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设施土壤

设施土壤

设施土壤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275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基础科学、园艺、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8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94020篇;相关期刊91种,包括土壤学报、土壤、农业环境科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中国园艺学会全国设施园艺产业发展与安全高效栽培技术交流会、2015全国土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论坛暨第十三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第五届中华农圣文化国际研讨会 等;设施土壤的相关文献由789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廷轩、张玉龙、张玉玲等。

设施土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8 占比:0.22%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94020 占比:99.77%

总计:94238篇

设施土壤—发文趋势图

设施土壤

-研究学者

  • 李廷轩
  • 张玉龙
  • 张玉玲
  • 虞娜
  • 余海英
  • 邹洪涛
  • 郑子成
  • 张锡洲
  • 张乃明
  • 张继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大凤; 卢树昌; 王威
    • 摘要: 以糯玉米为供试作物,以草本生物炭为供试调理剂材料,设计6个不同生物炭用量,即C1(0%)、C2(0.5%)、C3(1.0%)、C4(2.0%)、C5(4.0%)、C6(8.0%)处理,研究生物炭施用对夏填闲糯玉米生长与土壤磷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物炭用量的增加,株高、茎粗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其中C4处理株高最大,为272.0 cm,叶绿素相对含量随着作物生长发育较生长前期均有所增加。填闲糯玉米总干物质量和吸磷量均出现先增加后减小的特点,其中C3处理总干物质量最大,吸磷量则是C2处理较好。土壤总磷和有效磷含量均有所降低,其中C2处理较种植前表层土壤总磷含量降低最多,降低了1.9%,不同生物炭施用量处理均能降低0~30 cm土层的有效磷含量,其中C2处理降低最多,降低率为21.6%,其他土层中,均是C3处理降低最为明显。表明,0.5%~2.0%生物炭施用量范围种植填闲糯玉米对阻控磷素的淋失问题效果较好。
    • 李峰; 梁海恬; 赵琳娜; 陈秋生; 张玉婷; 高贤彪
    • 摘要: 为探明冀东典型地区设施土壤性质及养分特征,对唐山市和承德市的设施大棚进行了调查,采集表层土壤样品并对其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表层土壤pH平均值为6.20~7.49,以中性或碱性土壤为主,酸性土壤所占比例为26.32%。全盐含量平均值为2.55~9.30 g/kg,74.74%的土壤为盐渍土。滦南县和乐亭县同时存在较高比例的酸性土壤及盐渍土。从有机质(平均值为1.93%~2.57%)来看,土壤以中等以上肥力水平为主;从有效磷(平均值为69.97~1018.3 mg/kg)、速效钾(平均值为232.31~713.32 mg/kg)、全氮(平均值为0.13%~0.39%)和全磷(平均值为0.09%~0.15%)来看,土壤以高肥力或极高肥力水平为主。土壤全钾平均值为0.15%~0.17%,均为极低肥力水平。研究结果揭示了冀东典型地区设施大棚表层土壤的酸化、盐渍化趋势与不均衡的高养分积累特性,为土壤养分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 盛海君; 田丽云; 蒋昕; 汪晓丽
    • 摘要: 为准确测定包括硝态氮在内的设施土壤有效氮含量,采用碱解扩散法,设置标准土壤中添加NO_(3)^(-)-N的加标回收试验和设施次生盐渍化土壤有效氮检测试验,比较了硫酸亚铁和锌-硫酸亚铁2种还原剂对NO_(3)^(-)-N的还原效果。结果表明,硫酸亚铁对NO_(3)^(-)-N还原作用不明显;锌-硫酸亚铁还原能力相对较强,但不完全,加100和250 mg/kg NO_(3)^(-)-N标准溶液,回收率只有71.3%和70.9%。以锌-硫酸亚铁作还原剂,对设施土壤有效氮含量检测同样表明锌-硫酸亚铁只能还原部分NO_(3)^(-)-N,两种设施土壤中的硝态氮还原率分别为63.5%和64.8%。建议设施土壤有效氮含量用不加还原剂测得的碱解氮与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得的NO_(3)^(-)-N之和表示,可有效解决碱解扩散法测定过程中使用的还原剂对NO_(3)^(-)-N还原不完全的问题。
    • 郭丽欣; 王越; 杜雨婷; 梁琼; 石生伟; 刘杰; 贾月慧; 刘云
    •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制备生物炭与秸秆配施对设施菜地土壤有机碳矿化特征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以北京郊区设施菜地土壤为研究对象,进行室内矿化培养试验。【结果】生物炭与秸秆配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和累积矿化量,而单施生物炭对两者影响较小。添加300°C生物炭处理的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比添加600°C生物炭的处理高2.6%~17.6%,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随着秸秆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生物炭的添加降低土壤有机碳的相对矿化潜力,额外添加等量秸秆也未能完全抵消生物炭对土壤有机碳相对矿化潜力的抑制作用。单施生物炭和生物炭与秸秆配施均显著提高土壤pH值和电导率。与单施生物炭相比,生物炭与秸秆配施对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含量的提升效果更为显著。【结论】施用生物炭对提高设施土壤有机质含量和碳库稳定性、促进固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而生物炭与秸秆配施不仅能够发挥生物炭的固碳功能,也能够提供更多的有效养分,更有利于改善设施土壤质量和促进土壤养分平衡。
    • 黄楠; 刘继培; 哈雪姣; 代艳侠; 赵跃; 孙莉莉; 孙雪娜
    • 摘要: 为提高京郊地区的设施土壤质量,保障北京农产品的生产安全。通过讨论京郊设施土壤存在的次生盐渍化、连作障碍及养分比例失调等问题,提出了采取“改良技术及集成优化、合理布局及防治结合、示范推广及提高意识”等方面的措施进行土壤改良。以期为今后京郊地区设施土壤改良提供参考,促进北京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
    • 李跃飞; 陶加乐; 李彬; 靳辉勇; 徐华
    • 摘要: 为科学指导设施土壤的管理,保证土壤有足够产出的同时,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保持在可控的范围,对宿豫区典型的设施土壤进行样品采集,测定土壤有机质、酸碱度、电导率以及部分有效性养分和水溶性盐分离子含量。结果表明,设施土壤pH为5.62~6.35,土壤发生明显的酸化现象;土壤电导率(EC)为0.66~5.44 mS/cm,多数土壤EC值均超出了一般作物生长的适宜范围;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5.71~21.95 g/kg,难以满足设施作物高产的需求。土壤速效氮含量为32.8~711.7 mg/kg,总体水平偏高,变异系数达到88.1%,氮肥施用很不平衡;土壤速效磷含量为30.1~100.9 mg/kg,基本能满足高产需求;土壤速效钾含量为61.7~517.5 mg/kg,平均为203.4 mg/kg。土壤水溶性钾、钠、钙、镁平均含量分别为100.2、1672.7、1461.9和1204.3 mg/kg,镁/钾电荷比平均40.9,导致土壤相对缺钾的问题比较突出;土壤水溶性氯离子、硫酸根、硝酸根平均含量分别高达2781.7、1252.0和1223.8 mg/kg,都有可能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土壤有效硼、钼、锰平均含量分别为0.37、0.19和6.68 mg/kg,分别处于缺乏、中等、中等水平。减氮对甘蓝生物学和经济产量均没有明显影响,底施平衡肥处理有利于提高甘蓝的生物学产量和经济产量;减氮对甘蓝含氮率和累计吸氮量均有减少的趋势;底施平衡肥和减氮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土壤电导率和降低土壤硝态氮含量。
    • 柴冠群; 刘桂华; 周玮; 张秀锦; 李龙品; 范成五
    • 摘要: 为评价贵州乌蒙山区设施蔬菜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选取研究区种植面积较大的4个设施蔬菜基地为研究对象,共采集144个大棚土样和68个露天土样,测定土壤pH及Cd、Hg、As、Pb、Cr、Cu、Zn和Ni含量,分析研究区设施菜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并运用多元统计(简单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与剖面分异法综合分析研究区设施菜地耕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研究区设施蔬菜种植会加速土壤酸化,与露天菜地土壤相比,设施菜地耕层土壤pH降低了0.24。研究区设施菜地与露天菜地耕作层土壤重度污染样点占比分别为53.57%与42.86%,中等以上生态风险样点占比分别为82.14%与57.14%,土壤Cd是研究区最主要的污染因子与生态风险因子。研究区设施菜地耕层土壤中As、Pb、Cr、Cu、Ni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风化,Cd、Hg、Zn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风化与农业投入品。综上所述,研究区设施菜地受重金属污染程度高于露天菜地,尤其应控制外源Cd、Hg、Zn的投入,并加强农产品重金属监测,为贵州乌蒙山区设施农产品安全生产提供了理论支撑。
    • 姚锋先; 易艳红; 廖雅汶; 刘建秀; 朱博; 成臣; 明家琪; 袁芳; 吴敏; 康文锋
    • 摘要: 【目的】近年来中国设施蔬菜产业高质量迅速发展,有效实现蔬菜周年均衡供应、菜农增收致富并提高蔬菜质量安全水平。江西省赣州市顺势而为,设施钢架大棚面积从2015年的0.07万hm^(2)到2021年建成总面积1.90万hm^(2),如何高质量发展赣南设施蔬菜产业是打造成蔬菜富民产业的关键措施,其中保障蔬菜质量安全至关重要。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直接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及作物生长,通过对设施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生态危害程度及来源开展解析,深入分析设施土壤质量安全问题,实现设施土壤安全预警、有效修复及科学利用。【方法】2021年,以江西省赣州市设施蔬菜基地为研究对象,结合赣南设施连片蔬菜大棚的分布及其面积,根据代表性、典型性、均衡性的采样布点原则,采用GPS定位系统布设并采集235件0~20 cm耕层土壤样本,测定土壤采样点的经纬度、海拔、土壤重金属(Cu、Zn、As、Cd、Pb)含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结果】研究区土壤Cd、Cu、As、Pb、Zn平均含量分别是江西省土壤背景值的5.30、1.48、1.34、1.03、0.97倍;通过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分析,土壤Cd、Cu、As、Pb受污染的样点数分别占总样点数的55.7%、6.4%、3.4%、1.7%。设施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P_(N))及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_(I))平均值分别为1.4(0.5~14.8)及62.0(23.6~651.7),P_(N)属轻度污染水平,R_(I)为轻微程度,其中Cd是最为主要的生态风险因子;P_(N)及R_(I)的中位数分别为0.9及40.5,均较小于平均值且变异系数较大,说明土壤重金属较大区域处清洁水平或污染较轻,局部区域污染较严重。赣南设施土壤重金属Zn、Pb积累以自然源为主,Cd、As、Cu主要与人为因素有关,其高含量地区均与钨矿区相对应,特别是Cd与钨矿共(伴)生关系最为密切相关。【结论】赣南设施土壤整体生态风险较低,其中Cd是最关键的风险贡献因子,应当予以充分重视,建议在酸性红壤区对生物移除土壤Cd及其安全利用深入研究,并持续监测其动态变化。
    • 李彬; 李跃飞; 陶加乐; 祁石刚; 高学双; 程芳梅; 吴绍军; 杨年福
    • 摘要: 【目的】探明不同改良剂对多年设施土壤理化性质、土壤肥力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改良剂在宿迁地区设施土壤改良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不施用土壤改良剂为对照(CK),研究黄腐酸(T_(1))、复合微生物肥(T_(2))、土壤重茬剂(T_(3))和米糠(T_(4))4种土壤改良剂对设施土壤盐基离子、肥力、酶活性和微生物量影响。【结果】施用黄腐酸对降低土壤K^(+)、Ca^(2+)、SO_(4)^(2-)和NO_(3)^(-)的效果最好;不同处理土壤总盐含量为9.76~14.36 g/kg,各改良剂处理较CK降低19.22%~32.03%;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分别为208.89~328.49 mg/kg、39.36~58.44 mg/kg、99.95~255.13 mg/kg和28.57~40.95 g/kg,各改良剂处理较CK分别提高5.70%~57.26%、16.01%~47.48%、132.41%~155.26%和3.47%~43.33%;pH为7.43~7.82,各改良剂处理较CK降低3.33%~4.99%;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分别为28.40~42.53 mg/g、648.14~1051.29μg/g、3.48~5.02 mg/g、1.64~2.68 U/g和1.50~2.62 U/g,各改良剂处理较CK分别提高10.04%~49.75%、13.53%~62.20%、21.26%~44.25%、38.42%~63.41%和5.33%~74.67%;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和碳氮比分别为34.88~67.37 mg/kg、134.19~282.28 mg/kg和3.95~4.59,各改良剂处理较CK分别提高18.66%~93.15%、32.62%~110.36%和1.77%~16.20%。【结论】腐殖酸和复合微生物肥对设施退化土壤的改良效果较好,可减缓其质量的退化速度,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 乔亚振; 王大凤; 卢树昌; 李夏雯; 谭婷婷; 陈霖; 林子欣; 郭蓉
    • 摘要: 华北设施农田磷淋失的问题严重,本文通过不同用量生物炭配合糯玉米,即CK (0%)、C1 (0%)、C2 (0.5%)、C3 (2%)、C4 (4%)、C5 (8%),研究在夏季如何阻控和缓解磷淋失以及减少磷累积的问题。结果表明,随着生物炭用量增加,填闲糯玉米生物量以及吸磷量均出现先增加后减小的特点,其中C2 (0.5%)处理最大,土壤全磷及水溶性磷均有减少,C2 (0.5%)为最优处理,其全磷降低了2.68%,水溶性磷0~30 cm表层下降了37.8%,90~120 cm土层下降幅度达到85.3%。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得出0.5%~2%生物炭施用水平为最佳用量范围,即添加185~750 kg•hm−2最有利于阻控和缓解磷素的淋失问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