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血常规检验

血常规检验

血常规检验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952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内科学、妇产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18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42077篇;相关期刊266种,包括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母婴世界、医药前沿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急诊医学临床学术探讨研究会”会议、2015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河南省畜牧兽医学会暨饲料饲草学分会2015年度学术交流会等;血常规检验的相关文献由2339位作者贡献,包括杨丽、乔少彬、师玉环等。

血常规检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18 占比:4.36%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42077 占比:95.63%

总计:43998篇

血常规检验—发文趋势图

血常规检验

-研究学者

  • 杨丽
  • 乔少彬
  • 师玉环
  • 张娜
  • 郭先建
  • 马丽萍
  • 丁洁
  • 俞靖龙
  • 吴伟祥
  • 宋彪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马亦男
    • 摘要: 目的:探析在血常规检验过程中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将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在本院接受血常规检验并符合血细胞形态学复检标准的标本220份作为实验对象,每份标本均分别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两种方式进行检验,对比分析两种检验方式的中性粒细胞(NE)、嗜酸粒细胞(EO)、嗜碱粒细胞(BA)以及淋巴细胞(LY)、幼稚细胞/核左移(IG)、单核细胞(MO)以及原始细胞/异型淋巴细胞(OTHER)阳性检出率。结果:统计学分析后可知,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在NE、EO、BA、LY阳性检出率上存在着较高的一致性,P>0.05;全自动细胞分析仪IG、MO与OTHER阳性检出率略低于血涂片,但是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开展血常规检验的过程中,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可以获得相对较为准确的数据指标,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了血细胞数量的参数,具有相对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是必要时可以与血涂片联合应用以提高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和质量。
    • 付广芹
    • 摘要: 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诊断炎症性肠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该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炎症性肠病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自体检中心获取同时间段内体检结果为健康的80名人员作为对照组,均实施血常规检验,对比两组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平均红细胞比容(84.32±10.12)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317.34±17.38)g/L、血小板计数(157.65±16.11)g/L和血红蛋白浓度(120.13±11.33)g/L低于对照组(89.34±13.45)fl、(329.76±17.68)g/L、(187.34±21.23)g/L、(128.13±14.32)g/L,C反应蛋白(19.88±7.32)mg/L高于对照组(9.21±2.17)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68、4.481、9.964、3.919、12.500,P<0.05)。结论炎症性肠病使用血常规检验诊断可以及时反映出机体的炎症状态,为诊断提供参考,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干预。
    • 庄丽英; 庄亚仁
    • 摘要: 目的分析妊娠期贫血患者接受血常规检验用于临床中的效果以及符合率。方法从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妊娠期贫血患者进行研究,将其作为试验组,并选择同期健康的80名妊娠孕妇进行研究,将其作为对照组,对比血常规检验。结果不同孕期孕妇贫血情况表现是有所不同的,孕早期出现小细胞性贫血的概率较高,孕中期和孕晚期出现大细胞性贫血的概率相对较高,并且随着孕期的逐渐增加,孕妇出现贫血的概率在逐渐增加。试验组的血清铁蛋白以及维生素B1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期贫血患者实施血常规检验,可以提高检验准确性,为医生提供更加精准的数据。
    • 刘丽秋; 王莉; 辛华
    • 摘要: 目的:探讨并分析对妊娠期贫血孕妇开展血常规检验的价值和意义。方法:回顾性方式进行此次研究,研究时段限制在2019-06~2020-09,研究对象为我院妊娠期贫血孕妇68例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产检的非妊娠期贫血孕妇68例设为对照组,对两组孕妇均进行血常规检验,观察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①Hb、RBC、MCHC以及MCV水平分析,对照组明显比观察组高(P<0.05);观察组RDW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②小细胞性贫血发生率分析:孕晚期贫血孕妇发生率明显比孕早期、孕中期孕妇低。大细胞性贫血发生率分析:孕晚期贫血孕妇发生率明显比孕早期、孕中期孕妇高(P<0.05)。③Hb、RBC、MCHC、MCV水平分析,孕中期孕妇各指标水平较低,但RDW水平较高,数据和孕早期贫血孕妇相较(P<0.05)。结论:对妊娠期贫血孕妇开展血常规检验效果显著,可准确评估孕妇贫血症状进而提供早期治疗。
    • 吴凯
    • 摘要: 目的:探究血常规检验在贫血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40例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贫血类型为分类标准,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为缺铁性贫血患者,研究组为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对比两组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研究组的RBC(红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MCH(平均红细胞血含量)、RDW(红细胞分布宽度)、MCV(红细胞平均体积)、Hb(血红蛋白)、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RBC/Hb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在贫血患者临床诊断和鉴别中具有一定诊断价值,鉴别准确率较高,可联合其他检测方式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 刘宇
    • 摘要: 目的探讨对临床贫血患者给予血常规检验诊断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山东省兖矿新里程总医院收治的90例贫血患者作为试验组,依据贫血种类不同,分为A1组(再生障碍性贫血30例)、A2组(缺铁性贫血30例)、A3组(溶血性贫血30例);同时期选择90名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参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均展开血液检测,对试验组与参照组血常规检验结果[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以及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进行比较;并比较A1组、A2组与A3组贫血患者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试验组RBC、Hb、RDW、MCH、MCV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工作有效开展,对患者是否发生贫血以及贫血类型可以进行有效判断,表现出的应用价值显著。
    • 陈石莲
    • 摘要: 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在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地中海贫血、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均行血常规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检查结果中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差异,并对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的异常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地中海贫血组的MCV、MCHC、RBC、Hb水平均高于缺铁性贫血组,RDW低于缺铁性贫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WBC、PLT异常率比较,地中海贫血组分别为6.00%、4.00%,均低于缺铁组的22.00%、20.00%,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可作为诊断及鉴别诊断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的关键指标,根据其各指标数值进行判断贫血类型,且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 柳菊芬; 杨晓红
    • 摘要: 目的 探究血常规检验在妊娠期贫血孕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137例妊娠期贫血孕妇作为研究组,并根据贫血情况分为大细胞性贫血(n=60)及小细胞性贫血(n=77),另选取同期于本院接受产检的137名健康孕妇作为常规组。所有孕妇均行血常规检验,比较研究组孕妇不同妊娠期贫血的发生情况及两组孕妇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 研究组孕妇孕早、中期的小细胞性贫血发生率均高于孕晚期,大细胞性贫血发生率均低于孕晚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大细胞性贫血孕妇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C)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组,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血细胞分布宽度(RDW)水平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小细胞性贫血孕妇RBC、Hb、MCV、MCH、MCHC水平均低于常规组,RDW水平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小细胞性贫血孕妇RBC、Hb、MCHC水平高于大细胞性贫血孕妇,MCV、MCH、RDW水平显著低于大细胞性贫血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妊娠期贫血孕妇中应用血常规检验,可快速诊断并及早明确孕妇贫血情况及程度,可有效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 刘小宁
    • 摘要: 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中运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涂片联合检验的价值,为血常规检验、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8月~2020年6月入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总计150例(150份)。150份血液标本均进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作为对照组,联合血涂片检验,作为观察组。比较单一检验、联合检验后单独血细胞分析阳性率与复检结果以及无报警血标本血涂片细胞形态学镜检结果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检验阳性率(8.0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经统计学计算P0.05。结论:对比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单一检验,联合血涂片血常规检验,成功提高了血常规检验准确率,利于疾病早期治疗。
    • 李秀珍
    • 摘要: 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中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进行血常规检测的80例患者资料,按随机数表分两组,对照组40例行常规检查,研究组40例行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观察两组检查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阳性率75.00%比对照组50.00%高(P<0.05);研究组嗜酸性粒细胞、细胞形态正常、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检出率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中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应用价值较高,可提升临床疾病的检出率,减少误检漏检风险,为患者后期治疗提供有利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