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艺术心理

艺术心理

艺术心理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81篇,主要集中在艺术理论、绘画、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1篇、专利文献16777篇;相关期刊70种,包括大众心理学、统一论坛、甘肃社会科学等; 艺术心理的相关文献由88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海洋、于艺、刘艳等。

艺术心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1 占比:0.48%

专利文献>

论文:16777 占比:99.52%

总计:16858篇

艺术心理—发文趋势图

艺术心理

-研究学者

  • 王海洋
  • 于艺
  • 刘艳
  • 李翔
  • 杨岩
  • 王令中
  • 陈建华
  • 霍静
  • Dudou
  • 于伟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顺利
    • 摘要: 原生艺术创作对艺术没有明确的诉求,不受传统艺术文化的规范,表现形式各有不同。原生艺术作品极具个人特点,包含着创作者深层次的内心情感,也保留了艺术最本质的自然纯净。但由于原生作品呈现非理性艺术效果,致使观看者无法用常规的思维逻辑和传统的艺术理念去读懂它们。因此,对于原生艺术的概念、创作原理、创作动机、作品特点等进行分析,能够帮助接受者解读非理性的原生艺术作品,从而理解原生艺术创作者的内心世界。
    • 黄鸣奋
    • 摘要: 疯狂科学家是科幻作品中的常见人物,在科幻电影中往往充当体现题旨的情节枢纽。这类形象既体现了科研活动不守常规、旨在创新的特点,又反映了科技工作者迷失自我、走火入魔的可能。从创意的角度看,疯狂科学家可能因为异于常人的言行举止而惹是生非,因为沉迷于研究项目而难以自拔,因为追求挑战性目标而经历人生的大起大落。围绕他们而构思的情节不仅使科幻电影得以增强自身的类型性,而且有益于观众对于科学、科学家和科学工作者定位的深入思考。
    • 孙诗尧; 于伟
    • 摘要: 美术作为人们精神财富的重要源泉,是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流媒介.从艺术心理的角度分析美术创造与教学中的张力,可以更好地探究通过美术教育促进学生心理成长,完成审美素养培养的可能性.通过个案研究发现,现实中美术教学与儿童的创作存在目的性、逻辑性与功能性三个层面的张力.因此,需要美术教师通过美术教学向儿童传达审美与艺术教育,按照艺术心理的发展特点,提高儿童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美术教师与儿童进行意义建构与社会互动,由此促进儿童身体与心理的成长.
    • 韩冰
    • 摘要: 近几十年来,现代艺术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大众视野,其中有些作品往往令常人难以理解.对于现代艺术的这种"不理解"现象,人们基本上有两种态度,一种是简单化的否定,认为不为人们理解的作品没有意义;另一种则认为艺术创作本是表现自己内心世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因而艺术有时不可能都被大家理解,艺术不为大多数人所理解是自古就有的现象.
    • 于艺
    • 摘要: "叛逆""逃亡""血腥"是叙述17世纪初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短暂一生的关键词,他把现实主义推向了一个新的巅峰,对后期巴洛克画派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在西方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意大利动荡不安,反宗教改革运动兴起,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艺术的创作.教会鼓励艺术,提倡用视觉艺术教育和感化人民,推动了意大利艺术的复兴与发展.这个时期,意大利艺术进入低潮,一切新兴的事物和出格的行为都被禁止,然而,卡拉瓦乔却是一个例外,他带来一种激进的现实主义.卡拉瓦乔怪异暴躁的性格也充斥在他创作的整个过程中,他的画面中充满了极大的艺术感染力与现实洞察力,十分真实地反映出他对现实社会情境的真实情感.
    • 于艺
    • 摘要: "叛逆""逃亡""血腥"是叙述17世纪初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短暂一生的关键词,他把现实主义推向了一个新的巅峰,对后期巴洛克画派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在西方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意大利动荡不安,反宗教改革运动兴起,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艺术的创作。教会鼓励艺术,提倡用视觉艺术教育和感化人民,推动了意大利艺术的复兴与发展。这个时期,意大利艺术进入低潮,一切新兴的事物和出格的行为都被禁止,然而,卡拉瓦乔却是一个例外,他带来一种激进的现实主义。卡拉瓦乔怪异暴躁的性格也充斥在他创作的整个过程中,他的画面中充满了极大的艺术感染力与现实洞察力,十分真实地反映出他对现实社会情境的真实情感。
    • 张小平; 李卓怿
    • 摘要: 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表现主义画派的先驱人物,在他的绘画作品中,死亡是重要主题之一.谈及蒙克,根本无法回避死亡.蒙克笔下的死亡并非仅仅是恐惧与忧虑,而是一种人性的呐喊,一种对死亡、孤独、厄运的抗争,在死亡的背后,是对光明的渴望.文章结合蒙克的人生经历,并观照其同时代画家的作品,解读蒙克的作品,揭示蒙克别具一格的对死亡主题的诠释.
    • 陈丹彤
    • 摘要: 文章通过了解美术家爱德华·蒙克的人生经历,从心理学的角度站在作者的情感立场上感受和分析蒙克的一部分美术作品,从画面的构图、 形式以及色彩的运用方式等,探索作品所蕴含的、 隐藏在作画者内心深处的情感、 动机和想法.
    • 陈丹彤1
    • 摘要: 文章通过了解美术家爱德华·蒙克的人生经历,从心理学的角度站在作者的情感立场上感受和分析蒙克的一部分美术作品,从画面的构图、形式以及色彩的运用方式等,探索作品所蕴含的、隐藏在作画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动机和想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