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苦槠

苦槠

苦槠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126篇,主要集中在林业、植物学、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9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36篇;相关期刊60种,包括生态学报、农业开发与装备、福建林业科技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水土保持学会2012学术年会等;苦槠的相关文献由287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爽、郑郁善、季慕寅等。

苦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9 占比:70.63%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79%

专利文献>

论文:36 占比:28.57%

总计:126篇

苦槠—发文趋势图

苦槠

-研究学者

  • 张爽
  • 郑郁善
  • 季慕寅
  • 崔子佳
  • 张欣
  • 王兵
  • 许由才
  • 赵广东
  • 邓宗富
  • 陈礼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缪士毅
    • 摘要: 初冬时节,去了一趟乡下老家,发现乡亲们又在苦槠树下拾捡落在地上的苦槠果实,以便为制作农家美味苦槠豆腐备好食材。苦槠,又名血槠、槠栗,为壳斗科常绿乔木,树高5至10米,多生长在长江以南的丘陵或低山。《本草纲目》对此有更为详细描述:"槠子,处处山谷有之。其木大者数抱,高二三丈,叶长大如栗,叶稍尖而厚坚光泽,锯齿峭利,凌冬不凋。
    • 王建皓; 崔子佳; 欧斌; 刘庭胜; 李远章
    • 摘要: 研究对3个不同种源的26个苦槠优树种子千粒重进行了比较分析,并进行了千粒重与不同环境因子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千粒重总平均值为1359.2 g,湖南汝城种源25号优树种子千粒重最大,为1492.4 g,比均值高9.8%,江西崇义种源5号优树种子千粒重最小,仅为1264.2 g,比均值低7.0%,湖南汝城种源的各优树种子平均千粒重最大,为1422.4 g;千粒重与经度达到显著负相关;根据千粒重初步筛选出湖南汝城种源25号优树种子质量最优。
    • 崔子佳; 韩璐; 欧斌; 李远章; 欧述荣
    • 摘要: 通过对苦槠1年生实生苗苗高进行定期观测,采用Logistic方程拟合其苗高生长过程,并根据拟合方程划分苗木生长阶段。结果表明:苦槠1年生实生苗苗高年生长呈现“慢-快-慢”的规律;Logistic方程拟合效果显著,拟合曲线与实测曲线吻合度高,可进行苗高生长量的预测;同时可把苦槠苗木生长期划分为4个阶段,分别为:出苗期(1月28日—5月5日)、生长初期(5月6日—8月3日)、生长盛期(8月4日—10月16日)、生长后期(10月17日—12月20日),其中生长盛期的苗高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58.95%。
    • 崔子佳; 欧斌; 韩璐; 李远章
    • 摘要: 分别从江西崇义、江西上犹、湖南汝城3个不同种源共采集26株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Lindl.)Schott.)优树种子测定其千粒重,并进行子代苗期苗高生长调查试验,同时分析两者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6个不同苦槠1a生优树子代苗高间生长表现出极显著差异水平,苗高总均值为29.53 cm,江西崇义14号优树子代苗高最大,达到51.10 cm,极显著大于其余各优树子代苗,其次是苗高为46.20 cm的江西上犹10号优树子代苗,江西崇义13号优树子代苗苗高最小,仅为12.50 cm,各优树子代苗高表型变异系数高达52.46%;不同种源苗高生长都有较好的反映,都呈逐步生长的趋势,并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种子千粒重与子代苗高之间无显著相关性,两性状间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 崔子佳; 马学忠; 王程旺
    • 摘要: 以1958~2021年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314篇与苦槠研究相关的论文为样本,使用可视化文献计量分析软件CiteSpace对样本分别进行了发文量、学科与载文期刊、作者与发文机构、关键词共现及时区分析,并绘制出相关知识图谱及图表,以此探讨了苦槠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相关研究热点及趋势。结果表明:年度发文量经历了“缓慢起步-波动增长-逐渐回落”3个阶段;涉及学科集中在林业领域,研究文献的期刊来源较为分散;相关研究学者及机构之间缺乏合作,研究团队一般都是由同一家机构研究人员构成;近年来,保护、总黄酮、植被-环境关系成为苦槠研究的热点领域。
    • 刘庆邦
    • 摘要: 春节刚刚过去,地上还到处能看到破碎的炮屑。河生靠在院墙外的一棵苦槠树下,他不过是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子。他鼻子饱饱的,脸蛋儿鼓鼓的,一切还没真正长开,只是他的眼神有些忧郁。他刚刚听说了姐姐定亲的事,姐姐定亲,就意味着姐姐将变成别人家的人,这是河生不大容易接受的。
    • 户箱英; 王燕军; 苗伟; 常娟; 魏洪敏
    • 摘要: 采用南方常绿阔叶乔木树种苦槠,在我国北方城市园林绿化中进行了15 a的引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苦槠生长良好,结实正常,且能抵御低温,对丰富我国北方常绿阔叶绿化乔木树种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 娄江辉; 黄志明; 刘小军; 刘良源
    • 摘要: 苦槠喜温、喜湿、喜光、喜肥,但又耐干旱瘠薄.树体高大,为常绿乔木,树冠浓密,花鹅黄色,具淡青花香,种实药用、食用广谱,木材不惧水湿,亘古耐用,是江南名居主要栋梁之材,深受人们的青睐.为此,经岁月的磨砺,苦槠树成为我国亚热带较为古老广袤的常绿树种,形成了悠久的苦槠生态文化.介绍了苦槠的特征特性、地理分布,阐述了其用途与价值,并叙述了其繁殖技术.
    • 周阳; 乔秀娟; 黄汉东; 江明喜
    • 摘要: 通过设置样方,在全面调查湖北省内各栲类林的基础上,对湖北省栲类林的物种组成、区系成分、群落结构及类型,以及影响群落结构的环境因子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在所调查的湖北省栲类林中共记录维管植物88科210属376种,其中乔木层中常绿树种有73种、落叶树种有48种,构成了以常绿树种为主的典型常绿阔叶林;(2)从科的区系组成来看,热带成分多于温带成分;从属的区系组成来看,热带成分与温带成分大体相当;(3)湖北栲类林生物多样性有显著的经度和海拔格局,但受纬度影响不大。土壤因子中仅氮含量对物种多样性格局影响显著;(4)湖北省栲类林可分为5个群系,即: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Lindl.)Schott)林、钩栲(Castanopsis tibetana Hance)林、栲(Castanopsis fargesii Franch)林、甜槠(Castanopsis eyrei(Champ.)Tutch.)林和罗浮栲(Castanopsis faberi Hance)林。在各环境因子中,海拔、经度、坡度和土壤磷含量对群落组成的影响最大,地理因子和土壤因子对栲类林群落组成影响的总解释率为68.94%;(5)在5个群系中大部分乔木及栲属植物的径级分布呈单峰形,种-多度分布表现为典型的具有少数常见种、多个偶见种的倒“J”形曲线。研究表明湖北省栲类林物种多样性高,生物多样性丰富,植物区系热带成分明显,主要包含5个群系,地理因子和土壤因子可以解释大部分的群落物种组成变异。该研究可为湖北省常绿阔叶林保护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