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证据保全

证据保全

证据保全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472篇,主要集中在法律、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27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996篇;相关期刊241种,包括电子知识产权、证据科学、法制与社会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三届证据理论与科学国际研讨会、中国卫生监督协会第一届学术会议、中国烟草学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暨学术年会等;证据保全的相关文献由512位作者贡献,包括徐敏、丁耀东、崔起凡等。

证据保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27 占比:17.58%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25%

专利文献>

论文:1996 占比:82.17%

总计:2429篇

证据保全—发文趋势图

证据保全

-研究学者

  • 徐敏
  • 丁耀东
  • 崔起凡
  • 刁春飞
  • 刘晶
  • 卢涛
  • 孙丰
  • 宋方圆
  • 张昌利
  • 张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九十三条的规定,经最高人民法院与澳门特别行政区协商,现就内地与澳门特别行政区关于仲裁程序相互协助保全作出如下安排。第一条本安排所称“保全”,在内地包括财产保全、证据保全、行为保全;在澳门特别行政区包括为确保受威胁的权利得以实现而采取的保存或者预行措施。
    • 陈卓沁
    • 摘要: 《知识产权证据规定》创设性地对知识产权中妨碍证据保全的行为提出了“承担不利后果”的私法效果,具有进步意义。但由于法条表述不明确,为保障证明妨碍规则的适用,仍需要从构成要件与法律效果两个层面予以明确。因此本文主要针对知识产权证据保全中的证明妨碍规则阐述客观要件的构成,并探讨主体要件的扩展。并分析采用以“推定证据所涉证明事项成立”为原则的多元法律效果的合理性。
    • 李书瑾
    • 摘要: 近年来,我国证据保全呈现出明显的“异化”趋势:其自身的特性逐渐消弭,表现形态及功能不断向财产保全趋同,以证据保全之名行财产保全之实的情况在司法实践中屡见不鲜。这也进一步导致当事人经济利益不当受损、证据保全效果不佳、缺乏程序保障等问题。问题的产生究其根源,在于错误地将证据保全作为“保全”手段而非“证据调查”程序。为破解证据保全的实践困局,充分发挥证据保全应有的价值与功能,应对其进行归正,即将证据保全视为纯粹的证据调查程序,而非固定证据的强制措施,并在立法上予以相应完善。
    • 郝诗佳
    • 摘要: 基于区块链技术在监狱工作领域探索应用是实现"智慧监狱"的重要目标之一.结合监狱工作的实际业务需求,分析把握新形势下执法工作的运行态势、特点和规律,从证据保全、文件固化方面,提出了区块链技术在智慧监狱中的具体应用思路.
    • 傅蕾
    • 摘要: 在司法实践中,有些当事人为了掩盖不法行为,逃避法律责任,不配合甚至采取对抗行为抗拒法院证据保全.对此,法律明确规定对于抗拒证据保全的一方将作出不利于该方的事实推定,并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诉讼参与人应当严格遵守诉讼诚信原则,自觉维护司法权威,共同构建公平公正的司法秩序.
    • 李大扬
    • 摘要: 日本民事诉讼的文书提出义务,属于一般化义务.无论文书持有人是当事人还是案外第三人,只要其没有拒绝提出文书的除外事由,均应负担文书提出义务.当事人申请文书提出命令后,裁判所对双方的主张进行审理,进而作出文书提出命令决定或驳回文书提出命令申请的决定.日本知识产权诉讼的文书提出命令制度,是基于日本民事诉讼的文书提出命令制度发展形成,但二者又存在诸多不同.日本知识产权诉讼文书提出命令制度的特殊规则,对当事人申请中提出文书的必要性作出了限定;裁判所可以利用秘密调查程序对文书提出的必要性、文书持有人是否存在拒绝提出文书的正当事由进行审理;在裁判所认为需要听取当事人或专门委员对文书的意见时,可以向其开示文书,并发布保守秘密命令.我国新颁布的知产证据规定对我国知识产权诉讼文书提出命令制度进行了规定,但与普通民事诉讼的文书提出命令制度规定相比,并未充分反映知识产权诉讼的特殊规律,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更高要求也需进一步增强.因此,可以借鉴日本的有关成熟制度,建议通过完善法院对文书提出必要性的审查程序、规范拒绝提出文书正当理由的判断标准、扩大文书提出命令的主体范围、适用文书最小接触范围原则等方面进行制度优化,充分发挥文书提出命令制度在我国知识产权诉讼中的作用.
    • 田悦; 冯汝
    • 摘要: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证据规则主要包括证据的类型及其运用规则、证据保全规则等。在民法典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确立了实体法依据的背景下,应细化与完善诉讼的证据规则,助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有效推进。制度梳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证据规则剖析证据类型规则。
    • 张颖龙
    • 摘要: 火灾事故的调查工作关系到了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因此,在火灾发生时,必须要展开科学的火灾调查工作,才能够进一步的了解火灾发生的原因以及责任.在调查的过程中,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对于调查的结果来说,具有直接的影响,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同时又具有一定的联系,通过二者的相互结合,能够帮助调查人员更加了解火灾发生的真相,从而对后期判断火灾发生的原因以及责任提供有效的证据支持.
    • 胡全业
    • 摘要: 通过公证对拆迁过程的有关事实进行证据保全,为诉讼中的纠纷解决提供权威的证据,会使人民法院的审理过程更加顺畅,更加有利于实现公平正义.证据保全公证中对精细程度、公证证明结果发挥作用的条件都要严格要求,公证机构的前期介入也非常必要.特别是实施拆除之前,有关文书的送达对日后的赔偿纠纷会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民事诉讼法规定的送达方式中,包括的留置送达、电子邮件、传真送达、公告送达等都有适用条件,不满足相应的条件,就不能发生送达效力.另外,送达很重要,证明送达过程的证据同样重要,所以证据在人民法院裁判活动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通过公证程序予以保全的证据,会具有法定的权威性.
    • 张理平; 叶海峰
    • 摘要: 认定火灾事实需要收集火灾证据予以证明,证据的保全为火灾认定和追责提供证据支持。为使火调工作更有系统和科学性,必须充分注意证据合理收集和保全。为了准确地收集和保存各种物理证据和痕迹,并充分发挥证据的重要作用,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证据保存方法,例如记录保存、照片保存、摄像保存等,提高火调行动的合法性、有效性和完整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