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蓝舌病

蓝舌病

蓝舌病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359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6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53983篇;相关期刊74种,包括口岸卫生控制、兽医导刊、畜牧与饲料科学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二十一次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十次学术研讨会、2013年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学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第二次学术研讨会等;蓝舌病的相关文献由615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华春、徐青元、吴东来等。

蓝舌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6 占比:0.51%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53983 占比:99.47%

总计:54271篇

蓝舌病—发文趋势图

蓝舌病

-研究学者

  • 李华春
  • 徐青元
  • 吴东来
  • 杨涛
  • 李乐
  • 苗海生
  • 孙恩成
  • 花群义
  • 唐丽杰
  • 张念祖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寇美玲; 杨佳萍; 谢佳芮; 苗海生
    • 摘要: 为了解蓝舌病(bluetongue,BT)在云南边境地区的流行和分布情况,2020年采用竞争ELISA方法,在云南省边境地区12个县市随机采集135个养殖场、活畜交易市场和散养户的3800份牛血清样品进行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抗体检测.结果显示:12个边境县市均检出阳性血清样品,平均样品阳性率为77.9%,场户阳性率为93.3%;样品阳性率有一定的地区差异,其中陇川县最高(92.0%),孟连县最低(48.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境外牛血清样品阳性率(84.8%)显著高于本地牛(67.9%),P<0.05;不同饲养方式下的样品阳性率存在差异,其中舍饲最高(81.4%),半放牧半舍饲(62.5%)最低,P<0.05;黄牛样品阳性率(80.0%)明显高于水牛(61.4%),P<0.05.结果推断,BT在云南边境地区可能广泛存在且流行严重,需要持续开展血清学调查、监测,重点加强对境外牛的控制.本研究为我国西南边境地区BT防控提供了数据参考.
    • 王新章; 宋秀艳; 张翠梅
    • 摘要: 蓝舌病属于我国一类动物传染病,也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要求必须通报的动物疫病.该病主要威胁反刍动物,绵羊发病率较高,对绵羊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在蓝舌病的防控中,精确的诊断患病动物和隐性感染动物尤为重要,是防控的重点.目前,已有多种检测方法可用于蓝舌病的诊断,本文对蓝舌病的诊断技术进行综述,以期为蓝舌病的诊断工作提供参考.
    • 刘晓慧
    •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畜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牛蓝舌病是一种非接触性传染病,在反刍动物中发病率较高,发病期间会出现口鼻腔、眼部充血、水肿、食欲不振等症状,如果不及时处理会造成牛群大量感染,从而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笔者主要探讨了牛蓝舌病的诊断与防治。
    • 黄明娥; 雷毅; 樊大艳; 汪润民; 段小铃
    • 摘要: 羊蓝舌病是由库蜢为传染媒介的反刍动物的一种病毒性、非接触性传染病,不同年龄和品种的羊群均可被感染,其临床症状为消瘦、发热,口、鼻腔和胃黏膜的溃疡性炎症变化。羊场必须在饲养过程中做好综合性的预防措施,如严格引种、加强羊养殖的饲养管理,提高科学养殖水平,以保证羊群健康生长。目前,对于羊蓝舌病的治疗措施主要是注射高免血清,通过给患病羊只注射与蓝舌病病毒相同的血清型号的高免血清,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陈奋
    • 摘要: 蓝舌病是一种以库蠓为传播媒介,由蓝舌病病毒引起的以消瘦、发热、口腔、鼻腔及消化道黏膜等出现严重卡他性炎症为特征的反刍动物传染病。主要危害绵羊,可导致胎儿畸形,羔羊生长不良或死亡,病羊蹄部受损而跛行、皮毛损坏等,严重危害羊群健康和经济发展。同时也给养殖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以羊的蓝舌病为例,对蓝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防控措施进行讨论,为控制该病提供理论支撑。
    • 王洪亮; 王增辉
    • 摘要: 牛蓝舌病是牛感染蓝舌病病毒引发的一种急性、热性、非接触性传染病,反刍动物感染率较高,发病后会出现高热,口腔和舌黏膜溃疡,流涎,鼻流脓性黏液,蹄冠蹄叶炎等症状,主要发生在高热夏季和早秋,可通过伊蚊、库蠓叮咬进行病毒感染,危害性较大。本文对牛蓝舌病的症状、诊断、防治进行分析,为有效防治牛蓝舌病提供参考。
    • 朱泽慧; 贾俊兰; 白雪飞
    • 摘要: 蓝舌病属于我国一类动物传染病,对绵羊危害最大,严重制约绵羊健康和养殖的持续发展。绵羊蓝舌病可导致绵羊黏膜溃烂、跛行、流产,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对绵羊蓝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等方面进行综述,重点讨论绵羊蓝舌病的综合防控措施,为绵羊蓝舌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参考。
    • 许传友
    • 摘要: 绵羊蓝舌病是由蓝舌病毒感染所引起,呈全球分布,常表现地方散发式流行,各种品种、性别和日龄的羊都能感染,吸血性的昆虫是本病扩散的重要媒介;病羊主要表现全身症状,同时口腔、唇、蹄部、皮肤等出现糜烂和水肿;预防本病需谨慎引种,加强羊场的生物安全建设,地方政府还要加强对本地疫情的监控;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本病的药物出现,病羊可通过对症治疗来缓解病情,依靠自身抵抗力来杀灭体内病原;症状表现严重,疾病进入中后期的感染羊直接淘汰处理。
    • 韩磊
    • 摘要: 牛蓝舌病是养牛业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非接触性、急性、热性传染病,患病牛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食欲不振、消瘦、口鼻黏膜红肿溃疡发生炎症,严重时会造成死亡,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针对牛蓝舌病市场上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兽医临床上主要采取的是对症疗法进行治疗。牛蓝舌病的预防原则是"防大于治",养殖户要根据自身养殖场的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方案,切断中间宿主的传播和扩散途径。对于检测结果阳性的牛,要坚决进行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 马晓菁; 薛晓波; 叶锋; 刘丽娅; 古丽扎提·塔力甫汗; 谷文喜; 易新萍
    • 摘要: 对分离的新疆蓝舌病病毒(BTV)株编码VP5蛋白的S6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旨在了解分离毒株的基因遗传变异及进化关系,以期为新疆地区蓝舌病疫苗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对绵羊全血中分离的疑似BTV分离毒株,提取RNA进行NS1-PCR扩增,克隆测序。应用全长cDNA扩增(full-length ampli-fication of cDNAs,FLAC)技术获得S6基因序列,NCBI Blast比对S6基因同源性,MEGA5.0软件绘制进化树,分析BTV新疆分离株与蓝舌病病毒28个血清型S6基因的序列遗传进化关系。结果表明,新疆地区疑似蓝舌病病毒分离株NS1片段与蓝舌病病毒NS1片段序列相似性为98.04%,获得1株蓝舌病病毒。BTV分离株S6基因序列仅与GenBank中BTV strain XJ1407株、BTV strainMNG2/2016株及BTV-18 strain USA2014/FL株的S6基因具有同源性,且同源性均低于90%,分别为88.11%,87.35%以及70.92%。BTV分离株S6基因序列进化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株与BTV-18血清型在同一进化分支,与BTV-27血清型亲缘关系最近。研究结果为新疆地区蓝舌病疫苗研制提供科学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