大凯
  • 冯旭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杨; 赵巧燕; 翟继卫; 厉菁
    • 摘要: 背景:保留全瓣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是治疗心脏瓣膜病的有效方法,其中人工瓣膜材料的选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的:探讨生物瓣膜二尖瓣置换在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老年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置换患者9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情及意愿分为生物组62例、机械组34例.生物组进行保留全瓣及瓣下结构的生物瓣膜二尖瓣置换,机械组进行保留全瓣及瓣下结构的机械瓣膜二尖瓣置换,比较两组心功能及临床疗效、血清炎性因子、血流动力学、并发症等指标.研究已获得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170315).结果 与结论:①术后随访12个月,生物组心功能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分级Ⅰ级占71%、临床治疗成功率为77%,机械组心功能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分级Ⅰ级占47%、临床治疗成功率为53%,两组间心功能分级与临床治疗成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人工瓣膜结构性衰坏所致再次手术及死亡病例,生物组患者血栓栓塞、心内膜炎、瓣周漏的发生率均低于机械组(P<0.05).②术后3 d,生物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的质量浓度均低于机械组(P<0.05),血清白细胞介素10的质量浓度高于机械组(P<0.05).③术后随访12个月,生物组患者的二尖瓣口E峰峰值速度、平均跨压差检测结果低于机械组(P<0.05),人工瓣有效瓣口面积检测结果大于机械组(P<0.05).④结果表明,生物瓣膜二尖瓣置换有助于改善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心功能、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可能与拮抗炎症应激反应、改善血流动力学等因素有关.
    • 张杨; 赵巧燕; 翟继卫; 厉菁
    • 摘要: 背景:保留全瓣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是治疗心脏瓣膜病的有效方法,其中人工瓣膜材料的选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的:探讨生物瓣膜二尖瓣置换在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老年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置换患者9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情及意愿分为生物组62例、机械组34例。生物组进行保留全瓣及瓣下结构的生物瓣膜二尖瓣置换,机械组进行保留全瓣及瓣下结构的机械瓣膜二尖瓣置换,比较两组心功能及临床疗效、血清炎性因子、血流动力学、并发症等指标。研究已获得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170315)。结果与结论:(1)术后随访12个月,生物组心功能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分级Ⅰ级占71%、临床治疗成功率为77%,机械组心功能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分级Ⅰ级占47%、临床治疗成功率为53%,两组间心功能分级与临床治疗成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人工瓣膜结构性衰坏所致再次手术及死亡病例,生物组患者血栓栓塞、心内膜炎、瓣周漏的发生率均低于机械组(P<0.05)。(2)术后3 d,生物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的质量浓度均低于机械组(P<0.05),血清白细胞介素10的质量浓度高于机械组(P<0.05)。(3)术后随访12个月,生物组患者的二尖瓣口E峰峰值速度、平均跨压差检测结果低于机械组(P<0.05),人工瓣有效瓣口面积检测结果大于机械组(P<0.05)。(4)结果表明,生物瓣膜二尖瓣置换有助于改善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心功能、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可能与拮抗炎症应激反应、改善血流动力学等因素有关。
    • 程少鹏; 赵鑫; 李守明; 宋晗; 王振华; 韦铎亮
    • 摘要: 目的 探讨二尖瓣置换术同时伴有主动脉瓣轻度及轻中度病变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群体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诊断为风湿性联合瓣膜病的1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的患者均行二尖瓣机械瓣置换并且主动脉瓣有轻度及轻中度病变。将其分为A、B两组,其中A组88例仅行二尖瓣置换,B组52例行联合瓣膜置换。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主动脉跨瓣压差及远期生存率等指标。结果 140例患者中,男性50例,女性90例,平均年龄(55.64±8.94)岁。与A组相比,B组在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阻断时间均长于A组,B组术后主动脉跨瓣压差高于A组(P均1,P<0.05)。结论 风湿性联合瓣膜合并轻中度主动脉瓣病变的患者,对主动脉瓣采取保守的策略可减少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心肌缺血时间,远期可减低因人工瓣膜不匹配发生左心功能逐渐损害、升主动脉扩张的风险。
    • 李云峰; 王翔玉
    • 摘要: 手术中的患者,由于麻醉、全身被敷料覆盖等原因,难以观察过敏反应出现,现将围术期2例输注血浆引起的严重过敏病例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病历资料病例1:患者,女,年龄56岁,病人心功能Ⅱ级,ASA分3级,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在体外循环下二尖瓣置换术。整个手术过程比较顺利,二尖瓣置换之后病人心跳恢复,有创动脉血压在12/7.3kPa左右,用450mg鱼精蛋白综合肝素停机,在多巴胺5ug/kg/min,硝酸甘油0.3ug/kg/min泵入,有创动脉血压14/8.7kPa,心率90次/分,血氧饱和度99%。停体外循环机后剩余的体外循环机里血液通过周围静脉缓慢输入。
    • 陈绍稀; 吕晶; 何仁良
    • 摘要: 目的 系统性评价二尖瓣置换手术保留瓣下结构手术方式与未保留瓣下结构手术方式对患者术后心脏结构功能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数据库包括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WanFangData、CBM和CNKI Data,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1年10月,同时追索纳入文章的参考文献。严格按照纳入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资料、评估质量,应用Review Manager 5.2软件对所纳入的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随机对照研究2个、前瞻非随机对照研究1个及回顾性研究16个,包括3 278例患者,其中保留瓣下结构手术方式患者1 774例,未保留瓣下结构手术方式患者1 50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MD=-4.13,P <0.01)、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MD=-5.08,P <0.01)、左心室短轴缩短率(MD=3.18,P <0.01)、左心室射血分数(MD=5.37,P <0.01)、围手术期死亡率(OR=0.46,P <0.01)、低心排血量综合征(OR=0.42,P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保留瓣下结构手术方式组与未保留瓣下结构手术方式组相比,患者在术后心脏结构功能及术后安全性方面有获益。
    • 陈飏; 李赵龙; 李海清; 赵强
    • 摘要: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MR)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常见并发症。左室重构是IMR的主要发生机制。心肌梗死后发生IMR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对于重度IMR患者,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同期处理二尖瓣已形成共识,但对于中度IMR患者,CABG同期是否行二尖瓣成形术尚存争议。该文介绍IMR的发生机制、反流程度的评估及治疗措施。
    • 宋羿; 张大发
    • 摘要: 目的 本次研究主要以回顾性的方式探索二尖瓣置换手术(MVR)在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MR)的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中远期预后情况.方法 本次研究收集从2016年1月1日-2019年5月31日期间,在我院行二尖瓣置换对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进行手术干预,并对患者定期随访.通过对比术前及术后随访患者的相关情况,了解行二尖瓣置换对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 93例手术干预患者均无死亡,术后随访患者心脏相关功能均有所改善(P<0.05).结论 二尖瓣置换对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有明显的效果,能很好地改善心脏相关功能,机械瓣膜组与生物瓣膜组在改善心脏功能无明显差异.
    • 刘敏; 刘静梅; 王波; 朱春燕
    • 摘要: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全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围术期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全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手术的76例患者,入院后根据住院号尾数单双号,分为单号观察组和双号对照组,观察组患者42例,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34例,采用常规的护理办法.对比两组患者对疾病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和手术方式的了解情况、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早期下地活动时间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和对手术方式的了解情况评分为(30.12±2.87)分,平均住院时间为(10.43±4.6)d,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4.29%,术后下地活动时间为术后(25.32±10.52)h,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100.00%,对照组患者分别为(25.32±2.88)分、(16.81±8.52)d,41.18%、(30.82±11.76)h、82.3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在全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的围术期可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提高围术期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吴思佳; 景昊; 栾同晓; 张甲易; 张宏; 杨苏民
    • 摘要: 目的:该文旨在比较总结右胸小切口在瓣膜二次置换、成形手术中的临床经验,讨论其实践意义。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心血管外科收治的50例二次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5例经右胸第4肋间切口,经股静动脉建立体外循环,35例经原正中切口,常规建立体外循环,术后评估手术效果并进行对比。结果:50例手术均成功,无围术期死亡。小切口组平均手术时间(230.7 ±44.7) min、体外循环时间(107.4 ±47.7) min、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17.6 ±15.5) h、术后第一天引流量(216.7 ±120.3) ml、术后ICU停留时间(94.4 ±67.9) h、平均住院时间(17.1 ±3.1) d。其中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第一天引流量较正中切口组有优势,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术后ICU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右胸小切口在二次换瓣手术中安全可靠,值得应用。
    • 杨乐
    • 摘要: 目的:探讨二尖瓣置换患者D-二聚体、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与术后新发房颤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3月行二尖瓣置换术治疗的患者98例,按照术后是否并发术后新发房颤分为POAF组40例和非POAF组58例.术后24 h抽取两组患者空腹肘静脉血5 ml,测定血清D-二聚体、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比较两组血清D-二聚体、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差异,分析D-二聚体、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与术后新发房颤之间的关系.结果:POAF组血清D-二聚体、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高于非POA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二聚体、N末端脑钠肽前体是二尖瓣置换术后新发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D-二聚体、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与二尖瓣置换患者术后发生新发房颤有关,可将二者作为预测术后新发房颤指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