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职业满意

职业满意

职业满意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3年内共计143篇,主要集中在预防医学、卫生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3篇、专利文献2136篇;相关期刊50种,包括校园心理、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等; 职业满意的相关文献由475位作者贡献,包括余善法、刘彦慧、谷桂珍等。

职业满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3 占比:6.27%

专利文献>

论文:2136 占比:93.73%

总计:2279篇

职业满意—发文趋势图

职业满意

-研究学者

  • 余善法
  • 刘彦慧
  • 谷桂珍
  • 周文慧
  • 刘晓虹
  • 娄继权
  • 王霞
  • 赵琦
  • 万红
  • 刘婷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辉
    • 摘要: 澳大利亚全科医生学会(RACGP)在10月初举行了一次“全科医学危机峰会”,召集澳大利亚全国的全科医学专家及医疗保健服务各方面的利益相关者,分别就全科服务需要的资助模式、全科医生队伍人才流失的解决方案、有效地收集和使用数据3个议题进行圆桌会议活动,期待通过利益相关者的充分沟通和讨论,寻找克服困难和进一步发展全科医学的解决方案。本文基于此次峰会的背景和内容,对国际全科医学发展的态势及原因进行分析,以期让中国同行了解世界全科医学的前沿与进展。
    • 蒋军; 林岚; 邓婉君; 夏欧东
    • 摘要: 目的 了解当前“儿科医生荒”背景下医学生儿科医师职业认同现状及相关对策。方法 在2020年1—4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对九所医学院校共1 406名大学一年级至五年级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儿科医师职业认同问卷调查。结果 医学本科生儿科医师职业认同总均分为(3.24±0.62)分,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行为、职业承诺、职业期望和职业价值观六个维度得分均高于中间值(P<0.05);不同年级[(3.45±0.58)分,(3.42±0.54)分,(3.21±0.53)分,(2.97±0.61)分,(2.89±0.70)分)]、专业[(2.95±0.66)分,(3.47±0.48)分]的医学本科生在儿科医师职业认同总均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专业和年级医学生在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行为、职业承诺、职业期望和职业价值观六个维度得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学本科生职业认同水平高于一般认同水平,但仍有上升空间,社会各相关方可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医学生儿科医师职业认同。
    • 罗晓; 何茜; 李海冰; 涂丽; 张海玲; 穆琼
    • 摘要: 背景我国基层全科医生的离职意愿较高,调查其离职意愿并分析影响因素,可以为减少基层卫生人才流失提供思路。目前,完成“5+3”模式(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养的订单定向医学毕业生逐步履约进入基层工作,而针对该部分全科医生离职意向的研究相对较少。目的调查贵州省“5+3”模式订单定向医学毕业生回归基层工作后的离职意愿及影响因素,为完善吸引卫生人才留任、建设基层全科医生队伍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以贵州省截至2020年底已完成“5+3”模式培养并履约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2015—2017级订单定向医学毕业生为研究对象。于2021-01-20至2021-02-10对其开展电子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毕业生的一般情况、职业满意度、离职意愿、服务期满后职业方向。共回收问卷347份,其中有效问卷311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9.6%。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全科医生离职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贵州省“5+3”订单定向医学毕业生的整体离职意愿得分为(3.98±0.98)分,具有离职倾向者229例(73.6%)。不同性别、单位地理位置、每日工作量者的离职意愿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单位负责人对待下属的方式、在工作中获得的成就感、对当前收入满意程度、家人对工作的支持程度、当地激励政策执行程度是“5+3”订单定向医学毕业生离职意愿的影响因素(P<0.05)。服务期满后,计划留任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者12例(3.9%),计划去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者21例(6.7%),计划离开基层去上级医院工作者196例(63.0%),计划攻读全日制硕士学位者60例(19.3%)。结论贵州省“5+3”模式订单定向医学毕业生的离职意愿较高,预计服务期满后基层全科人才流失较多,需从提高收入、重视全科医生心理需求、优化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发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全科宣传等方面着手改善。
    • 陈婷婷; 叶征; 郑淑萍; 王晓燕; 刘心怡
    • 摘要: 目的 调查上海市普陀区家庭医生工作满意度及职业倦怠现状.方法 于2019年11-12月面向普陀区家庭医生开展问卷调查,将完成问卷符合要求的164名家庭医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工作满意度、职业倦怠的问卷调查;将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参加过规范化培训分为规培组(103人)和非规培组(61人),比较两组家庭医生的一般情况、工作满意度及职业倦怠情况,分析影响工作满意及导致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结果 家庭医生的总体工作满意度得分为(116.6±15.2)分,处于一般水平.规培组家庭医生工作满意的比例高于非规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7%(9/103)比3.3%(2/61),x2=9.759,P=0.007].年龄(r=-0.161,P=0.039)、工作年限(r=-0.204,P=0.009)和职称(r=-0.217,P=0.005)是影响家庭医生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工作满意程度与职业倦怠的3个维度情绪耗竭(r=-0.202,P=0.010)、个人成就感(r=-0.158,P=0.043)、去人格化(r=-0.193,P=0.013)呈负相关.结论 上海市普陀区家庭医生工作满意度不高、存在职业倦怠,建议建立合理工作制度、优化流程、提高待遇,加强家庭医生心理建设.
    • 赵小云; 崔斌; 薛桂英
    • 摘要: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65名义务教育段教师进行调查,以考察薪酬制度知觉、工作重塑与职业满意的关系.结果发现:较高比例的教师对薪酬制度、职业满意的评价不够积极,多数教师自评能够在工作中进行工作重塑;薪酬制度知觉与工作重塑、职业满意之间呈正相关,竞争性与回馈性知觉显著预测教师的职业满意;激励性与回馈性知觉显著预测教师的工作重塑;工作重塑在薪酬制度知觉与职业满意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 贺春香; 龚放; 谢波
    • 摘要: 背景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5部门于2010年启动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截至目前已为中西部乡镇卫生院培养了近5.7万名订单定向生,从规模上实现了为中西部每家乡镇卫生院培养1名从事全科医疗本科医学生的"全覆盖".订单定向医学生在基层的工作和生活现况,以及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对订单定向生的评价,是值得进一步关注的问题.目的 了解重庆市2010级首届订单定向生在基层的工作和生活情况,进而为订单定向生的培养与使用提供建议.方法 于2019年8—12月,以重庆市2010级完成5年本科医学教育、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履约到基层工作的首批订单定向生为调查对象(n=160),采用研究组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调查其工作单位情况、薪酬待遇、服务期满后的工作计划、生活状况及面临的困难、对基层工作满意度等.另分别对重庆市永川区、南岸区、梁平区、黔江区订单定向生所在区(县)卫生健康委相关管理人员、签约乡镇卫生院的院负责人和中层管理人员共38人开展焦点小组访谈,主要访谈其对首届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的评价、影响订单定向生"扎根基层"的因素及培养建议等.结果 最终回收有效调查表121份(75.6%).工作方面:43例(35.5%)订单定向生所在工作单位已设立全科医学科/全科诊室;16例(13.2%)在工作单位从事全科岗位;98例(81.0%)月收入<6000元;97例(80.2%)已通过中级职称考试,但其中的90例(92.8%)尚未被聘为主治医师;81例(66.9%)近一年未参加过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学术会议;对于服务期满后的工作计划,66例(54.6%)表示不清楚,5例(4.1%)计划继续留在基层工作.生活方面:21例(17.4%)订单定向生表示单位提供免费周转房,93例(76.9%)认为单位不能为其解决部分实际困难.对基层工作的满意度方面:86例(71.1%)订单定向生对个人收入不满意,57例(47.1%)对工作岗位和承担任务不满意,24例(19.9%)对个人工作业绩不满意,22例(18.2%)对单位领导重视程度不满意.访谈结果显示:订单定向生在基层工作单位展现出较强的学习能力,综合素质较高,但收入欠佳;受多种因素影响,订单定向生长期服务基层的意愿不强;建议高校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单位加强对订单定向生思想方面的引领,同时加强订单定向生与签约单位的沟通.结论 首届订单定向生在乡镇卫生院的工作满意度不高,基层单位对订单定向生重视程度不足,订单定向生培养模式和签约单位的需求"脱节".教育培训单位应该进一步完善订单定向生培养模式,相关政府部门须全面落实薪酬及职称晋升等相关待遇,使订单定向生能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
    • 李新; 秦刚; 李珊珊; 范素芳
    • 摘要: 目的 基于扎根理论探讨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方法 以"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为主题词,对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发表在中国知网的文献进行检索,共获取33篇文献.利用NVivo11.0软件对33篇文献进行质性分析,得到影响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的主类属并在此基础上整合作用机制模型.结果 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被归纳形成工作生态、医院管理、基础保健、职业认知、个体特征、外部环境6个一级节点.其中,工作生态是直接影响因素;医院管理是关键影响因素,通过作用于工作生态发挥影响;基础保健是保障因素,受工作生态影响发挥作用;职业认知是内在驱动因素,个体特征是内在不可控因素,外部环境是外在不可控因素.结论 为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应优化工作生态,推动医院管理创新,保障健康安全,注重职业价值观内化.
    • 宋青; 杜雪平
    • 摘要: 为了解北京市西城区社区全科医生工作现况及满意度,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于2016年9-10月对北京市西城区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619名在岗全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人员基本情况,对工资收入、绩效考核、执业和办公环境、设备配备、职称晋升和培训等满意率,受尊重程度及希望改善的工作相关内容.结果 显示,全科医生对工资收入、绩效考核、执业环境、办公环境、设备配置、职称晋升和培训等方面的综合满意率为80.0%(495/619).其中,对工资收入的满意率最低(43.5%,269/619),对培训学习的满意率最高(94.3%,584/619).全科医生认为受患者尊重的比例93.2%(577/619),受社会尊重比例为80.0%(495/619).全科医生最希望改善的方面是提高个人收入(95.6%,592/619)和提高工作能力(44.3%,274/619).提示在未来的医疗改革中,要尽可能提高全科医生与其工作价值相匹配的收入,进一步提高全科医生综合满意率,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卫生服务.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