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血凝

血凝

血凝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1114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9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792篇;相关期刊243种,包括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血栓与止血学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分会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全国血液学实验室诊断与临床学术会议、2003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等;血凝的相关文献由2224位作者贡献,包括杨帆、陈冠卿、吴海波等。

血凝—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19 占比:28.64%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27%

专利文献>

论文:792 占比:71.10%

总计:1114篇

血凝—发文趋势图

血凝

-研究学者

  • 杨帆
  • 陈冠卿
  • 吴海波
  • 吴南屏
  • 姚航平
  • 王芳
  • 刘永生
  • 夏宁邵
  • 陈化兰
  • 陈毅歆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岑明珠; 张辉华
    • 摘要: 在本次试验中,从清远养鸡场采集疑似感染H9亚型禽流感病毒鸡群的口腔及泄殖腔拭子进行病毒分离,使用血凝血凝抑制试验进行初步鉴定,提取病毒RNA,使用针对H9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的特异性鉴定引物对该分离株进行RT-PCR检测,回收特异性目的片段后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该毒株属于H9亚型禽流感病毒。
    • 郑丹丹; 方芳; 鲍琳燕
    • 摘要: 目的:探讨血凝及血常规指标与妊娠晚期子痫患者发病的相关性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2018年本院健康孕妇(对照组)和妊娠晚期子痫患者(子痫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血凝指标及血常规指标差异,分析这些指标与子痫发生的相关性;记录子痫患者不良妊娠,分析血凝和血常规指标与妊娠结局关系。结果:相较于对照组,子痫组血浆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和血小板计数(PLT)水平降低,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和红细胞压积(HCT)升高(P0.05);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子痫发生的风险因素包括D-二聚体(OR值=0.238)、FIB(OR值=0.368)和PLT(OR值=0.685)(均P<0.05);随血凝及血常规指标异常数目增多,子痫患者发生早产率、剖宫产率、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率和围生儿死亡率升高(P<0.05)。结论:血凝及血常规指标与子痫发生具有相关性,血凝及血常规指标异常导致不良妊娠结局增高,临床应加以重视。
    • 凌利; 钟先华; 李章勇
    • 摘要: 目的:研究血液与刀豆凝集素相互作用形成血凝过程中血细胞的阻抗特性。方法:选用家兔血细胞与刀豆凝集素构成实验组,以精密阻抗分析仪为基础搭建阻抗监测平台,持续采集各实验组反应过程的复阻抗幅模量、相位角、频率、实部值、虚部值等阻抗特征参数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在50%比容的家兔血细胞悬浮液中,分别加入10、20和30 mg/mL浓度的刀豆凝集素后,家兔血细胞的特征频率从19.80 MHz提高到(27.31±2.19)MHz;在特征频率下,随反应时间的增加,复阻抗幅模量的增量均值和相位角的增量均值分别为(-18.27±1.29)Ω、3.86°±0.38°,与不含刀豆凝集素的空白对照组呈相反趋势。结论:刀豆凝集素可使家兔血细胞的特征频率升高,复阻抗幅模量降低,相位角增大,凝集速度加快。
    • 梁志国; 王永清
    • 摘要: 目的:探讨脉血康治疗心源性卒中对凝血机制与血脂的影响。方法:将64例心源性卒中患者作为回顾性研究对象,其中32例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另外3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脉血康(研究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脉血康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的凝血四项和血脂四项检查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对照组患者凝血酶时间(TT)、mRS评分与NIHSS评分有所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相比,研究组患者APTT、TT、HDL-C、mRS评分与NIHSS评分的指标值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脉血康与常规药物治疗相结合治疗可提升心源性卒中的HDL-C水平,提高抗凝效果,改善预后。
    • 苏韫曦; 党蕾; 李丹地; 孙晓曼; 郑贵森
    • 摘要: 目的 研究A组P[15]型轮状病毒VP8*蛋白的多糖结合特异性.方法 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制备A组P[15]型牛轮状病毒毒株的VP8*蛋白,通过寡糖结合实验、生物膜层干涉实验及血凝等方法研究其与不同糖的结合.结果 A组P[15]型牛轮状病毒VP8*蛋白结合Neu5Ac和Neu5Gc唾液酸,与α2,3和α2,6方式连接的唾液酸糖也有较好的结合.此外,P[15] VP8*蛋白可以凝集人和动物的红细胞.结论 唾液酸可能是A组P[15]型轮状病毒的糖受体.与猴P[3]、猪P[7]轮状病毒相似,牛P[15]VP8*蛋白与唾液酸结合,并且序列和结构分析显示它们具有相同的糖结合位点.
    • 叶裕香
    • 摘要: 血凝血凝抑制试验在动物疫病检测试验工作中应用非常广泛,然而在实践操作中常有多种因素影响到其试验结果的准确性.为最大限度地减少不确定因素对血凝血凝抑制试验结果的影响,本人结合多年来所从事的血清学抗体检测工作经验,对影响该试验结果的因素,进行综合归纳分析,以期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王晓娜; 耿鑫蕊; 温鹏; 庞鸿锦; 许建文; 杜建军
    • 摘要: 不同周龄大鼠血液指标的背景数据测定是每个实验室必备检测之项目,本研究室对4周、6周、13周、17周SD大鼠进行凝血指标的检测,建立本研究室的数据背景资料,为研究不同周龄大鼠的毒理性作用提供参考.方法:选用160只健康SD大鼠,平均分成4组,每组40只,雌雄各半.在4周、6周、13周、17周分别进行眼底静脉丛采血,采血后立即进行离心并检测.结果:经过数据统计分析,得出不同性别周龄的SD大鼠各项血凝指标的均值、标准差、最大值、最小值、变异系数.结论:初步建立了不同性别和年龄的SD大鼠凝血背景数据的建立.
    • 应筱雯; 范倩燕; 龚烨; 刘雯; 许琼; 陈莉
    • 摘要: 目的 探索血凝指标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血黏度指标和脂代谢指标总胆固醇(cholesterol,CHOL)、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患者49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62例,糖尿病肾病终末期患者55例,非糖尿病性肾病早期患者50例,终末期43例.健康对照组30例.检测各组D-D、FIB、CHOL、TG、HDL-C、LDL-C和血流变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血清D-D、CHOL、TG水平升高,HDL-C水平降低,血流变相关指标升高.早期糖尿病肾病组D-D、FIB、CHOL、TG水平升高,HDL-C水平降低,血流变相关指标升高.早期糖尿病肾病组D-D、FIB、血浆黏度高于糖尿病组,其全血黏度1/200s高于普通早期肾病组,糖尿病终末期肾病组D-D水平高于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全血黏度1/5s和全血黏度1/s则低于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全血黏度1/30s和全血黏度1/s水平高于普通终末期肾病组(P<0.05).结论 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血凝指标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呈现显著变化,对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和治疗过程中的监测有助于疾病的早发现和全面管理.
    • 孔庆喜; 刘欢; 王建; 胡译文; 汪巨峰
    • 摘要: 目的 总结康龙化成(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安评机构临床病理实验室2014-2016年测定的SD大鼠和比格犬的血液学、生化、血凝指标的参考值范围.方法 收集并分析了2014-2016年的SD大鼠和比格犬的血液学、血清生化、血凝指标数据,其中548只SD大鼠(266只雄性和282只雌性)和2010只比格犬(998只雌性和1012只雄性).SD大鼠平均10~12周龄,雄性SD大鼠体质量350~400 g,雌性SD大鼠体质量220~270 g.比格犬平均7~9月龄,体质量8~11 kg.收集终末期剖检时对照组SD大鼠的血液样本、最近1次给药前比格犬健康体检的血液样本.采血前实验动物禁食过夜,SD大鼠使用70% CO2和30%O2混合麻醉,比格犬不麻醉.测试使用Siemens Advia 2120i血常规分析仪、Hitachi 7080生化分析仪、Instrumentation Laboratory ACL 9000血凝分析仪.采用均数加减1.96个标准差计算出正常参考值范围.结果 计算得出的SD大鼠的血液学、血清生化、血凝指标背景参考值与已有国外报道的文献基本一致;比格犬的血液学、血清生化、血凝指标背景参考值未见报道,填补了本部分研究的空白.结论 得出的SD大鼠和比格犬的血液学、血清生化、血凝指标背景参考值有助于毒理学家、病理学家分析比较,判定解释实验结果.
    • 金璐艳; 张慧; 魏晋; 赵慧攀; 桑培; 卞春琴
    • 摘要: [目的]探讨一次性采血针与静脉留置针采血导致溶血及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ScienceDirect、Google academic、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中涉及一次性采血针与静脉留置针采血导致溶血及对检验结果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2012年1月1日—2019年5月31日.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后,使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21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留置针与一次性采血针对血小板计数[MD=4.25,95%CI(0.76,7.75),P=0.02]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留置针与一次性采血针对标本溶血[OR=1.72,95%CI(0.87,3.41),P=0.12]、血清钾[MD=0.02,95%CI(-0.16,0.20),P=0.86]、血清钠[MD=0.05,95%CI(-0.86,0.97),P=0.91]、血清钙[MD=0.00,95%CI(-0.05,0.05),P=0.95]、血清氯[MD=-0.44,95%CI(-1.61,0.74),P=0.47]、白细胞计数[SMD=-0.41,95%CI(-1.23,0.41),P=0.32]、红细胞计数[SMD=0.35,95%CI(-0.44,1.14),P=0.38]、血红蛋白[SMD=-0.23,95%CI(-0.66,0.19),P=0.28]、葡萄糖[SMD=-0.11,95%CI(-0.34,0.13),P=0.38]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证据表明留置针采血与一次性采血针采血,除外周血血小板计数以外,均可得到可靠一致的检验结果,且标本溶血率无差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