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胆道手术

胆道手术

胆道手术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1294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42篇、会议论文32篇、专利文献679654篇;相关期刊481种,包括浙江临床医学、河南外科学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31种,包括2014全国内镜微创保胆高峰论坛、2014年肝胆胰外科张家港学术论坛暨第26届全国肝胆胰外科学术经验交流会、中国医院协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十三届学术会议等;胆道手术的相关文献由2548位作者贡献,包括田伏洲、陆松春、刘俊英等。

胆道手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42 占比:0.18%

会议论文>

论文:3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79654 占比:99.81%

总计:680928篇

胆道手术—发文趋势图

胆道手术

-研究学者

  • 田伏洲
  • 陆松春
  • 刘俊英
  • 张宁
  • 李涵
  • 杨俊杰
  • 谢春茂
  • 刘永雄
  • 刘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钱剑锋; 秦凯; 金佳斌; 彭承宏
    • 摘要: 机器人手术自21世纪问世以来已成为微创手术的代表,并得到迅速发展。肝胆胰手术难度大,往往涉及复杂的解剖、消化道重建及精细的血管吻合,这导致其微创手术的发展相对缓慢,而机器人手术则可打破这一局面。如何拓宽机器人手术的适应证并进一步发展机器人手术技术则是未来外科发展的重要方向。本综述针对机器人手术在肝胆胰外科中的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进行总结及展望。
    • 李昊楠; 王静; 郑晶晶; 沈江伦; 丁梅
    • 摘要: 目的 观察硬膜外阻滞麻醉胆道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清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变化,并探讨三者与胆心反射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唐山市协和医院硬膜外阻滞麻醉胆道手术患者120例,检测围术期血清ET-1、NO、GSH-Px水平;根据是否发生胆心反射将患者分为发生组、未发生组,比较两组麻醉前血清ET-1、NO、GSH-Px水平及其他可能影响因素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胆心反射发生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血清ET-1、NO、GSH-Px单独及联合预测胆心反射发生的价值。结果 麻醉前,麻醉后,牵拉、分离胆囊时血清ET-1水平呈降低趋势(P<0.05),GSH-Px水平呈升高趋势(P<0.05);与麻醉前比较,麻醉后患者血清NO水平升高(P<0.05),牵拉、分离胆囊时NO水平降低(P<0.05);与麻醉后比较,牵拉、分离胆囊时NO水平降低(P<0.05)。120例患者发生组49例,未发生组71例。发生组年龄≥60岁、高血压、心电图结果异常、冠脉供血不足占比均高于未发生组,血清ET-1、GSH-Px水平均高于未发生组,血清NO水平低于未发生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电图结果异常,麻醉前ET-1、GSH-Px水平高,NO水平低是胆心反射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ROC结果显示,血清ET-1、NO、GSH-Px预测胆心反射发生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58.57pg/mL、25.81μmol/L、143.64U/L,三者单独及联合预测的AUC分别为0.794、0.822、0.781、0.835。结论 血清ET-1、NO、GSH-Px在硬膜外阻滞麻醉胆道手术患者围术期均发生明显变化,三者联合检测对术中发生胆心反射的预测价值较高。
    • 陈涛; 倪维; 唐佳; 陈霞
    • 摘要: 目的总结胆管出血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9例胆管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胆管出血的原因为胆道取石术后5例、超声下肝穿刺术后1例、胆道结石伴感染1例、胆管肿瘤1例、肝硬化失代偿期1例。9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右上腹及上腹部疼痛)、黑便及呕血,血常规检查为贫血8例、谷丙转氨酶升高6例、谷草转氨酶升高8例、总胆红素升高8例、碱性磷酸酶升高8例。9例患者中行腹部超声检查5例、胃镜检查4例、腹部CT检查5例,均明确诊断为胆管出血。5例患者采用禁食、抗感染及抑酸等保守治疗,其中4例痊愈、1例死亡;4例患者行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介入栓塞术,其中3例止血成功、1例在治愈后2个月再次出现胆管出血。结论胆管出血的主要临床表现有腹痛、黑便及呕血。医源性胆管出血是目前临床胆管出血的主要类型。消化道内镜及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胆管出血。禁食、抗感染及抑酸等保守治疗或介入栓塞术治疗胆管出血效果较好。
    • 张北艳; 张艳梅
    • 摘要: 目的探讨叙事护理模式在胆道术后T管引流期间的应用对于患者心理状态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胆道术后T管引流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叙事护理模式)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各4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遵医行为优良率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胆道术后T管引流期间,应用叙事护理模式,能够减少或消除患者的消极、负面情绪,改善其心理状态,引导其自觉遵医,便于各项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 梁力建
    • 摘要: 胆道外科手术是在狭小的空间中完成的难度较大的手术,由于胆道周围有丰富的重要血管,与周围脏器关系密切,暴露较困难,容易发生手术意外,造成不必要的并发症。因此认识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做好预防,是每一个肝胆外科医生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此文根据作者多年的临床实践,就胆道外科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从类型、原因、处理及预防提出了作者的看法。特别强调:注意防止电热器械的损伤,熟悉正常的胆道解剖和解剖的变异,注意合理的胆肠吻合方法,根据术中的实际情况修改手术方案,一旦出现并发症时把握再次处理的时机。尽管胆囊切除是简单的治疗胆囊疾病的方法,但仍需牢记胆囊切除术在解剖学上以其貌似“简单”而确实存在巨大的风险,随时提高警惕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 蔡鲤香; 陈民为; 黄伟
    •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多点肋缘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对胆道术后患者康复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胆道手术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全身麻醉诱导后给予多点肋缘下TAP阻滞,对照组全身麻醉诱导后给予单点肋缘下TAP阻滞。比较两组患者麻醉相关指标及术后康复、镇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去氧肾上腺素、麻黄碱使用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6.56、6.26、6.77、16.98,P均<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 h、2 h、6 h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7.49、9.26、8.05,P均<0.05)。观察组术后24 h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按压次数少于对照组,首次镇痛按压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7.22、14.84、-26.39,P均<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卧床、首次排气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5.04、4.78、4.46,P均<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多点肋缘下TAP阻滞用于胆道手术,术后镇痛效果较佳,康复时间短,术后短期疼痛控制效果良好。
    • 程波涛; 冯锦希
    • 摘要: 目的:研究用常规胆道镜手术+液电碎石术治疗胆管结石的效果及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1年8月期间在重庆市东南医院接受胆道手术的68例胆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胆道镜手术,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常规胆道镜手术+液电碎石术,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结石取净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结石取净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常规胆道镜手术+液电碎石术治疗胆管结石可取得良好的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 张海源
    • 摘要: 目的 研究二次胆道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中应用腹腔镜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4月期间在赤峰市医院就诊的5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行二次胆道手术治疗,采用随机数表分组法,分成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结石取出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消化系统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在二次胆道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中应用效果显著,能明显缩短手术治疗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使患者尽快康复出院,缩短住院时间.且该手术还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安全性较高,值得各大医院应用.
    • 刘豪; 乔师师
    • 摘要: 目的 探讨胆道手术后腹腔复杂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10—2018-10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的89例开腹行胆道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5例术后发生腹腔复杂感染.收集腹腔引流液进行细菌学鉴定和体外抗生素敏感性测定,分析影响胆道手术后腹腔复杂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35例患者中,18例患者应用敏感药物治愈,12例行腹腔穿刺引流等综合治疗后顺利恢复,4例经二次手术痊愈,1例因严重腹腔感染自动放弃治疗.细菌培养显示铜绿假单胞菌最常见,占14.9%(7/47).药敏试验显示革兰氏阳性菌9株,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均100%敏感;革兰氏阴性菌37株,对各种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耐药.敏感性较高的三种抗生素分别是亚胺培南(86.4%)、厄他培南(81.1%)、多黏菌素B(81.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手术时间、是否合并糖尿病是腹腔复杂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者术后发生腹腔复杂感染的风险是年龄<60岁者的4.068倍(P=0.022),手术时间≥4 h者术后发生腹腔复杂感染是手术时间<4 h者的8.318倍(P=0.003),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发生腹腔复杂感染的风险是不合并糖尿病患者的19.497倍(P<0.001).结论 高龄、手术时间、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胆道相关疾病术后更易发生腹腔复杂感染.胆道手术后腹腔复杂感染病情复杂多变,需要充分引流,合理应用抗生素等综合治疗.
    • 熊国珍
    • 摘要: 目的:研究胆道手术中并发十二指肠损伤患者的术后护理.方法:选取2020年1-9月进行手术治疗的胆道疾病患者30例,分析病历资料及术后护理措施.结果:胆道手术中并发十二指肠损伤患者30例中,并无其他并发症感染,均顺利治愈出院.结论:通过加强对患者的病情监测,提前做出预判,进行预见性护理和相应的感染以及心理护理等,可以对患者并发十二指肠损伤的症状及时进行有效处理,防止患者病情的恶化,并促进患者康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