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红鳍东方鲀

红鳍东方鲀

红鳍东方鲀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321篇,主要集中在水产、渔业、动物学、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1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17850篇;相关期刊68种,包括海洋与湖沼、生物技术通报、动物营养学报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七次全国动物生物技术学术研讨会暨新疆畜牧科学院第六次学术年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中国动物学会鱼类学分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第十三次全国畜禽遗传标记研讨会等;红鳍东方鲀的相关文献由736位作者贡献,包括王秀利、姜志强、仇雪梅等。

红鳍东方鲀—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1 占比:1.22%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17850 占比:98.73%

总计:18079篇

红鳍东方鲀—发文趋势图

红鳍东方鲀

-研究学者

  • 王秀利
  • 姜志强
  • 仇雪梅
  • 刘圣聪
  • 孟雪松
  • 刘鹰
  • 张涛
  • 梁萌青
  • 卫育良
  • 徐后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晨诗; 黄馨笛; 崔晓玉; 倪萍; 叶仕根; 王华; 高东旭; 雷威
    • 摘要: 为探讨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感染对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基因DNA甲基化的影响,试验选用体质量为(100.5±10.8)g的红鳍东方鲀,设对照组和感染组(哈维氏弧菌浓度为10^(7) cfu/mL),鱼体在菌液中浸泡12 h后转移到无致病性病原的干净海水中继续饲养7 d,然后进行样品采集,检测红鳍东方鲀脾脏的病理变化、IL-6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及其启动子区域DNA甲基化变化。结果表明:发病组红鳍东方鲀脾脏有大量坏死灶,未发病组无明显坏死灶;发病组脾脏IL-6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未发病组(P0.05);未发病组IL-6基因启动子区域DNA甲基化水平明显高于发病组(P<0.05)。研究表明,哈维氏弧菌感染后,红鳍东方鲀表现出不同的抗病能力,且抗病能力不同的红鳍东方鲀在IL-6基因启动子区域DNA甲基化水平存在明显差异。
    • 孙永欣; 马淑慧; 王庆志; 任同军; 都兴范; 李树英
    • 摘要: 利用柞蚕蛹体外诱导产生抗菌活性物质的特性,制备柞蚕免疫蛹粉作为饲料添加剂,考察其对(58.52±2.07) g红鳍东方鲀幼鱼生长、免疫力和抗病力的影响。试验共分5组:基础饲料组作为空白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5%、1.0%和2.0%免疫蛹粉作为试验组,另设定1.0%普通蛹粉作为对照组,试验周期共30 d。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免疫蛹粉添加量增加,3个添加组红鳍东方鲀质量增加率也随之提高,与空白组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其中1.0%和2.0%组显著高于空白组和对照组(P<0.05);随着饲料中免疫蛹粉添加量增加,其对红鳍东方鲀血清免疫指标影响各异,其中0.5%免疫蛹粉组酸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空白组和对照组(P<0.05),1.0%组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空白组和对照组(P<0.05),2.0%组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空白组和对照组(P<0.05)。体内注射致病菌考察免疫保护率,结果表明,空白组的7 d累计死亡率为100%,红鳍东方鲀摄食免疫蛹粉后明显提高免疫保护率,其中0.5%组最高,达50%。综上,饲料添加0.5%免疫蛹粉对提高红鳍东方鲀质量增加率、免疫力和抗病力的效果最好,可用于实际生产养殖。
    • 姜洁明; 沈旭芳; 刘鹰; 张琦; 周慧婷; 王佳; 闫红伟; 王辰奇; 刘奇
    • 摘要: 为查明性别分化相关基因在红鳍东方鲀性别分化关键时期的表达规律,以孵化后40、60、80 d的红鳍东方鲀幼鱼为试验对象,对性腺进行组织学观察,并对采样个体进行遗传性别鉴定,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的方法研究amhr2、dmrt1、gsdf、cyp19a1a、foxl2、dnmt1基因在遗传型为XX(雌性)和XY(雄性)幼鱼性腺中的表达规律。结果显示,上述基因的表达呈现出明显的性别二态性,其中amhr2基因在孵化后40、60 d XX和XY个体性腺中的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在孵化后80 d的XX个体性腺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在XY个体性腺中的表达量(P0.05),但在孵化后80 d时XY个体性腺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XX个体性腺中的表达量(P<0.05)。研究结果表明,dmrt1和gsdf基因可能在红鳍东方鲀精巢分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cyp19a1a和foxl2可能在卵巢分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以上试验结果可为深入研究性别分化相关基因在红鳍东方鲀性别分化过程中的功能奠定基础。
    • 王梓祎; 苟盼盼; 杨金; 马明星; 杨诗晨; 李楠; 仇雪梅
    • 摘要: 为研究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rowth hormone-releasing hormone,GHRH)基因对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生长性状的影响,设计4对可覆盖GHRH基因全序列的PCR引物,采用直接测序法对序列进行分析比对以筛选多态位点。试验群体为随机挑选的219尾红鳍东方鲀,于该群体的6月龄及12月龄时测量其体质量、体长、体高等10个生长相关性状,随后将筛选出的多态位点与生长性状进行关联分析,并进行连锁不平衡及双倍型分析。结果表明:共筛选出7个SNPs位点,分别为C81T、G315C、C1083T、A1524G、G2107A、T2125C和G2256A,其中,C81T、G315C和A1524G 3个位点的多态性与大多数生长性状均存在显著关联性(P<0.05);G2256A与T2125C,G207A与C083T位点均处于连锁不平衡状态,但并非完全连锁;6月龄群体中,双倍型D4和D5的体质量平均值显著高于D3(P<0.05),12月龄群体中,双倍型D5的体质量平均值显著高于D3(P<0.05)。研究表明,C81T、G315C和A1524G 3个位点是对红鳍东方鲀生长有正向影响的优势位点,6月龄群体中,双倍型D4和D5为优势基因型,12月龄群体中,双倍型D5为优势基因型,在后续红鳍东方鲀选育过程中可以优先选择这些位点和基因型。
    • 摘要: 河鲀与唐山早就有着不解之缘,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特定的海洋环境使该海域出产的河鲀与众不同。目前全世界发现的100多种河鲀中,我国允许食用的仅有红鳍东方鲀和暗纹东方鲀两种。其中,红鳍东方鲀更被人们称为“河鲀之王”,唐山,正是其主产区。
    • 袁晨浩; 刘志峰; 马爱军
    • 摘要: 采用微卫星结合混合群体分离分析法技术(SSR-BSA)对红鳍东方鲀群体进行耐低温相关微卫星标记的筛选。首先对300尾红鳍东方鲀幼鱼进行低温处理,分别获得34尾耐低温(S组)和不耐低温个体(D组)。分别在两组中随机挑选15尾提取基因组DNA,构建耐低温和不耐低温DNA混池,然后用148对微卫星引物对其进行扫描。结果发现4个标记(fms45、fms82、fms100和fms182)在耐低温和不耐低温DNA混池中扩增出差异条带。用S组和D组全部个体对4个标记进行单个体验证,结果显示由fms100扩增,携带有116 bp条带的个体在S组和D组的出现频率分别是53%和18%, 132 bp条带的出现频率分别是59%(S组)、24%(D组);由fms182扩增,携带有125bp的个体在S组和D组出现的频率分别是12%和35%,经卡方检验P值均小于0.05,差异显著。本文关于红鳍东方鲀耐低温分子标记的报道,为研究红鳍东方鲀耐低温的遗传基础以及相关分子机制提供了依据,也为开展红鳍东方鲀耐低温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 王森; 黄宇希; 彭欢; 苏鹏; 黎睿君
    • 摘要: 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经济鱼类,探究红鳍东方鲀IgM的结构与功能对其病害防治与免疫系统的研究均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克隆获取了红鳍东方鲀IgM的重(H)链恒定(C)区序列(大小为1326 bp),并将获得的IgM序列连接至pET28a表达载体上,利用大肠杆菌BL21进行体外重组表达。SDS-PAGE结果表明:重组蛋白红鳍东方鲀IgM(TrIgM)大小约为62 kDa,重组表达的IgM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通过体外复性获得可溶性TrIgM蛋白,将制备的TrIgM蛋白免疫BALB/c小鼠,获得了TrIgM鼠抗血清,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制备的鼠抗血清可以与重组TrIgM蛋白和红鳍东方鲀天然血清中的IgM重链蛋白特异性结合。本研究中制备的抗血清可作为检测红鳍东方鲀IgM的特异性抗体,为红鳍东方鲀相关免疫检测提供基础。
    • 韩悦; 马剑锋; 陈雪昌; 严忠雍; 张小军
    • 摘要: 分析4种河豚鱼肌肉中氨基酸,脂肪酸和矿物质元素等营养成分,并评价其营养价值,为市场发展河豚鱼产业提供数据支持。分别采用干燥法、灰化法、凯氏定氮法、气相色谱法、氨基酸自动分析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4种河豚鱼肌肉中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和矿物质的含量。结果表明,4种河豚鱼肌肉中的蛋白质含量丰富,脂肪含量较少,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最高的分别是菊黄东方鲀和红鳍东方鲀。其中,双斑东方鲀的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的比值(essential amino acid/total amino acid,EAA/TAA)、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essential amino acid/non-essential amino acid,EAA/NEAA)和必需氨基酸评分(essential aamino acid index,EAAI)最高,且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评分(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FAO/WHO)标准,红鳍东方鲀的总饱和脂肪酸(total saturated fatty acids,SFA)和总多不饱和脂肪酸(total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的含量最高。常量元素中K含量较高的是菊黄东方鲀(3 923.641 mg/kg),Ca含量较高的是双斑东方鲀(82.883 mg/kg),微量元素中Zn含量较高的是暗纹东方鲀(12.075 mg/kg)。研究表明,4种河豚鱼营养元素丰富,营养价值高,营养成分的检测对河豚鱼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 李伟缘; 熊玉宇; 王子维; 张琦; 姜洁明; 闫红伟; 刘鹰; 刘奇; 李美沅; 王秀利
    • 摘要: 为查明红鳍东方鲀性腺的发育规律,采用组织学方法对2019年6月至2021年4月采集的不同发育时期红鳍东方鲀样本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红鳍东方鲀雌鱼属一次性产卵类型,精巢和卵巢均为封闭型。根据精子和卵子发生过程可知,雄鱼精巢属于全囊成熟型,雌鱼卵巢属于部分同步型。根据卵母细胞的形态结构、卵黄物质的积累和滤泡细胞变化特征,将卵子发生划分为6个时相;根据生精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将精子发生分为5个阶段。根据性腺的外部形态特征、大小、颜色以及组织学特征等,将红鳍东方鲀卵巢及精巢发育过程划分为6个时期。此外,雄鱼、雌鱼性腺指数在进入发育期后快速升高,Ⅴ期时达到峰值,显著高于发育前水平(P0.05),随性腺发育在Ⅳ期开始显著下降(P0.05)。而雄鱼、雌鱼的肥满度在整个繁殖周期变化并不突出(P>0.05)。上述研究成果对红鳍东方鲀繁殖生物学的认知具有重要意义。
    • 王炫凯; 赵彤; 岳扬; 王侯宇; 曲宝成; 熊玉宇; 张玉凤
    • 摘要: 为评价循环水养殖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的质量安全,以大连市某循环水养殖企业的红鳍东方鲀为研究对象(稚鱼平均体质量2.3 g,幼鱼平均体质量1091.4 g,成鱼平均体质量1718.1 g),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对不同养殖阶段红鳍东方鲀体内铅(Pb)、镉(Cd)、汞(Hg)、铜(Cu)和铬(Cr)5种重金属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红鳍东方鲀体内不同重金属含量均未超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NY 5073—2006)的安全标准;不同养殖阶段红鳍东方鲀体内重金属含量变化表明,Cu和Cr是主要富集的金属元素,其中Cu主要富集在肝脏(P0.05),不同组织部位Cd、Hg、Cu的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脏、肌肉是重金属的主要富集器官;单因子污染指数、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计算显示,鱼体重金属污染状况均处于无污染范围;预计日摄入量、致癌风险、非致癌风险评价显示,预计日摄入量对健康风险的贡献较小,儿童、成人的致癌风险均处于可接受范围,非致癌风险可以忽略不计,但儿童的健康风险总体略高于成人。研究表明,循环水养殖模式下红鳍东方鲀的重金属含量水平可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