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乳腺癌诊断

乳腺癌诊断

乳腺癌诊断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3年内共计218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3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85883篇;相关期刊67种,包括母婴世界、临床医药实践、现代医用影像学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07年全国医学影像(兰州)学术研讨会等;乳腺癌诊断的相关文献由484位作者贡献,包括C·M·克劳斯、G·A·卡琳、王亚文等。

乳腺癌诊断—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3 占比:0.11%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85883 占比:99.89%

总计:85977篇

乳腺癌诊断—发文趋势图

乳腺癌诊断

-研究学者

  • C·M·克劳斯
  • G·A·卡琳
  • 王亚文
  • 陈旭
  • 严枫
  • 张凯
  • 不公告发明人
  • 任海兵
  • 孙锦云
  • 朱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蔡冬鹭; 颜丽笙; 颜建湘
    • 摘要: 目的:分析数字乳腺断层融合摄影技术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体现。方法:收录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390例疑似乳腺癌患者,经病理诊断确诊360例。390例患者分别行COMBO模式,其包含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数字化乳腺断层融合摄影技术(DBT),分析影像学诊断价值。结果:390例疑似乳腺癌患者中,经过病理诊断确诊360例,其中FFDM诊断为恶性病变共计331例,占比84.87%;DBT诊断为恶性病变共计345例,占比88.46,两组诊断数据分析差异小,软件处理无意义(P>0.05);组间诊断准确度、敏感度数据差异显著(P0.05)390例疑似乳腺癌患者中,经过病理诊断确诊360例,FFDM+DBT联合诊断为恶性病变共计345例,占比88.46,诊断结果相较于FFDM、DBT同项数据均存在数据差异(P<0.05);组间诊断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数据差异小,软件处理存在意义(P<0.05);病理诊断结果证实,360例确诊患者中,导管原位癌89例、浸润性导管癌75例、浸润性小叶癌65例、黏液癌39例,基底细胞癌13例,髓样癌15例,浸润性乳头状癌47例、大汗腺癌17例;其中浸润性导管癌影像学成像中,FFDM显示乳内下象限结节、边界模糊;DBT显示肿块边缘毛刺征,边缘浸润。结论:在乳腺癌的病理诊断中,数字乳腺断层摄影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显著,且FFDM联合DBT联合诊断的应用价值更高,临床诊断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更高,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徐根深; 赵得荣; 胡加耀
    • 摘要: 目的:分析全数字化乳腺钼靶 X 线摄影在乳腺癌诊断中的精准度,了解此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筛选我院诊治的 158 例乳腺癌患者,应用随机法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方式诊断,采用全数字化乳腺钼靶 X 线摄影诊断实验组患者的病情,通过对比两组诊断结果分析诊断设备的应用价值。 结果:实验组诊断结果较为精准,单纯性乳腺癌的诊断精准率为 100% ,原位癌、浸润性导管癌次之,分别为 96.43% 与 96.88% ,黏液腺癌的诊断精准率为 91.67% ,并且灵敏度高于对照组,且特异度指标也比对照组更为理想。 结论:全数字化乳腺钼靶 X 线摄影,是乳腺癌临床诊断中诊断结果准确度较高的诊断方式,具备良好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白宛鹭; 邢华; 李海滨
    • 摘要: 乳腺癌已经成为女性最常见的癌症,核磁共振成像(MRI)在乳腺癌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中的作用已逐渐被临床医师认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深度学习已应用于医学的诸多领域,提高了诊断准确率和诊疗效率。本文就深度学习技术在乳腺癌MRI诊断及亚型识别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黄青春; 蒋江帆; 周朔安; 韦丽福
    • 摘要: 目的:探讨彩超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22例乳腺癌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的2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彩色超声检查,分析两组的诊断情况.结果:观察组患侧RI(0.71±0.12),对照组RI(0.89±0.16);观察组患侧S/D(4.35±1.07),对照组S/D(6.28±1.41);观察组患侧PI(1.29±0.48),对照组PI(1.85±0.72),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比较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侧内部回声不均匀有14例(63.63%),5例钙化(22.72%),边界不清晰有13例(59.09%),形态不规则有18例(81.82%).结论:在乳腺癌诊断中给予彩超检查,诊断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张杉杉; 张姣
    • 摘要: 目的:为了研究分析乳腺钼靶摄影与磁共振动态增强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在 2018 年 4 月 1 日到 2020 年 4 月 1 日期间被诊断乳腺癌且服从医院安排检查的患者共 112 例,均分为 2 组各 56 例患者,分别行乳腺钼靶摄影检查和 MRIDCE 检查,即为钼靶摄影检查组和 MRI-DCE 检查检查组,分析这些患者的情况。结果:各组 56 例患者中,经钼靶确诊 46 例,其诊断 率为 82.1%,经 MRI-DCE 检查确诊 49 例,其诊断率为 87.5%,可见行后者检查患者的诊断正确率高于前者。结论:虽然乳腺钼靶摄 影是诊断乳腺癌的首选方法,但 MRI-DCE 检查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甚至有时候后者高于前者。
    • 周静
    • 摘要: 目的:分析在两癌筛查的乳腺癌诊断中采用彩超检查的特征与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到我单位进行两癌筛查的女性,选取时间段在2020年6月~2021年2月.共选取300例女性进行此次研究,均接受了彩超检查,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300例女性中,通过彩超检查被检出有乳腺肿块的有65例,其占比达到了21.67%.在这65例女性中,有15例确诊为乳腺癌患者,占比达到了23.08%.声像图特征表现:纵横比>1的占66.67%,边缘不规则的占93.33%,沙粒状钙化的占80.00%,内部低回声的占73.33%,后方回声衰减暗区的占66.67%.结论:在两癌筛查的乳腺癌诊断中,采用彩超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该检查方式操作简便,对受检者无创伤性和副作用,能够重复进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李岩
    • 摘要: 目的:探究早期乳腺癌筛查分别应用乳腺钼靶与超声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接受乳腺癌筛查的697例受检者选为观察对象,均接受乳腺钼靶与超声检查.结果:经乳腺钼靶检查,乳腺癌阳性32例,诊断符合率95.27%,同病理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早期乳腺癌患者应用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优于乳腺钼靶检查.结论:早期乳腺癌患者应用超声检查,其诊断效果优于乳腺钼靶,不仅具有安全性高、适用范围广等优势,还可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判断依据.
    • 付蕾
    • 摘要: 目的 分析对比钼靶X线影像与核磁共振应用于乳腺癌诊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乳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钼靶X线影像与核磁共振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对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核磁共振诊断乳腺癌的准确率明显高于钼靶X线影像(P0.05).结论 虽然钼靶X线影像与核磁共振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差异不大,但核磁共振诊断乳腺癌的准确率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 杨景
    • 摘要: 从2018年到2019年,研究了乳腺癌的诊断和筛选中超声波检查值的本院女性乳腺癌检查的6870例.对所有试验对象进行了超声波检查,并分析了超声波检查和病理检查的结果.结果:6870例乳房检查中,2360例异常,诊断率为34.35%.其中,790例为良性肿瘤,30例为乳腺癌,良性肿瘤730例,乳腺癌25例.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阴性预测值和正预测值分别为96.76%,15.76%,95.87%,69.83%,94.98%.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99.87%,99.87%,69.83%,100%.结论:乳腺癌的超声波诊断很高.结论:超声对乳腺癌的诊断率较高.
    • 姜军
    • 摘要: 【内容简介】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治疗理念的变化,乳腺癌的诊治越来越规范化和精准化,但随之而来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期讲座中,姜军教授首先阐述了早期乳腺癌的概念,包括生物学行为的早期乳腺癌、病理解剖学意义的早期乳腺癌、可以改变临床医疗和患者结局的早期乳腺癌诊断概念,不同概念的早期乳腺癌相应的临床意义也不同;然后探讨了从癌前病变向乳腺癌发展的过程中,有关非典型增生、癌前病变和原位癌的概念和相关临床问题;最后阐述了新辅助化疗对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意义和相关临床问题,并重点介绍了单中心、前瞻性、单组临床研究SWH-B004的结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