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蜀葵

蜀葵

蜀葵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423篇,主要集中在园艺、植物学、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7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313篇;相关期刊82种,包括紫禁城、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农业环境科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2012年学术年会、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2018全国民族医药高峰论坛等;蜀葵的相关文献由635位作者贡献,包括张良胜、唐海涛、段金廒等。

蜀葵—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7 占比:25.30%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71%

专利文献>

论文:313 占比:74.00%

总计:423篇

蜀葵—发文趋势图

蜀葵

-研究学者

  • 张良胜
  • 唐海涛
  • 段金廒
  • 罗华云
  • 胡传芳
  • 严辉
  • 杨桓
  • 葛海涛
  • 钱大玮
  • 赵翔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司升云; 骆海波; 周利琳; 望勇; 杨帆; 王攀
    • 摘要: 棉大卷叶螟[Haritalodes derogata(Fabricius)],异名Sylepta derogata Fabricius,又名棉褐环野螟、棉卷叶野螟、棉卷叶螟,俗名棉卷叶虫、打包虫、裹叶虫等,属鳞翅目草螟科,是一种分布广泛的多食性害虫,国外主要分布于朝鲜半岛、日本、越南、菲律宾、缅甸、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印度、美国(夏威夷)、非洲、大洋洲、南美洲等国家和地区,国内除新疆、青海、宁夏及甘肃西部外,其他各地均有分布,特别是长江流域发生较为严重,曾是棉花的重要食叶性害虫。寄主除棉花外,还包括黄秋葵、冬葵、蜀葵、熟秸花、苘麻、木芙蓉、木槿、木棉、扶桑花和梧桐等植物。黄秋葵[Abelmoschus esculentus(Linn.)Moenchl],别名黄葵、洋茄、羊角豆、越南芝麻、糊麻等,为锦葵科一年生草本作物,主要食用嫩荚,是一种具有保健功效的特菜。近年来,湖北黄秋葵栽培面积渐有扩大,棉大卷叶螟成为其最重要的害虫,若防治不及时,为害虫株率可达100%,单株叶片被卷食率在80%以上。
    • 拈花陈
    • 摘要: 袁宏道在《瓶史·使令》中反复用花与人互喻的手法,强调插花时的花材搭配要有主副之分,要根据花材的形、姿、色、韵,协调搭配,巧妙组合,言之“梅花以迎春、瑞香、山荼为婢。海棠以苹婆、林擒、丁香为婢。牡丹以玫瑰、蔷薇、木香为婢。芍药以罂粟、蜀葵为婢。石榴以紫薇、大红千叶木槿为婢。莲花以山矾、王簪为婢。木楫以芙蓉为婢。菊花以黄白山茶,秋海棠为婢。蜡梅以水仙为婢。”
    • 段亚萍; 赵冰; 付丽童; 李雨倩; 张瑛
    • 摘要: 为选用蜀葵(Alcea rosea(Linn.)Cavan.)修复铅、锌污染土壤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通过盆栽模拟试验,探究不同浓度铅、锌污染下蜀葵的重金属富集转运特性和耐性解毒机制。结果表明:低浓度的铅、锌污染促进蜀葵增高、叶片增大,随着污染浓度增加,蜀葵的生长受到抑制,部分叶片黄化;高浓度污染下,蜀葵渗透调节物质增多,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加,过氧化氢酶活性减少,可更有效地应对重金属对其的毒害;随着污染浓度提高,蜀葵吸收的铅更倾向于富集在根部,而锌更多地富集在叶部。铅、锌复合污染对植株的毒性更大,表现出协同效应。因此,铅、锌污染条件下蜀葵表现出较强的耐性,具有修复铅、锌污染土壤的应用潜力。
    • 高国龙; 张兴旺; 姜子健; 黄家风; 都业娟
    • 摘要: 为了明确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cotton leaf curl Multan virus(CLCuMuV)在新疆的发生分布,对采自新疆13个地(州)的1166份蜀葵、苘麻、棉花疑似病株进行CLCuMuV分子鉴定和带毒检测,并对3种寄主上同期采集的1588头烟粉虱进行隐种鉴定和带毒检测。结果显示,CLCuMuV DNA-A组分及其伴随的DNAβ卫星分子均可侵染蜀葵、苘麻、棉花;基于DNA-A及DNAβ组分的进化分析表明,新疆3种寄主上发生的CLCuMuV与国内已报道的CLCuMuV进化关系一致;蜀葵、苘麻、棉花上CLCuMuV带毒率存在差异,分别为27.87%、33.33%和14.95%;MEAM1和MED隐种为新疆烟粉虱主要种群,分别占26.70%和66.44%,带毒率分别为21.46%和17.63%,说明MED隐种为新疆烟粉虱优势种群,2个隐种均可携带CLCuMuV且带毒率相近;MEAM1隐种在蜀葵、苘麻、棉花上带毒率分别为21.39%、0和28.21%,MED隐种分别为19.61%,8.47%和11.18%,表明2个隐种在不同寄主上的带毒率存在差异。本研究明确了新疆地区侵染蜀葵、苘麻和棉花的CLCuMuV发生及分布情况,并明确新疆烟粉虱主要种群MEAM1和MED隐种在3种寄主上的分布及带毒情况,为新疆棉区防控CLCuMuV发生严重危害提供科学依据。
    • 王充闾
    • 摘要: 蜀葵,亦称一丈红、大蜀季、戎葵。《花镜》上说:“蜀葵,阳草也……来自西蜀。今皆有之。”它的花其实是很有魅力的。我就曾看到过一篇文章,对它深情赞许:当枝梢的花颜色绝佳时,枝干的花已容颜疲惫。花株之间,接力赛一般,密匝匝开满一路。它不惧目光,毫无收敛,安安静静开满自己的花,愿意在哪落脚,就在哪生长下去;高兴开成什么颜色,就开成什么颜色。
    • 胡杭丽; 王进鑫; 马戌; 万小楠; 张龙廷; 陈印; 项通
    • 摘要: 为改善煤矸石山土壤水分和养分状况,提高景观生态型草本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以蜀葵和沙打旺为试验材料,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通过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土壤相对含水量、施氮量、施磷量三者耦合对两种景观生态型草本植物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并通过模型寻优得出了最优水肥方案。研究表明:三因素对蜀葵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顺序为土壤相对含水量>施氮量>施磷量,三因素对沙打旺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顺序为土壤相对含水量>施磷量>施氮量;二因素耦合对蜀葵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但对沙打旺水分利用效率有显著影响(P水磷>氮磷;土壤水分条件是影响蜀葵和沙打旺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首要因素,施氮对蜀葵更重要,施磷对沙打旺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更大,蜀葵的水肥耦合优化方案为土壤相对含水量37.6%~40.9%,施氮量(纯N)153.1~178.5 kg·hm^(-2),施磷量(P_(2)O_(5))89.4~120.4 kg·hm^(-2);沙打旺的水肥耦合优化方案为土壤相对含水量69.0%~70.6%,施氮量(纯N)61.8~94.6 kg·hm^(-2),施磷量(P2O5)109.9~170.1 kg·hm^(-2)。
    • 关键
    • 摘要: 五月初五,节序端阳,古人有言:“端阳风物最清嘉,猩色戎葵乱着花。雄黄更扰菖蒲酒,杯里分明一片霞。”(上海博物馆藏寅《蜀葵图》扇自题)诗中讲到的戎葵,即是我们今天依然能见到的蜀葵。提起与端午有关的节令植物,如今人们首先想到的肯定是菖蒲、艾草,但在古代,若论端阳风物,蜀葵是绝对能和菖蒲、艾草等并驾齐驱的。
    • 熊明彪; 王博; 杨绍平; 王乾鑫; 张恒; 孙博文; 纪丁愈; 杨远祥
    • 摘要: 【目的】我国耕地土壤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对油菜存在不良影响,本研究探究铅镉胁迫下蜀葵(Althaea rosea Cavan.)与油菜混作对油菜重金属积累的影响,拟寻找一种减少重金属对油菜污染的农艺技术。【方法】通过将油菜与蜀葵按不同比例混作,再结合生物量、铅镉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分析蜀葵、油菜混作与油菜重金属积累的相关性。【结果】混作油菜生物量大于单作,混作蜀葵生物量小于单作;与单作蜀葵和油菜相比,混作蜀葵和油菜的Pb、Cd含量均减小,混作油菜的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低于单作,混作蜀葵的抗氧化酶POD活性高于单作,SOD、CAT活性低于单作;在混作比例中,蜀葵数量占比的增加与油菜的Pb、Cd含量存在负相关。【结论】研究表明,蜀葵与油菜混作能够抑制油菜对Pb、Cd的吸收,当混作比例为蜀葵:油菜=3:1时,蜀葵抑制油菜Pb、Cd吸收的效果最佳。
    • 陶冶; 黄宸炎
    • 摘要: 去年底,中国近现代影响力最大的三位美术大师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的47幅真迹作品在徐悲鸿(重庆)美术馆展出。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三位大师在中国画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样的三个人在同一个时代出现、相遇,是一场盛事,如今三位大师的作品迎来首次联展,展览中,不仅有他们的个人作品,还可以看到几幅大师们合作而成的画:《蜀葵蛙》《蜀葵虾》《斗鸡》。这些画的背后藏着大师们的友谊往事。1928年,徐悲鸿刚认识齐白石。
    • 张国琛; 宋超
    • 摘要: 蜀葵作为中国传统栽培花卉品种,先秦时期就有生物学性质、栽培和应用记载.蜀葵植茎高大、枝叶繁茂,花朵向阳、花期绵长、花瓣大且花型和花色众多,美化与观赏价值高.蜀葵药食同源,嫩叶、花、种子皆可食用,一般春季采摘,经开水焯过后,可翻炒食用;蜀葵全草入药,内服可清肺化痰、利尿止渴,外敷可治痈疮疡与烧伤,中医"食疗"之法.中国古代蜀葵用途多样,深受喜爱.根据古文献系统考析古人对蜀葵植物学特性认识和观赏、药食、染发等应用,为当今科学认识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