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证治

证治

证治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85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内科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44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62390篇;相关期刊215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光明中医、河北中医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全国中医内科肺病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情绪与健康和疾病及其中医药干预”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医基础理论分会第一届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第一届学术大会等;证治的相关文献由1206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红艳、娄玉钤、李满意等。

证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44 占比:1.33%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62390 占比:98.66%

总计:63240篇

证治—发文趋势图

证治

-研究学者

  • 刘红艳
  • 娄玉钤
  • 李满意
  • 陈传榜
  • 刘传慧
  • 王颂歌
  • 张国胜
  • 张攀科
  • 杨英
  • 董汉良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满意; 刘红艳; 陈传榜; 王颂歌; 杨英; 娄玉钤; 张攀科; 刘传慧
    • 摘要: 研究总结骶痹的证治方药、规律,以提高临床疗效。骶痹为肢体痹之一,在风湿病中有着一定的地位,为常见痹病之一。收集研究历代医家论治骶痹的经验,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出骶痹的病因病机(虚、邪、瘀)和证治方案,辨证分为虚邪瘀3候5型:邪实候(寒湿痹阻证、湿热郁滞证),正虚候(肝肾亏虚证、气血亏虚证),痰瘀候(瘀血阻络证)。临床应用,取得良好的效果。
    • 李满意; 刘红艳; 陈传榜; 王颂歌; 杨英; 娄玉钤; 张攀科; 刘传慧
    • 摘要: 手痹为肢体痹之一,在风湿病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为常见风湿病之一。收集研究历代医家论治手痹的经验,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出手痹的病因病机(虚、邪、瘀)和证治方案。辨证分为虚邪瘀3候5型:邪实候(风寒湿痹证),正虚候(脾气虚弱证),痰瘀候(气滞血瘀证、痰湿内阻证、损伤血瘀证),临床应用,取得良好的效果。
    • 蔡云; 甘可
    • 摘要: 目的大动脉炎古无记载,是现代临床难治病,累及多系统,病情复杂,预后多有不佳。现代医学尚阙有效治疗,整理发掘中医辨治方法可为临床实践爰以砖瓦。方法系统回顾整理古今文献,立足中医藏象理论和证素辨证,结合临床从理、法、方、药四个方面进行分析阐释和总结。结果首次提出本病其宿根为血府伏火,病机为本虚标实,以肾阴虚为本,标为热毒、瘀血、气滞、痰浊等相兼为患。临证辨治需立足本虚标实之质,不忘血府伏火,兼顾护脾肾,结合证素辨证,并总结了相关方药。结论中医辨治大动脉炎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延缓病程进展,进一步地挖掘整理于临床有重要现实意义。
    • 李满意; 刘红艳; 陈传榜; 王颂歌; 杨英; 娄玉钤; 张攀科; 刘传慧
    • 摘要: 研究总结背痹的证治方药、规律,以提高临床疗效。背痹为肢体痹之一,在风湿病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为常见痹病之一。收集研究历代医家论治背痹的经验,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出背痹的病因病机(虚、邪、瘀)和证治方案,辨证分为虚邪瘀3候6型:邪实候(风寒痹阻证、湿热痹阻证),正虚候(气血亏虚证、肝肾亏虚证),痰瘀候(痰浊痹阻证、瘀血阻滞证)。临床应用,取得良好的效果。
    • 郑凌歆; 王颖
    • 摘要: [目的]探析从"肺主治节"的角度论治不寐的理论依据及临床意义。[方法]围绕"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对"肺主治节"的内涵进行分析,探析"肺主治节"与不寐的相关性。在查阅诸多古籍和现代研究的基础上,探究"肺主治节"在不寐的发生及诊治中的意义,并各附医案以证其效。[结果]从"肺主治节"诊治不寐有较好的理论基础。若肺失治节,将影响呼吸节律、卫气循行、气血循行、水液输布、魄之所处等,从而影响人体寤寐节律,产生不寐。各家分别立足于调节肺的气机、调和营卫、调和气血、养阴润肺、温肺化饮、养气安魄等角度治疗不寐,获得良效。[结论]"肺失治节"能引致呼吸失司、营卫不和、气血失调、津水不布、魄无所归,从而引起不同证型的不寐。不寐调治从肺入手,效如桴鼓。
    • 张璐砾; 梁怡兰; 魏嘉悦
    • 摘要: 《罗氏会约医镜》记载了积聚的证治经验,从病因、病机、诊断方面详细论述了积聚,并将积聚分为16种常见类型。在治疗上,罗国纲不仅强调治宜精一,还继承张元素的学术思想,提倡养正邪自除。在组方用药上,罗国纲善用化滞丸,并根据积聚的性质,采用不同汤药的送服方法,进一步拓宽了化滞丸的应用范围。罗国纲创制了益气养荣汤以治疗产后积聚,而对于使用益气养荣汤效果不佳的患者,罗氏提出用丸剂治疗,使“积块坚结,渐磨自化”。在临证中,罗国纲提倡根据积聚的特点随证用药,以提高临床疗效。
    • 李满意; 刘红艳; 陈传榜; 王颂歌; 杨英; 娄玉钤; 张攀科; 刘传慧
    • 摘要: 腰痹为肢体痹之一,在风湿病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为常见痹病之一。收集研究历代医家论治腰痹的经验,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出腰痹的病因病机(虚、邪、瘀)和证治方案,辨证分为虚邪瘀3候7型:邪实候(风湿痹阻证、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正虚候(肝肾阴虚证、气血亏虚证),痰瘀候(气滞血瘀证、痰瘀互结证)。临床应用,取得良好的效果。
    • 黄震洲; 钱占红; 任存霞; 荣宝山
    • 摘要: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认为,痰饮病病机为脾阳不足,运化失司,水液代谢障碍,致水液停聚,生成痰饮;痰饮又作为新的致病因素,引起悬饮、溢饮、支饮。治疗原则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常用甘草、大枣、蜂蜜等甘温之品补脾护脾,苦温之品燥湿化痰,同时加入酸敛之品,与行气、消饮、通阳之品配合使用。该篇共选方20首,用药33味,分为5大类:(1)温阳化饮类,如苓桂术甘汤、肾气丸、五苓散、泽泻汤、小半夏汤等;(2)表里双解类,如大青龙汤、小青龙汤等;(3)疏导肠胃类,如己椒苈黄丸、厚朴大黄汤等;(4)泻水逐饮类,如葶苈大枣泻肺汤、甘遂半夏汤、十枣汤等;(5)扶正祛饮类,如木防己汤、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等。组方时多以甘草、大枣、蜂蜜、饴糖等甘味药培补中气,使邪祛而脾胃不伤。本虚为主时,选苓桂术甘汤、泽泻汤、大青龙汤、己椒苈黄丸等,以甘草、生姜、大枣、白术等护脾胃而固本;标实为主时,选甘遂半夏汤,剂型用汤剂,以甘草、白蜜以及顿服法等顾护脾胃。并且在煎药、服药注意事项当中亦不忘顾护脾胃。
    • 林申奇; 谢昌营; 肖慧荣
    • 摘要: 《外科精要》是宋代著名旴江医家陈自明所著,该书总结痈疽的病因为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病机为热毒之气熏蒸,令肉腐血化为脓。治疗上内治以消、托、补为法,善用宣热拔毒之法使毒势消散,不致内攻,且在悬痈预后成漏论治中,首次提出冷漏的概念,主张以温法治之;外治强调脓成宜切开,善用膏方贴敷及灸法治疗。通过对痈疽之悬痈证治进行总结,希望可为临床医生诊治悬痈提供借鉴。
    • 侯承志; 王婷婷; 胡木; 程晓振; 冯玲
    • 摘要: 心主血脉、主藏神,为形神并重之脏。《伤寒杂病论》中关于心悸的证治体现了形神同调的思想。从调形的角度而言,仲景以调形为先,将心悸的主要病理因素归为水饮和痰浊,治疗上以蠲饮涤痰为法,形和则神昌;从调神的角度而言,仲景以调神为上,善用桂枝配甘草以辛甘化阳、养心安神,因其既可平冲悸以调神,亦可通血脉以调形,神安则形全。从形神同调辨治心悸充分体现了《伤寒杂病论》中的治未病思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