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茶叶渣

茶叶渣

茶叶渣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216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3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00932篇;相关期刊84种,包括农村财务会计、花卉、动物营养学报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二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等;茶叶渣的相关文献由372位作者贡献,包括俞健、周秀妍、克劳迪欧·森川健治等。

茶叶渣—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3 占比:0.10%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00932 占比:99.90%

总计:101036篇

茶叶渣—发文趋势图

茶叶渣

-研究学者

  • 俞健
  • 周秀妍
  • 克劳迪欧·森川健治
  • 利锋
  • 筱原信
  • 陈鹏
  • 周祖法
  • 宋吉玲
  • 张维麟
  • 徐劼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文慧
    • 摘要: 茶叶渣是天然生物基材料,来源广泛,利用价值高,其在吸附废水方面的应用一直被作为研究的热点。本文概述了茶叶渣的结构特点及应用现状,综述了茶叶渣作为吸附剂对废水的吸附情况及吸附机理的探究,并展望了茶叶渣在吸附领域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及趋势。为深入研究茶叶渣的吸附条件及机理提供一些理论上的支持,从而不断推进茶叶渣的研发和应用,达到合理利用资源的目的。
    • 王彬; 王庆争; 郭志强; 郭子涵; 雷岷; 李丛艳; 邝良德; 梅秀丽; 郑洁; 杨锐; 谢晓红
    •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茶叶渣替代麸皮对肉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择28日龄体重相近的新西兰兔480只,随机分成4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4只(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以10%、15%和20%茶叶渣替代等比例麸皮。预试期7 d,正试期42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10%茶叶渣替代组的终末体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腹泻率和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20%茶叶渣替代组的终末体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下降(P0.05),但15%和20%茶叶渣替代组的宰前活重、全净膛重和半净膛重显著降低(P0.05);20%茶叶渣替代组的肌肉pH24 h显著降低(P0.05),但20%茶叶渣替代组的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在肉兔饲粮中以10%茶叶渣替代等比例麸皮对肉兔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无不利影响。
    • 王彬; 王庆争; 郭子涵; 郭志强; 雷岷; 李丛艳; 邝良德; 梅秀丽; 郑洁; 杨锐; 谢晓红; 吕景智
    • 摘要: 试验旨在研究茶叶渣替代等量麸皮对肉兔生产性能、营养成分表观消化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28日龄体重相近的新西兰兔480只,随机分成4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24只,公母各半。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以10%、15%和20%茶叶渣等比例替代麸皮。预试期7 d,正试期42 d。结果表明:对照组、10%茶叶渣替代组肉兔终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均高于15%和20%茶叶渣替代组(P<0.05),但耗料增重比低于15%和20%茶叶渣替代组(P<0.05);对照组、10%茶叶渣替代组能量和中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均高于20%茶叶渣组(P<0.05);15%、20%茶叶渣组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在肉兔日粮中以10%茶叶渣等比例替代麸皮不会对肉兔的生产性能、营养成分表观消化率和血清生化指标产生不利影响。
    • 黄艺宁; 柯丽娜; 袁滨; 连燕萍
    • 摘要: 以茶叶渣栽培双孢蘑菇,综合评价茶叶渣栽培双孢蘑菇的菌丝生长情况、产量、农艺性状、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添加20%~60%茶叶渣的配方菌丝生长旺盛,浓密洁白,满床时间比CK推迟,差异不显著,子实体质量好,圆整肥厚。添加量在40%时,产量比CK略高,但差异不显著;添加过多或过少的茶叶渣都会导致产量降低,添加量在40%以内,与CK产量差异不显著,添加量超过60%时,产量显著降低。添加80%茶叶渣菌丝生长稀疏,满床时间最晚,菇体偏小,菇柄长,菌盖偏薄。添加适量茶叶渣后,栽培效益大幅度提高,配方3即稻草配方中添加40%的茶叶渣,表现出菌丝长速快、长势强、产量高、商品性状好、利润最高,比CK提高14.626元/m^(2)。因此,双孢蘑菇生产中,配方3可大面积推广使用,具体配方为每平方米添加茶叶渣20 kg、稻草20 kg、麸皮8 kg、过磷酸钙1.5 kg、石灰0.5 kg。
    • 沈伟航; 宋亦心; 曹俊; 叶脉; 朱能武
    • 摘要: 为解决厨余垃圾等有机废弃物处理难的问题,该研究以厨余垃圾、绿化废弃物和茶叶渣为主要原料,通过控制通风方式和菌种类型在堆肥成套设备内开展中试好氧堆肥,选取温度、含水率、碳氮比(C/N)、总养分、有机质含量、种子发芽指数和卫生学特性等指标评估共堆肥系统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结果表明:选择间歇式通风方式并按质量分数1‰投加复配菌剂,堆肥在65°C以上高温持续7 d;经10 d发酵,物料含水率和C/N分别从63.5%和31.5降至30.1%和9.6;堆肥产物的总养分(9.8%,质量分数,下同)和有机质含量(43%)均远高于NY/T525—2021农业行业标准(总养分≥4%,有机质含量≥30%);堆肥产物腐熟度和卫生学特性状况良好,种子发芽指数达88.3%,粪大肠菌群数<3个/g,产物中未发现蛔虫卵。该共堆肥系统的废物平均处置成本低至(248.67±19.89)元/t。研究结果可为实现厨余垃圾、绿化废弃物和茶叶渣的低成本、规模化处理,有效解决厨余等有机废弃物环境污染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 冯美莹; 谢嘉明; 穆晓琨
    • 摘要: 为了探讨适合茶叶渣的色素提取工艺,首先,通过光波扫描寻找适宜的可见光检测波长;随后,设计单因素实验找出最佳的温度、料液比、时间和浓度;最后,利用L 9(34)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结果发现,茶叶渣色素最大吸收波长为665 nm;单因素试验发现提取茶叶渣色素最佳效果为:温度80°C、料液比1:10、提取时间120 min和乙醇浓度80%;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后,提取茶叶渣最优工艺为85°C的提取温度、1:5(g/mL)的料液比、135 min的提取时间和100%的提取液浓度,并检验试验也证实该条件下茶叶渣色素提取效果最佳。
    • 宋亚芳; 蔡志维; 陈莉蓉
    • 摘要: 以过期绿茶叶为原料,在400°C条件下制备生物炭,并研究了绿茶400°C生物炭(TWB)对典型阳离子染料亚甲基蓝(MB)的吸附机制.TWB对MB染料的动力学试验和等温吸附试验结果表明:TWB对阳离子染料的吸附动力学符合Elovich模型(R2 >0.95),结合颗粒内扩散模型的结果可知TWB对阳离子染料的吸附过程受多种机制共同作用,液膜扩散和颗粒内扩散也对吸附过程有影响;等温吸附模型中Langmuir能更好的描述TWB吸附阳离子染料的吸附行为(R2>0.87),说明阳离子染料在TWB上的吸附为单层吸附且吸附剂表面均匀.研究TWB对MB吸附影响因素的结果表明:温度、pH值、离子强度对MB影响趋势和程度不同.温度越高有利于提高TWB对阳离子染料的吸附作用;弱酸性条件不利于TWB对阳离子染料的吸附,在碱性条件下有利于TWB对阳离子染料的吸附;中、低离子强度更适合TWB对阳离子染料的吸附处理.
    • 高军鹏; 高锦红; 余皓琛; 杨潇乐
    • 摘要: 茶叶渣是一种友好型的可再生资源和可回收生物质燃料.本研究利用差热分析法研究分析了3种茶叶渣在空气气氛下的热解过程,并结合Kissinger法和Flynn-Wall-Ozawa峰值转化率近似相等法对茶叶渣的热解动力学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种茶叶渣热解过程中高温区热解活化能大于低温区热解活化能.研究茶叶渣的热解特性及动力学参数,为茶叶渣的回收利用、能源化分析等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数据.
    • 万顺利; 李燕; 陈卫旸; 唐贵; 王玉
    • 摘要: 采用常温硝酸酸化技术对茶叶渣生物炭(BC)进行改性,制备了酸化生物炭(A-BC),并用SEM、TEM、BET、Boehm滴定、FTIR对A-BC的表面物理化学特性进行表征.在此基础上,以BC为参照,考察A-BC对水中典型重金属离子Pb(II)、Cd(Ⅱ)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A-BC对Pb(Ⅱ)和Cd(Ⅱ)的吸附容量远高于BC,且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模型;吸附速度较快,在100 min内即可达到平衡,Pb(Ⅱ)和Cd(Ⅱ)在A-BC孔内的传质系数分别可达5.5×10-9、1.0×10-8 cm2/s.A-BC可在高浓度HA和碱金属共存条件下实现对Pb(Ⅱ)和Cd(Ⅱ)的靶向吸附.经历10次吸-脱附循环后,A-BC对Pb(Ⅱ)、Cd(Ⅱ)的吸附容量未出现明显下降.XPS结果显示,A-BC主要通过表面功能基团与Pb(Ⅱ)、Cd(Ⅱ)的外球络合作用实现吸附去除.在柱吸附装置内,A-BC可实现含Pb(Ⅱ)、Cd(Ⅱ)模拟废水的达标处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陈金融; 李书启
    • 摘要: 以茶叶渣为原料,通过共沉法制备铅离子吸附材料磁性茶叶渣(Magnetic Tea Leaf,MTL),用红外光谱对MTL的化学结构进行表征,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考察初始浓度、pH、吸附时间和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优吸附条件为铅离子初始浓度140μg/mL,初始pH值5.5,吸附时间140 min,吸附反应温度40°C,此条件下吸附率为79.08%,吸附容量为27.67 mg/g.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