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结冰风洞

结冰风洞

结冰风洞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72篇,主要集中在航空、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2篇、会议论文23篇、专利文献8556篇;相关期刊33种,包括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标准科学、低温工程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首届临近空间飞行器学术会议、中国空气动力学会测控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六次全国学术交流会、2014航空试验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等;结冰风洞的相关文献由289位作者贡献,包括易贤、张平涛、熊建军等。

结冰风洞—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2 占比:0.95%

会议论文>

论文:23 占比:0.27%

专利文献>

论文:8556 占比:98.79%

总计:8661篇

结冰风洞—发文趋势图

结冰风洞

-研究学者

  • 易贤
  • 张平涛
  • 熊建军
  • 赵照
  • 郭龙
  • 王梓旭
  • 郭向东
  • 柳庆林
  • 赖庆仁
  • 倪章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赵照; 熊建军; 冉林; 郭向东; 李自雨
    • 摘要: 温度是结冰风洞重要的测量参数,"有线式"温度传感器因需长距离布线存在一定局限性,为了提高温度测量的效率,文中设计了一种基于ZigBee技术的结冰风洞温度无线测量系统。温度测量装置采用CC2530驱动Max31865芯片实现对Pt100铂电阻温度信号的采集,通过ZigBee无线网络将温度数据传送给连接到监控主机的协调节点,设计温度采集软件,实现了测温点温度信号的采集、存储与处理,并将该温度测量系统应用于结冰风洞试验中。经实际应用表明,基于ZigBee技术的温度无线测量系统在结冰风洞试验中应用良好,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在-20~0°C范围内的精度可达到0.6°C。
    • 陈舒越; 郭向东; 陈晨; 刘森云; 赖庆仁
    • 摘要: 目的研究平台环境差异对喷雾液滴粒径造成的影响。方法分别在喷嘴测试台、直流吸气式风洞、闭口回流式结冰风洞等3种测试平台上开展喷雾液滴粒径测量,并将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各平台喷雾d_(MVD)随水气压变化的规律性都较好,d_(MVD)随着水压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气压的增大而减小。对于d_(MVD)≤30μm的工况,3种测试平台的d_(MVD)测量结果接近,但粒径分布存在差异。对于d_(MVD)>30μm的工况,直流吸气式风洞和闭口回流式结冰风洞喷雾的d_(MVD)都比喷嘴测试台大,粒径分布向大颗粒方向偏移。结论气流温度、速度、环境湿度、湍流度以及平台构型等环境因素均对喷雾液滴粒径产生影响,多因素耦合作用使得闭口回流式结冰风洞液滴的蒸发、碰撞合并、破碎等行为都更强烈,从而造成了其与喷嘴测试台、直流吸气式风洞喷雾的粒径特性存在差异。
    • 张兴焕; 张平涛; 彭博易贤
    • 摘要: 为提高结冰风洞的试验效率和流场品质,需建立温度快速预测方法以及提高风洞温度场均匀性。针对结冰风洞换热器出口气流温度建立了基于机器学习的预测模型,为解决真实场景下数据量小的问题,采用变分自编码器(VAE)进行数据增强,后采用遗传算法优化XGBoost方法建立最终的温度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已建立预测模型对风洞温度场均匀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模型预测的换热器出口气流温度与真实值的平均绝对误差(MAE)约为0.60°C,R^(2)分数约为98.38%;试验风速、模拟高度以及回气压力等工况参数对温度场均匀性均有一定影响。
    • 张兴焕; 张平涛; 彭博; 易贤
    • 摘要: 结冰风洞是开展飞行器结冰与防除冰研究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制冷系统通过调节压缩机吸气压力实现风洞内气流温度的精确控制,吸气压力控制及降温方式影响着风洞的试验效率。为实现压缩机吸气压力的准确预测,本文采用自适应粒子群算法优化后的支持向量回归(APSO–SVR)建立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多层感知机(MLP)神经网络建立分析模型,研究试验工况参数对风洞降温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压缩机吸气压力的预测值与试验值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EMAP)低于4%,均方误差(E_(MS))低于0.003;影响风洞降温速率的工况参数主要有气流压力、试验风速、压缩机吸气压力和换热器出口初始温度,其中,压缩机吸气压力对降温速率的影响是最显著的。
    • 赵照; 熊建军; 张平涛; 冉林; 李自雨
    • 摘要: 为了实时获取结冰风洞喷雾耙温度场数据,需要采用温度传感器采集温度信号,传统的热电阻式温度传感器需要连接大量长距离线缆,占用大量喷雾耙内部空间;为提高温度场测量的质量效率,对基于分布式光纤测温的结冰风洞喷雾耙温度场测量技术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喷雾耙温度场测量概况,研究了分布式光纤测温方法;其次,设计了U型光纤布线方法,建立基于分布式光纤测温的结冰风洞喷雾耙温度场测量系统;最后,实现了20层喷雾耙温度场全局测量,并对喷雾耙温度场分布进行了详细分析;经实际应用表明,喷雾耙温度场测量系统可为喷雾耙电加热系统提供了温度反馈,大大提高了温度场测量效率.
    • 郭向东; 柳庆林; 赖庆仁; 杨升科; 赵照
    • 摘要: 大型结冰风洞气流场适航符合性是大型结冰风洞适航应用的先决条件.为验证3 m×2 m结冰风洞气流场适航符合性,首先建立了结冰风洞气流场适航符合性验证方法,然后针对主试验段构型,开展了气流场适航符合性验证试验,考察了试验段气流速度和喷嘴干空气射流对流场特征参数(气流速度、气流偏角和气流湍流度)的影响,最后评估了试验段内气流场品质,获得了结冰风洞气流场控制包线.结果表明:喷雾耙结构会影响试验段内气流速度和气流偏角空间分布形态,进而导致了非均匀峰值区的形成;增大试验段气流速度会改善气流场品质,但喷嘴干空气射流会显著恶化试验段气流速度低于60 m/s的气流场品质;3 m×2 m结冰风洞主试验段气流场品质在主要试验速度范围内均满足适航审定要求.
    • 赵照; 熊建军; 冉林; 何苗
    • 摘要: 结冰风洞试验过程中,喷雾耙内气体温度传感器出现故障会导致数据缺失.结冰风洞喷雾供气系统是高耦合度的热力系统,喷雾耙供气温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很难用准确的物理模型描述.文中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方法消除喷雾耙供气温度相关影响因素变量间的数据冗余,建立以喷雾耙入口温度、喷雾耙供气压力、风洞内部环境温度及喷雾耙供气温度延迟量为输入和喷雾耙供气温度为输出的动态神经网络异常数据重构模型,提出了序列排序与并行排序的数据训练方法,应用训练后的模型对喷雾耙供气温度单点异常与长期异常数据进行重构,并与真实值作对比.结果表明,采用并行排序的动态神经网络能够准确地实现喷雾耙供气温度数据重构,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
    • 战培国
    • 摘要: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格伦研究中心拥有世界最完备的飞机结冰研究试验设备体系.本文归纳总结了NASA结冰设备体系组成,主要包括IRT风洞、PSL-3发动机实验舱、"双水獭"结冰研究飞机、数值计算工具和基础研究风洞等;阐述了IRT风洞和PSL-3发动机试验舱两座核心设备结冰模拟能力发展情况;分析了NASA结冰研究设备能力拓展策略.研究表明,NASA已从过冷小水滴为代表的传统结冰研究向过冷大水滴和以冰晶为代表的现代结冰研究发展;同时,NASA结冰试验设备体系也进入以IRT风洞和PSL发动机实验舱为核心的双核心时代.本文旨在为国内飞行器结冰研究领域设备体系发展提供参考.
    • 冉林; 熊建军; 赵照; 左承林; 易贤
    • 摘要: 针对飞机部件周期控制律电加热防除冰的应用,提出基于机器学习以预测电加热防除冰表面温度的变化趋势.依靠大型结冰风洞及其电加热防除冰控制系统完成防除冰试验,获得有效的试验数据,以通、断电周期为分割单元,将试验数据划分成验证集和训练集.根据电热防除冰过程的换热情况,构建样本的特征参数,利用机器学习的有监督学习方式,选择KNN近邻回归算法和局部线性加权回归算法预测温度变化率,再转换为温度,得到的温度变化与测量数据的线性相关性达到80%以上的高相似度结果,表明使用机器学习可快速预测电热防除冰部件的表面温度变化趋势,且不同的回归算法针对模型不同测温点位置的预测效果存在差异.
    • 熊建军; 冉林; 赵照; 张鸿健; 李自雨
    • 摘要: 结冰是飞机的重大安全隐患,结冰风洞是研究飞机结冰与防除冰的地面试验设备,飞机模型安装在试验段转盘上,通过精确控制转盘带动模型旋转模拟姿态变化;研制了适用于低温、低气压、高湿度环境的转盘机械机构;设计了以317T-CPU、IM174模块和交流伺服的转盘控制系统总体方案,开发了功能完善的转盘监控软件;通过参数优化、主从偏差控制和全闭环位置控制,实现了3个试验段5套转盘机构单转盘、上/下或左/右转盘高精度同步控制;解决了特殊环境下转盘控制系统运行维护问题.转盘控制系统运行超过8年,转盘角度范围±180°,转盘角度和同步控制精度不低于0.02°,各项技术指标达到设计要求,保证了结冰风洞各项试验任务顺利完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