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胰腺切除术

胰腺切除术

胰腺切除术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70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肿瘤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66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691796篇;相关期刊125种,包括临床肝胆病杂志、腹腔镜外科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15浙江省肿瘤外科学术年会暨首届钱江国际肿瘤外科高峰论坛、吉林省医学会第十二次普外科学术会议、第三届上海国际胰腺疾病论坛暨第十二次全国超声内镜学术研讨会等;胰腺切除术的相关文献由1101位作者贡献,包括苗毅、赵玉沛、牟一平等。

胰腺切除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66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91796 占比:99.95%

总计:692166篇

胰腺切除术—发文趋势图

胰腺切除术

-研究学者

  • 苗毅
  • 赵玉沛
  • 牟一平
  • 徐晓武
  • 田雨霖
  • 杨尹默
  • 王春友
  • 严加费
  • 周建平
  • 姜洪池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长莹; 刘玲珑; 苏旺; 李佳蓉; 陈明霞
    • 摘要: 胰腺癌是致死率极高的恶性肿瘤之一,5年生存率仅为9%,手术切除是患者长期生存的主要治疗手段,联合化疗的5年生存率可提高到50%。随着发病率、早期检出率逐年上升,接受手术切除术的患者逐渐增加。由于胰腺切除术的复杂性,国内仅局限于病死率、并发症、围术期治疗与护理的研究,忽略了患者生理功能、心理和社会功能、症状等与生活质量相关的感受。本文对胰腺癌术后生活质量现状以及干预策略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为临床实践以及未来研究方向提供了参考。
    • 崔蕾; 刘玲珑; 王剑剑; 俞惠萍; 孙青美; 苗毅; 方小萍
    • 摘要: 背景血糖紊乱是胰腺切除患者围术期常见问题。然而,目前国内开展的胰腺切除患者围术期血糖管理实践多以经验为指导,缺乏循证依据。目的总结胰腺切除患者围术期血糖管理的最佳证据。方法系统检索BMJ最佳临床实践、Up to Date、国际指南协作组、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世界卫生组织(WHO)、美国国立指南数据库(NGC)、美国糖尿病协会、英国国家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新西兰指南研究组、加拿大糖尿病协会、澳大利亚糖尿病协会、苏格兰校际指南网络(SIGN)、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INHAL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医脉通、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CNKI)、生物医学数据库(CBM),筛选关于胰腺切除患者围术期血糖管理的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12月。指南的质量评价采用国际AGREE协作组织2009年更新的AGREEⅡ量表。专家共识的质量评价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专家共识评价标准2017版。随机对照试验的评价采用Jadad评分量表。结果通过初步检索筛选出文献6637篇,最终纳入文献13篇,其中7篇为临床实践指南,4篇为专家共识,2篇为随机对照试验。评价结果显示,7篇临床实践指南中3篇总体质量评价为A级,剩下4篇为B级;4篇专家共识的质量评价在"观点与其他文献不一致的地方是否有合理解释?"条目的评价结果为"不清楚",其余条目的评价结果均为"是"。2篇随机对照试验均为高质量文献。共汇总了62条最佳证据,主要涉及围术期组织管理、入院评估及处理、血糖控制目标、血糖监测、术前血糖管理策略、术中血糖管理策略、术后血糖管理策略、危急状况处理以及出院指导9个方面。结论临床医务人员应根据总结的9个方面最佳证据(包括围术期组织管理、入院评估及处理、血糖控制目标、血糖监测、术前血糖管理策略、术中血糖管理策略、术后血糖管理策略、危急状况处理以及出院指导)为胰腺切除患者制定个体化、全程化的围术期血糖管理方案。
    • 李军; 陈功; 刘百慧; 董岿然; 郑珊; 肖现民
    • 摘要: 目的总结Frey手术治疗儿童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扩张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16例采用Frey手术治疗的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扩张患儿临床资料、手术治疗经过、围手术期并发症、手术效果及胰腺形态和功能。结果16例患儿中男5例,女11例;中位手术年龄7岁10个月。14例以腹痛为首发症状,1例因消瘦于体检发现,1例为低血糖发作;血清淀粉酶143.5~678.8 U/L;胰管扩张,直径2.6~12.2 mm;胰腺彩超、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增强CT提示胰管扩张、扭曲,胰腺萎缩伴周围纤维组织增生。16例均接受Frey手术,平均耗时186.1 min。10例术后第7天血清淀粉酶恢复正常,其中1例出现胰瘘,2周后自愈;1例出现梗阻性黄疸,经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后黄疸消失;1例出现胰尾部假性囊肿,行二次手术内引流后治愈。术后随访11个月至5年,平均42个月。10例腹痛症状消失,5例术后腹痛逐渐缓解,1个月后腹痛消失;血清淀粉酶逐渐恢复正常;生长发育较满意;1例术前胰腺严重萎缩,术前低血糖发作,术后腹痛仍有反复,血清淀粉酶时有升高,生长发育稍差,但血糖控制满意。所有患儿术后未出现胰腺外分泌功能恶化,无一例术后出血及肠梗阻等并发症。结论Frey手术治疗儿童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扩张症安全,疗效确切,能有效缓解症状。
    • 李永政; 杨健; 胡三元; 展翰翔
    • 摘要: 与胰腺术后其他并发症相比,乳糜漏发生率较低,但长期、大量乳糜漏可引起营养不良、免疫抑制、腹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胰腺术后乳糜漏的发生与术中淋巴结清扫所致的乳糜池或淋巴管损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等有关.因其临床特征不明显,诊断主要依靠引流液成分分析,现行诊断标准普遍采用国际胰腺外科研究小组专家共识标准,但该标准仅适用于孤立性乳糜漏,临床适用价值仍有争议.引流液成分分析和腹部CT检查是首选诊断方法,而淋巴管造影不仅可以明确渗漏部位,还具有治疗价值.乳糜漏的治疗通常采取阶梯式治疗策略,通畅引流、调整饮食、生长抑素药物等保守治疗可使多数患者痊愈,手术治疗较少使用,手术效果有待进一步考证.术中妥善结扎淋巴管,优化围手术期的管理措施,针对不同患者采用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可有效预防术后乳糜漏,促进患者康复.
    • 李刚; 蔡正华; 卢成林; 凡银银; 仇毓东; 包善华
    • 摘要: 目的 总结全胰切除术治疗胰腺疾病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9年10月期间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肝胆胰中心行全胰切除术的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分析其一般资料、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术后胰腺内外分泌功能及生活质量评估.结果 25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60.9±9.4)岁,16例为计划性手术,9例为非计划性手术.25例患者中胰腺癌15例(其中4例接受新辅助或转化治疗),弥漫性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6例,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结石3例,胰腺神经内分泌癌1例.术后共9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占36%(9/25).围手术期死亡1例,二次手术者1例.术后6个月(24例随访患者中2例死亡)空腹血糖水平(8.9±1.6) mmol/L,胰岛素用量(30.7±10.6)U/d,胰酶制剂用量(1.1±0.3)g/d.生活质量不低于术前水平.结论 对于部分胰腺疾病,行全胰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对于胰腺癌患者,全胰切除术的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刘军桂; 刘翔; 金奎; 曲霏; 牛珍洁; 陈琳; 梁彦利; 雷磊; 段伟宏
    • 摘要: 目的 探讨SPC三角概念对胰腺肿瘤患者手术的价值探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完成的7例胰腺颈部肿瘤患者,均行手术切除,并对"SPC三角"彻底清扫切除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观察.结果 所有患者均达到R0切除,所有患者无围术期死亡,发生A级胰瘘4例,B级胰瘘1例,C级胰瘘1例,除1例全胰腺切除患者需外源胰岛素替代外,其余6例均血糖正常,无腹泻表现.结论 SPC三角概念的提出及清扫切除标准对胰腺肿瘤的外科治疗给出了建议,但是否有真正的意义,还需要更多临床实践来证实.
    • 郭诗翔; 王槐志
    • 摘要: 保留十二指肠、胆总管、Oddi'氏括约肌的胰头整块全切除术(DCOPPHTR).这个术式是基于我们对慢性胰腺炎病理改变的新发现和对胰腺解剖结构的深刻理解.因此这个术式打破了Beger术式的原理,是一个新的手术方式.要点如下:(1)采用Kocher手术从后腹膜游离胰头直到看见肠系膜下静脉.(2)沿肠系膜上静脉解剖,结扎Henle干.(3)解剖胃十二指肠动脉,暴露门静脉主干.(4)切断胰颈前缝合胰腺上下缘、结扎切除线的近端以减少出血.(5)在胰腺勾突注水,沿胰腺实质解剖,确保不损伤胰腺后被膜.(6)沿着十二指肠和胰头之间的疏松结缔组织解剖,结扎到胰头的小动脉分支.(7)沿胰腺实质和胆总管之间解剖,切断主胰管,用5-0普理灵线连续缝合其残端.(8)胰腺吻合采用胰管对黏膜的吻合方式.
    • 方小萍; 崔蕾; 俞惠萍; 孙青美; 刘秋菊; 刘长莹; 苗毅; 王荣
    • 摘要: 目的探讨胰腺切除术后患者低血糖发生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实施预防护理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选取319例胰腺切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疾病信息以及血糖相关资料,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41例(12.9%)患者术后发生低血糖。年龄≥65岁(OR=2.612),BMI<18.5(OR=5.849)、18.5~23.9(OR=3.584),有卒中史(OR=5.617)是胰腺切除术后患者低血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临床医护人员需关注胰腺切除术后患者低血糖发生情况,尤其对高龄体质量正常或偏瘦以及存在卒中史患者。临床工作中应全面且动态评估患者病情,及时预防和处理患者低血糖的发生。
    • 牙学强; 刘建华; 杜成旭; 苏明浩; 王文斌
    •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远端胰腺切除术后胰瘘形成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所有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接受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发生胰瘘和未发生胰瘘患者性别、年龄、术中失血量、胰腺残端处理方法、体质量指数(BMI)、胰腺质地、白蛋白等指标的差异,单因素分析确定其与胰瘘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胰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93例患者,其中男性33例,女性60例,年龄(49.23±15.62)岁,范围16 ~76岁.术后胰瘘发生率为34.4%(32/93).在单因素分析中,BMI(x2 =4.515,P =0.034)、胰腺质地(x2=3.891,P=0.049)、术前血清白蛋白(t=2.644,P=0.010)以及白蛋白差异(t=-2.293,P=0.024)与术后胰瘘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术前白蛋白低(OR=0.551,P<0.001)、白蛋白差异大(OR=1.542,P<0.001)、BMI≥25 kg/m2(OR=3.303,P=0.035)、胰腺质地软(OR=3.065,P=0.049)是胰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术前白蛋白较低者应改善其营养状况,BMI≥25 kg/m2、胰腺质地软的患者要警惕术后胰瘘的发生.
    • 方小萍; 崔蕾; 俞惠萍; 孙青美; 刘秋菊; 刘长莹; 苗毅; 王荣
    • 摘要: 目的 探讨胰腺切除术后患者低血糖发生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实施预防护理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319例胰腺切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疾病信息以及血糖相关资料,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41例(12.9%)患者术后发生低血糖.年龄≥65岁(OR=2.612),BMI<18.5(OR = 5.849)、18.5~23.9(OR = 3.584),有卒中史(OR= 5.617)是胰腺切除术后患者低血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 临床医护人员需关注胰腺切除术后患者低血糖发生情况,尤其对高龄体质量正常或偏瘦以及存在卒中史患者.临床工作中应全面且动态评估患者病情,及时预防和处理患者低血糖的发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