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论诗

论诗

论诗的相关文献在1933年到2022年内共计80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02篇、相关期刊372种,包括船山学刊、文史知识、读书等; 论诗的相关文献由775位作者贡献,包括王英志、马立鞭、王运熙等。

论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02 占比:100.00%

总计:802篇

论诗—发文趋势图

论诗

-研究学者

  • 王英志
  • 马立鞭
  • 王运熙
  • 凡木
  • 刘泽
  • 汪涌豪
  • 蒋寅
  • 丁芒
  • 孙绍振
  • 张福勋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摘要: 柳子厚“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坡翁欲削此二句,论诗者类不免矮人看场之病。予谓若止用前四句,则与晚唐何异?然未敢以语人。--[明]李东阳《麓堂诗话》韦苏州曰:“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白乐天曰:“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
    • 摘要: 熊掌、豹胎,食之至珍贵者也,生吞活剥,不如一蔬一笋矣。牡丹、芍药,花之至富丽者也,剪彩为之,不如野蓼、山葵矣。味欲其鲜,趣欲其真;人必知此,而后可与论诗。——[清]袁枚《随园诗话》。昔人称李嘉佑诗“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右丞加“漠漠”“阴阴”字,精彩数倍。
    • 许春华
    • 摘要: 荀子以“圣人之道”重释“诗”之“志”及《风》《雅》《颂》的意旨,主张“近其人”“好其人”的学诗态度,反对“不知统类”“术谬学杂”的学诗方式,批评子思、孟轲一派“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以“隆礼义而杀诗书”为判定“雅儒”“大儒”的根本尺度。无论是为儒学学派“清理门户”,还是确立“儒”之正统,“诗”都是荀子评判的价值依据。重新检讨荀子论诗思想对儒家诗学思想传统的重要贡献,也是证立荀子儒学正统地位的一种理路。
    • 咏龟; 朱彦
    • 摘要: 原作:姗态憨憨步履悠,遐龄独享越千秋。不争强势不拼狠,该缩头时就缩头。改作:老态龙钟步履悠,憨憨岁月已千秋。不同蛇鼠争高下,该缩头时就缩头。人云:“味欲其鲜,趣欲其真,人必知之,而后可以论诗”。《咏龟》咀嚼其味,研究其趣,得于一二,亦不失诗道。“该缩头时就缩头”虽袭旧语,却有新意,不识时务者当头喝棒,猛然提醒。“姗态”不确;“遐龄独享”不畅;“不争强势不拼狠”意狭。
    • 夏珉
    • 摘要: 公元761年,年逾花甲的唐朝诗人李白豪情大减。在经受了安史之乱的流离失所、蒙受了被拘押的牢狱之灾、遭受了戴罪流放的屈辱之后,他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来到安徽宣城——那个曾让他豪情满怀的地方。这一次,再也没有昔日胜友如云、迎来送往的场面了,再也没有北楼纵酒、敬亭论诗的潇洒了。
    • 孙启新
    • 摘要: ◆蒲松龄,困顿终生的布衣秀才,默默无闻的乡间文人◆王士祯,位高权重的朝廷大臣,执牛耳的诗坛领袖◆一部《聊斋》,让地位悬殊的两人相知相赏,友情延续20多年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济南府淄川(今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清代杰出文学家,优秀短篇小说家。王士祯(1634-1711),原名王士禛,字子真,号渔洋山人,世称王渔洋。山东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清初诗人、文学家。
    • 蒋寅
    • 摘要: [诗意]杜甫经历安史之乱、从授左拾遗、贬华州到辞官入陇,最后在乾元二年(759)底流寓成都,数年间经历人生最深重的磨难,诗歌也流露出对个人乃至所属群体的前途、对大唐王朝衰落命运的全面绝望,同时伴随着对人生意义及其实现方式乃至现实可能性的深入思考。他由此对诗歌的生命意义有了新的体认,并将所有精力和热情投入到“文章千古事”中,在蜀道后期的诗歌创作中取得了毕生最重要的成就。暂居成都草堂时期也是他热衷于论诗的开始,"宽心应是酒,追兴莫过诗"(《可惜》)、"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以及论诗绝句之祖《戏为六绝旬》都是这段时间所作,显示出杜甫对自身文学活动和诗歌历史的深入反思。
    • 李辉耀
    • 摘要: “唐诗主情,宋诗主理”之说源于南宋严羽的《沧浪诗话》:“本朝人尚理”、“唐人尚意兴”。明代杨慎也说:“唐人诗主情”、“宋人诗主理”。(《升庵诗话》)他们认为唐人重抒情,宋人主说理。后世众多论诗者便形成一种观念:诗歌要缘情,言情之诗才是好诗,情是诗之本;诗因说理而格调低下,失诗之真;宋诗多说理,所以宋诗劣于唐诗云云。我不赞同这种扬唐抑宋的观点。
    • 白落梅
    • 摘要: 这个夏日,江南大雨倾城,不是春日的绵绵情致,亦非秋日的烟雨萧瑟。庭院的植物,浸润了太多风雨,早己清透澄亮。茉莉花从初夏一直开到如今,也有凋谢,之后依旧白衣清颜。煮了一壶普洱,打发这雨日漫漫光阴。古人说,对一卷书,一张琴,一帘雨,一溪云,便不寂寞,不生惆怅。而我,一壶酒,一盏茶,一园的花木,也当是称心如意。或有幸得一知己,品茶论诗,说风景,聊陈事,自是极妙。
    • 饶宗颐
    • 摘要: 《沧浪诗话》谈诗,认为诗法有五个要点:“曰体制,曰格力,曰气象,曰兴趣,曰音节。”①而诗的极致是入神。五法之中,以音节为最重要。因为诗如果没有音节,便不成诗。体制是诗的形式问题。格力、气象、兴趣几点很抽象,不易理解。清人王渔洋以“典”、“远”、“谐”、“则”四字论诗:“典”是典故、事实;“则”是法则,雅正的意思。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