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脱氧核酶

脱氧核酶

脱氧核酶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181篇,主要集中在生物化学、肿瘤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5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5353篇;相关期刊78种,包括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中国学术期刊文摘、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1学术年会、全国第九次感染病学学术会议等;脱氧核酶的相关文献由463位作者贡献,包括顾宏周、何军林、刘闺男等。

脱氧核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5 占比:1.92%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13%

专利文献>

论文:5353 占比:97.95%

总计:5465篇

脱氧核酶—发文趋势图

脱氧核酶

-研究学者

  • 顾宏周
  • 何军林
  • 刘闺男
  • 刘猛
  • 吕静竹
  • 孙仑泉
  • 孟静茹
  • 王升启
  • 罗晓星
  • 钱中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玉梅; 史雅辰; 任尧; 邓锐杰; 赵志峰; 何强
    • 摘要: 为实现食品中铅(Pb^(2+))污染的快速检测,该研究构建了一种基于Pb^(2+)依赖型脱氧核酶(DNAzyme)及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效应的“Turn on”型铅离子检测传感器。荧光猝灭基团BHQ1可以作为FRET受体猝灭EvaGreen的荧光。当Pb^(2+)存在时,底物链的特异性切割反应可以减弱BHQ1对EvaGreen的猝灭效果,BHQ1随底物链的断裂而释放,远离供体EvaGreen,因此FRET效应减弱,供体EvaGreen的荧光得以保留。该研究利用Pb^(2+)诱导的FRET效应的减弱及EvaGreen荧光信号的增强可以对铅离子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当脱氧核酶臂长为15 nt~5 nt、EvaGreen浓度为1×、底物链与酶链的浓度分别为400 nmol/L与100 nmol/L时,探究了该方法的检出限及线性范围。该反应可在室温条件下3 min内完成,同时对铅离子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可以区分不同的金属离子,并且成功应用于新鲜鸡蛋及自来水中的铅离子定量分析,加标回收率为86.79%~113.32%。该研究设计的“Turn on”型铅离子检测传感器可于室温条件下进行一管混反应,无需扩增,反应迅速,为检测食品中的铅污染提供了一些思路。
    • 曾瑜; 谌委菊; 全珂; 雷艳丽
    • 摘要: 文章阐述了脱氧核酶的结构与分类,综述了脱氧核酶在重金属离子、食源性致病菌、微生物毒素、其他非法成分等食品有害物质检测中的应用进展,分析总结了脱氧核酶在食品有害物质实际检测中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了其在快速、现场检测中的发展前景。
    • 古宗利; 赵继宽; 刘树峰
    • 摘要: 自近30年前发现脱氧核酶以来,脱氧核酶已广泛应用于生物传感领域。电化学法、荧光、比色法、电化学发光、化学发光、光电化学等检测方法在基于脱氧核酶的生物传感器中广泛应用于生物样品方面的检测。主要讨论了现有的基于脱氧核酶的生物传感器的几种常见检测方法在检测生物样品方面的实际应用,并且讨论了几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并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
    • 刘健慧; 孙炜; 封龙宽; 田益玲; 檀建新
    • 摘要: G-四链体(G-quadruplex)是多聚鸟嘌呤(G)重复序列通过Hoogsteen氢键配对形成的由四链构成的非典型二级结构,可与氯化血红素(hemin)结合,形成具有类似过氧化物酶活性的脱氧核酶,可使其底物显色,或改变某些染料的荧光强度,起到生物传感器的作用.G-四链体作为功能性核酸,以其稳定、灵敏、特异性强等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主要综述了G-四链体的脱氧核酶特征、G-四链体的改造和修饰、G-四链体结构的诱导形成、其与核酸分析技术联用构建的多种检测方法及在检测方面应用的研究进展和趋势.
    • 陆伽颀; 叶泰; 徐斐; 曹慧; 袁敏; 于劲松; 阴凤琴; 吴秀秀
    • 摘要: 通过范德华力作用,将脱氧核酶(DNAzyme)和6-羧基荧光素(FAM)标记的底物链共修饰的金纳米粒子(AuNPs)负载于MnO2纳米片上,构建了一种自驱动DNA分子机器.乙酰胆碱酯酶(AChE)将其底物乙酰硫代胆碱(ATCh)转化为硫代胆碱(TCh)后,MnO2纳米片被降解为Mn2+,激活DNAzyme切割底物链的循环,使FAM远离AuNPs表面,导致溶液荧光增强.当AChE被有机磷农药(OPs)抑制时,分子机器无法被激活.采用透射电镜(TE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Zeta电位、动态光散射(DL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所制备的DNA分子机器进行表征,并对其性能进行优化.在最优条件下,将该探针用于有机磷农药敌敌畏(DDVP)的检测,线性范围为5~500μg/L,检出限为3.62μg/L(3σ).将此方法应用于生菜中DDVP的检测,加标回收率为96.5% ~104.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7% ~7.5%.
    • 毛瑜; 瞿昊; 郑磊
    • 摘要: 脱氧核酶是通过体外筛选技术得到的具有催化功能的单链寡核苷酸分子.随着体外筛选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脱氧核酶被筛选出来.其中,靶向细菌的具有RNA切割作用的脱氧核酶(RNA-cleaving DNAzyme,RCD)同时拥有分子识别和催化RNA裂解的功能,且具有设计灵活、易于制备和修饰、成本低廉等优势,在致病菌检测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为致病菌的早期发现和预防提供了全新的分子工具.本文系统总结了RCD在致病菌检测中的研究和应用,并对其面临的问题和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 王庆; 何雨秋; 王富安
    • 摘要: 脱氧核酶(DNAzymes)是一类人工合成的通过指数富集式配体系统进化技术(SELEX)筛选得到的具有催化功能的单链DNA分子.由于DNAzyme具有易于合成和修饰、化学结构稳定及催化活性高等优点,近年来在生物传感和医学诊断领域备受关注.对DNAzyme的活性进行调控是挖掘其多方面应用潜能的关键,灵活的活性调控方式将促进DNAzyme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本文综合评述了一些调控脱氧核酶活性的主要方法,并对其在生物医学分析领域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简要介绍.
    • 傅丽强; 陈启明; 吴素娟; 刘战民
    • 摘要: 目的 构建一种脱氧核酶(deoxyribozyme,DNAzyme)生物传感器用于比色法定量检测水源中的Hg2+污染物.方法 借助核酸外切酶I设计富含鸟嘌呤的功能核酸序列(HA-PS2.M),并对影响DNAzyme生物传感器响应效果的氯化血红素(hemin)浓度、K+浓度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ABTS]体积进行响应面优化.结果 成功构建了可用于比色法定性定量检测水源中的Hg2+污染物的DNAzyme生物传感器,Hg2+在25~500 nmol/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为0.9868,方法的回收率为98.96%~102.23%,相对标准偏差≤4.86%,检出限为3.5 nmol/L.结论 该DNAzyme生物传感器无需修饰、合成简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稳定性,适用于水源中Hg2+污染的检测.
    • 摘要: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智慧畜牧业创新团队在生物感知技术研究上取得新突破,为非特异性脱氧核酶生物传感器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了新方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传感器与执行器件:化学(Sensors and Actuators B:Chemical)》。
    • 于震; 曾祥岳; 孟涛; 葛磊; 杨新辉
    • 摘要: 目的 观察靶向Bcl-xL脱氧核酶对直肠癌细胞SW837辐射和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SW837细胞,以不同剂量X射线及不同浓度5-氟尿嘧啶(5-FU)处理48 h,以MTT法检测增殖抑制率最高的8 Gy X射线、20 mg/L 5-FU作为辐射和化疗剂量.将SW837细胞随机分为6组:转染对照组、转染辐射组、转染化疗组均染脱氧核酶DT882,对照组、对照辐射组、对照化疗组均不转染;转染48 h后,转染辐射组、对照辐射组均以8 Gy X射线处理48 h,转染化疗组、对照化疗组均以20 mg/L 5-FU处理48 h,转染对照组和对照组不处理.收集各组细胞,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Bcl-xL mRNA及蛋白,流式细胞术测算细胞凋亡率.结果 细胞中Bcl-xL mRNA及蛋白表达量对照组>对照辐射组、对照化疗组>转染对照组>转染辐射组、转染化疗组,细胞凋亡率对照组(3.41% ±1.22%)0.05.结论 靶向Bcl-xL脱氧核酶DT228可通过降低Bcl-xL表达的方式,提高直肠癌细胞SW837对X射线的辐射敏感性和对5-FU的化疗敏感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