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触角电位

触角电位

触角电位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61篇,主要集中在昆虫学、植物保护、林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6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0505篇;相关期刊69种,包括环境昆虫学报、昆虫学报、生态学报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中国生态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云南省昆虫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中国昆虫学会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暨学术研讨会等;触角电位的相关文献由525位作者贡献,包括张钟宁、方宇凌、郭线茹等。

触角电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6 占比:1.37%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10505 占比:98.57%

总计:10657篇

触角电位—发文趋势图

触角电位

-研究学者

  • 张钟宁
  • 方宇凌
  • 郭线茹
  • 刘勇
  • 原国辉
  • 徐伟
  • 戴华国
  • 陈立
  • 卢芙萍
  • 戈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玲; 李娜; 庞保平
    • 摘要: 【目的】明确沙葱萤叶甲Galeruca daurica成虫触角感器类型及对寄主植物挥发物的电生理反应,为进一步研究沙葱萤叶甲的化学感受机理奠定基础。【方法】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沙葱萤叶甲成虫触角上的感器类型;采用顶空动态吸附收集法采集寄主植物沙葱Allium mongolium的挥发物,利用气质联用仪测定沙葱主要挥发物组分,并利用触角电位技术(electroantennogram,EAG)测定沙葱萤叶甲成虫对这一寄主植物主要挥发物成分的电生理反应。【结果】沙葱萤叶甲成虫触角上分布的感器主要有5种类型,分别是毛形感器(sensilla trichodea,ST)、刺形感器(sensilla chaetica,SC)、锥形感器(sensilla basiconica,SB)、钟形感器(sensilla campaniformia,SCa)和Böhm氏鬃毛(Böhm bristles,BB)。沙葱挥发物主要由32种化合物组成,其中,含硫化合物占总量的49.3%。雌成虫对二烯丙基硫醚、二烯丙基二硫、顺-2-己烯-1-醇、2-己烯醛、苯甲酸甲酯和己醛6种化合物表现出较强的触角电位反应,雄成虫仅对二烯丙基二硫和2-己烯醛表现出较强的触角电位反应,雌成虫对多数气味化合物的触角电位反应均强于雄成虫。当浓度为1 mol/L时,测试的6种化合物(除2-己烯醛外)均能激发沙葱萤叶甲成虫产生最强的触角电位反应。【结论】沙葱释放的6种化合物二烯丙基硫醚、二烯丙基二硫、顺-2-己烯-1-醇、2-己烯醛、苯甲酸甲酯和己醛能引起沙葱萤叶甲成虫强烈的触角电位反应,且除2-己烯醛外,沙葱萤叶甲对各化合物的EAG反应随着浓度的上升而增强。
    • 陈萍; 刘丹丹; 修小鉴; 于晶; 侯茂林
    • 摘要: 入侵我国的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严重为害玉米但极少为害水稻。本研究旨在明确对草地贪夜蛾有嗅觉生理活性的玉米和水稻挥发物组分。笼罩试验表明,草地贪夜蛾偏好在玉米上产卵,触角切除后在玉米上的产卵量下降。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收集玉米和水稻挥发物,利用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仪(GC-EAD)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定性确定挥发物中活性组分,发现玉米和水稻挥发物中分别有12种和10种能引起草地贪夜蛾嗅觉反应的活性组分,分属于绿叶气味、萜类物质、脂肪族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其中,8种组分为玉米和水稻共有,4种玉米特有,2种水稻特有。采用触角电位仪测定草地贪夜蛾对不同浓度挥发物组分的触角电位反应(EAG),发现EAG反应随浓度(0.1~100μg/μL)增大而增强,但对某些组分的EAG反应在一定浓度后趋于稳定。癸醛、壬醛、反-2-己烯醛、反-2-己烯醇能引起草地贪夜蛾强烈的EAG反应。综上所述,玉米和水稻挥发物中对草地贪夜蛾有嗅觉生理活性的组分存在差异,这为进一步明确草地贪夜蛾对玉米和水稻的产卵选择行为奠定基础。
    • 管维康; 王小云; 陆温; 张志林; 郑霞林
    • 摘要: 朱红毛斑蛾Phauda flammans是一种寡食性害虫,仅取食小叶榕Ficus concinna和垂叶榕F.benjamina。花胸姬蜂Gotra octocinctus是其幼虫的优势寄生性天敌。研究朱红毛斑蛾及花胸姬蜂对朱红毛斑蛾为害小叶榕和垂叶榕后诱导产生的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及行为反应可为实施“推-拉”策略防控朱红毛斑蛾提供基础资料。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um,GC-MS)和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gas chromatography-electroantennagraphic detection,GC-EAD),从受朱红毛斑蛾幼虫为害的小叶榕和垂叶榕虫害叶挥发物中筛选出对朱红毛斑蛾和花胸姬蜂雌雄成虫有电生理活性的物质,基于Y形嗅觉仪,测定朱红毛斑蛾和花胸姬蜂雌雄成虫对虫害叶挥发物成分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朱红毛斑蛾为害小叶榕和垂叶榕后,虫害叶中共分离出57种挥发物成分,其中,共有27种能引起朱红毛斑蛾雌雄虫的触角电位反应,在小叶榕和垂叶榕虫害叶片挥发物中同时存在的有11种。其中,两种榕树虫害叶特有的5种挥发物(β-月桂烯、β-罗勒烯、(-)-α-蒎烯、β-石竹烯和α-金合欢烯)均能引起花胸姬蜂雌雄成虫的触角电位反应。与健康叶挥发物混合物相比,受朱红毛斑蛾幼虫为害后释放的挥发物成分混合物对朱红毛斑蛾和花胸姬蜂雌雄成虫均具有更强的吸引作用。结果提示在生产上可使用朱红毛斑蛾为害后诱导的榕树挥发物成分混合物实施“推-拉”防控策略。
    • 周巧玲; 徐展益; 鄢茹; 朱国念; 陈梦丽
    • 摘要: 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广泛应用于蚊香及其他驱蚊产品,不仅对蚊子有杀虫作用,而且具有驱避效应,然而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对蚊子驱避作用的机理尚不清楚。本研究发现两种挥发性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四氟甲醚菊酯和氯氟醚菊酯对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具有非接触驱避作用。触角电位(EAG)试验表明除四氟甲醚菊酯有微弱EAG响应外,其他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均没有EAG响应。此外,发现四氟甲醚菊酯和氯氟醚菊酯对携带kdr突变的抗性埃及伊蚊品系的驱避作用明显低于敏感品系。研究表明,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对蚊子的非接触驱避效应并非通过嗅觉系统介导,有可能是通过其他途径起作用,如钠离子通道。
    • 刘香雨; 赵旭; 王志敏; 秦健辉; 屈亚飞; 李克斌; 曹雅忠; 尹姣
    • 摘要: 为探究二氧化碳(CO_(2))在华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oblita幼虫定位寄主植物根系时所发挥的作用,对其开展了触角电位生理反应及行为生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CO_(2)浓度为0.75%、1.5%、3%、6%时均能显著激发幼虫的触角电位和趋性反应,且随着浓度增加幼虫对CO_(2)的趋向爬行所用时间显著缩短;根系分泌物同样能引起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的触角电位和趋性行为反应,且与1.5%CO_(2)间无显著差异;将1.5%CO_(2)分别与棕榈酸甘油酯、2-丁烯酸、肉豆蔻酸、十四烷、4-甲基-2-氧戊酸、十二烷、环己六醇、邻二甲苯和对羟基苯甲酸等9种根系分泌物混合后对试虫引诱效果增强,其趋向爬行时间显著缩短。以上结果显示,CO_(2)在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定位寄主植物根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引和增效作用,试验结果可为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的绿色防治提供新思路。
    • 赵鹏飞; 常明山; 罗辑; 蒋学建
    • 摘要: 为筛选对黄脚胡蜂职蜂具有趋避活性的植物提取物,利用触角电位(EAG)检测和四臂嗅觉仪研究黄脚胡蜂职蜂对6种具有不同特征气味的植物提取物(2-苯乙醇、苯甲醇、乙酸苄酯、香草醛、肉桂醛和邻氨基苯甲酸甲酯)的趋避反应.结果表明:黄脚胡蜂职蜂对6种植物提取物均有不同程度的电生理反应,其中,对体积浓度为1.0%的肉桂醛反应值最大,对体积浓度为1.0%的2-苯乙醇EAG反应值最小,仅为前者的6.8%.单一植物提取物趋避行为测定结果表明,6种植物提取物对黄脚胡蜂职蜂的首次选择均具有显著的趋避作用(P<0.05),其中苯甲醇的趋避效果最好.
    • 赵鹏飞; 常明山; 罗辑; 蒋学建
    • 摘要: 为筛选对黄脚胡蜂职蜂具有趋避活性的植物提取物,利用触角电位(EAG)检测和四臂嗅觉仪研究黄脚胡蜂职蜂对6种具有不同特征气味的植物提取物(2-苯乙醇、苯甲醇、乙酸苄酯、香草醛、肉桂醛和邻氨基苯甲酸甲酯)的趋避反应。结果表明:黄脚胡蜂职蜂对6种植物提取物均有不同程度的电生理反应,其中,对体积浓度为1.0%的肉桂醛反应值最大,对体积浓度为1.0%的2-苯乙醇EAG反应值最小,仅为前者的6.8%。单一植物提取物趋避行为测定结果表明,6种植物提取物对黄脚胡蜂职蜂的首次选择均具有显著的趋避作用(P<0.05),其中苯甲醇的趋避效果最好。
    • 王媛; 董坤; 龚志文; 李源; 谭垦
    • 摘要: [目的]研究西方蜜蜂采集蜂食用茶多酚溶液后,对3种报警信息素成分的触角电位反应,为探讨茶多酚在神经生物学中的作用提供参考和科学依据.[方法]以西方蜜蜂为试验对象,按照长效和短效确定2个作用时间饲喂其不同质量浓度的茶多酚溶液后采用触角电位(EAG)技术检测蜜蜂对3种报警信息素乙酸异戊酯(IPA)、乙酸辛酯(OA)和乙酸苄酯(BA)的EAG反应.[结果]茶多酚长效作用比短效作用更能增强采集蜂对3种报警信息素成分的EAG反应;茶多酚短效作用的蜜蜂对OA的EAG反应比IPA小,但长效作用的蜜蜂对OA的EAG反应比IPA强;在3种报警信息素成分中,蜜蜂对BA的EAG反应最强.[结论]蜜蜂在茶多酚干预下对不同报警信息素成分的敏感性会发生明显变化,表明茶多酚可增强蜜蜂的防御能力.
    • 白茹; 陈立; 王文凯
    • 摘要: 华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oblita Falderman、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 Motschulsky、小黄鳃金龟Metabolus flavescens Brenske和福婆鳃金龟Brahmina faldermanni Kraatz有不同的寄主范围.本研究采用溶剂提取法收集寄主植物玉兰Magnolia denudata Desr.、柿树Diospyros kaki L.f.、金银木Lonicera maackii(Rupr.)Maxim、榆树Ulmus pumila L.、芙蓉葵Hibiscus moscheutos L.、丁香Syzygiumr aromaticum(L.)Merrill&Perry和非寄主植物银杏Ginkgo biloba L.等7种植物叶片粗提物,分别测定4种金龟甲雄、雌虫对这些植物粗提物的触角电位反应.结果表明,4种金龟对共同寄主植物金银木和榆树粗提物均有较强的EAG反应;华北大黑鳃金龟雄虫对寄主植物粗提物的EAG反应均弱于雌虫;小黄鳃金龟雌虫对芙蓉葵粗提物的EAG反应强于雄虫;而另外两种金龟雄、雌虫对同种植物粗提物的EAG反应无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说明金龟甲的EAG反应大小与田间发生情况一致.
    • 董震; 伍祎; 毕文雅; 聂立岭; 文秋蓉; 曹阳; 汪中明
    • 摘要: 小麦粉对赤拟谷盗具有引诱作用,但其挥发物种类繁多,对赤拟谷盗具有生理活性的物质并不明确.为了探究赤拟谷盗对小麦粉挥发物不同组分的生理活性,运用触角电位技术(EAG)和四臂嗅觉仪,分别测试了赤拟谷盗成虫对小麦粉14种挥发物组分的触角电位和行为反应.研究结果表明:触角电位测试中,在供试质量浓度范围内,随着几种烃类挥发物质量浓度的提高,触角电位变化不明显(P≥0.05),在0.1~ 0.3 mV之间;赤拟谷盗对2-辛烯醛和2-甲基-3-丁烯-1-醇的触角电位反应在5 μg/ μL处达到最大,触角电位分别为0.89 mV、0.69 mV;对3-辛烯-2-酮和4-环戊烯-1,3-二醇在0.5 μg/μL处达到饱和状态,触角电位分别为0.66 mV、0.72 mV;行为学测试中,戊醛(0.5、50μg/μL)、壬醛(50 μg/μL)和2-辛烯醛(0.5μg/μL)对赤拟谷盗成虫表现出了明显的引诱作用(P<0.05),诱集率最高分别为36.67%、37.77%、35.57%,其余几种挥发性物质均没有对赤拟谷盗成虫表现出明显的引诱或驱避作用.戊醛、壬醛、2-辛烯醛以及几种能够引起赤拟谷盗较高触角电位反应的物质,可能在小麦粉挥发物对赤拟谷盗的引诱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