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紫斑牡丹

紫斑牡丹

紫斑牡丹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321篇,主要集中在园艺、植物学、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0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3915篇;相关期刊126种,包括西北植物学报、北方园艺、甘肃林业科技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第二届全国城市园林观赏植物培育及景观设计技术交流论坛、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2014年学术年会、2013中国洛阳国际牡丹高峰论坛等;紫斑牡丹的相关文献由587位作者贡献,包括唐红、成仿云、王世全等。

紫斑牡丹—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0 占比:5.99%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24%

专利文献>

论文:3915 占比:93.77%

总计:4175篇

紫斑牡丹—发文趋势图

紫斑牡丹

-研究学者

  • 唐红
  • 成仿云
  • 王世全
  • 赵潜龙
  • 郑爱霞
  • 何丽霞
  • 赵雪梅
  • 于玲
  • 唐立红
  • 王章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任艳芬
    • 摘要: 油用牡丹,属毛茛目毛茛科芍药属,多年生木本植物。牡丹籽油是最近几年才被开发出来的,经过专业机构研究分析,牡丹籽油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食用、药用、美容等功效。油用牡丹被国家卫生部门确定为新资源食品后,开始在各地推广种植,主要栽培品种有凤丹牡丹和紫斑牡丹。这两个牡丹品种产籽量大、出油率高、油质好。油用牡丹喜温暖、阳光充足的环境,亦耐半阴、耐寒、耐旱,怕积水及烈日暴晒,适合在土质疏松、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沙质土壤中生长。油用牡丹的主要栽培地有山东省、河南省、甘肃省等。
    • 赵萍; 唐红; 刘兴宇; 何丽霞
    • 摘要: 该研究以3个紫斑牡丹品种(‘象牙白’、‘美人面’、‘紫金冠’)的单瓣与半重瓣花粉为材料,对其超微结构和生理生化特性进行观察分析,并对其花粉培养基进行筛选优化,探讨单瓣和半重瓣花粉的超微结构与花粉萌发率以及物质代谢与花粉萌发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紫斑牡丹花粉萌发的最适宜培养基为100 g·L^(-1)蔗糖+0.15 g·L^(-1)硼酸+10 g·L^(-1)琼脂。(2)花粉饱满率是影响花粉萌发的主要原因。(3)3个紫斑牡丹品种的单瓣花粉离体培养萌发率均显著高于半重瓣的花粉。(4)‘象牙白’、‘美人面’、‘紫金冠’单瓣花粉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高于半重瓣花粉,但三者单瓣花粉的MDA含量和3种保护酶(CAT、SOD、POD)活性均低于半重瓣花粉。研究认为,花粉体内蛋白质亏损和MDA、CAT、SOD、POD的积累可能是引起半重瓣紫斑牡丹花粉萌发率较低的生理原因之一。
    • 何志瑞; 贾随太; 蒋巍; 张贻贻; 王矜
    • 摘要: 为探究紫斑牡丹最佳播种期以及育苗措施,本研究以子午岭林区野生紫斑牡丹种子为试验材料,针对同一批种子采用相同处理方法及不同播期的对比研究以及干藏后在同一播期下采用8种不同处理方法与对照(CK)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采随处理的秋播种子发芽率显著高于次年春播的种子发芽率;经干藏的紫斑牡丹种子仍需较长时间的变温刺激才能生根;子午岭林区紫斑牡丹种子每年9月中上旬为最佳采收期,10月中旬为最佳播种时期;温水浸种+生根粉浸种处理发芽率最高,较CK处理显著提高了18.02%;热水加碱与温水浸种+人工破壳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较CK处理分别显著提高了10.53%和10.05%;热水浸种、冷水浸种、热水加洗衣粉浸种、冷水加洗衣粉浸种及冷水加碱浸种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较CK处理差异不显著。本研究可为今后紫斑牡丹的大面积繁殖以及扩大其种群数量提供科学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 王卫成; 贺欢; 杨馥霞; 汤玲; 唐小刚
    • 摘要: 紫斑牡丹是一种新的食用木本油料资源。在对甘肃紫斑牡丹种业发展现状、存在主要问题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梳理了甘肃紫斑牡丹种业的发展优势,提出了甘肃省紫斑牡丹种业的发展对策:加强紫斑牡丹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多渠道争取资金支持;强化紫斑牡丹优质种苗繁育技术及系列产品研发;加强专业化人才培养;利用造林补助加强油用牡丹种植基地建设。
    • 赵雪芳; 梁琪; 唐红; 张丝曼; 徐宝弟
    • 摘要: 目的:揭示干燥工艺对甘肃紫斑牡丹花冠茶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真空冷冻热风联合干燥(FHCD)、变温热风干燥(VHD)和真空冷冻干燥(VFD)对紫斑牡丹鲜花进行干燥,测定3种干燥工艺下紫斑牡丹花冠茶的活性成分(花青素含量)和质量属性(水分含量、皱缩率和复水性),结合干燥工艺的能量消耗和紫斑牡丹花冠茶的感官特性(外观、茶色、口味等)对3种干燥工艺进行比较。结果:3种干燥工艺下的紫斑牡丹花冠茶花青素含量分别为8.63%,4.68%,12.26%,复水性分别为491.52%,433.28%,531.75%。与VHD相比,FHCD的紫斑牡丹花冠茶花青素含量增加了3.95%、复水性增加了58.24%、皱缩率减小了13.82%;与VFD相比,FHCD的效率提高了1倍,且能耗降低了51.79%。花冠茶的花青素含量与复水性和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41和0.738。花冠茶的颜色与花青素含量有关,花青素含量规律为玫红色花冠茶>粉色花冠茶>白色花冠茶。结论:FHCD的紫斑牡丹花冠茶优质、高效、节能,其花冠茶花青素含量、水分含量、皱缩率和复水性分别为8.63%,9.46%,52.85%,492.40%。
    • 徐艳田
    • 摘要: 沂蒙地区具有推广种植油用牡丹得天独厚的条件。本试验引进凤丹牡丹及紫斑牡丹2个品种,研究其生育期及植物学特性等。结果表明:凤丹牡丹及紫斑牡丹2个品种均可适应沂蒙地区的气候和自然条件,但凤丹牡丹结籽量明显大于紫斑牡丹,更适宜在沂蒙地区进行大规模推广。
    • 马艳芳; 赵晓阳; 陈小玲; 常承秀; 朱惠英; 马慧; 邓刚
    • 摘要: 为查清临夏紫斑病虫害发生情况,在临夏市、临夏县、和政县和康乐县对紫斑牡丹病虫害种类、发生范围及危害程度进行了抽样调查,发现临夏紫斑牡丹病虫害有28种,其中病害23种,害虫5种。以灰霉病、黑斑病、褐斑病、红斑病、叶斑病、白粉病、根腐病、大栗鳃金龟和小云斑鳃金龟为害严重,提出了防控建议。
    • 毛年成
    • 摘要: 舟曲县野生紫斑牡丹自然更新弱,播种、分株和嫁接育苗均存在限制因素。以舟曲县野生紫斑牡丹为材料,开展室内室外环境、日期、生根剂处理3因素多水平全交叉扦插试验。结果表明:8月份室外扦插,吲哚丁酸、ABT1号生根粉600 mg/L浸泡插穗3 min,样穗生根成活效果最佳。圃地施入农家肥15 t/hm^(2)为基肥,高锰酸钾溶液0.05%喷洒土壤消毒,吲哚丁酸或ABT1号生根粉600 mg/L浸泡插穗3 min,8月份室外扦插,搭建塑料膜小棚并遮光率40%,每2周洒水1次,每周揭棚查看并喷施农药杀菌杀虫,50 d成活率可达70%,平均生根可达16条/穗,可以用于紫斑牡丹扦插育苗生产。
    • 张瑞; 唐红; 何丽霞
    • 摘要: 该研究以紫斑牡丹‘关公红’为试验材料,通过调查‘关公红’的开花情况,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技术考察花芽分化和花瓣发育过程的结构特征,并测定同株‘关公红’单、重瓣花朵的花芽在不同分化阶段内源激素含量,分析单、重瓣花朵的花芽分化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特征,为紫斑牡丹不同花型的培育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1)‘关公红’单瓣花朵比重瓣花朵花期长,单瓣花朵花瓣表皮细胞光滑平整无明显褶皱,而重瓣花朵花瓣的表皮有明显的褶皱;重瓣花的花芽分化时间明显早于单瓣,花瓣原基的体积也明显增大,这可能与重瓣花中雄蕊瓣化有关系。(2)低浓度GA_(3)有利于‘关公红’单瓣花朵和重瓣花朵的花芽分化;高浓度的ABA促进重瓣花原基的形成;ZR含量增加有助于紫斑牡丹的花芽分化。(3)较高ZR/IAA、ZR/GA_(3)、ABA/GA_(3)、ABA/IAA比值有利于‘关公红’重瓣花朵的花芽分化;ABA/IAA、ZR/IAA比值的增加有利于‘关公红’单瓣花朵花芽分化;(GA_(3)+IAA+ZR)/ABA与(IAA+ZR)/GA_(3)比值减小分别促进重瓣花朵花瓣原基和雄蕊原基的形成。
    • 李长平
    • 摘要: 紫斑牡丹花朵大,花瓣带有紫斑,坐果率高,具有观赏价值、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目前人工栽培面积小,但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发展紫斑牡丹是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本文概述了紫斑牡丹的形态特征及生长习性,从采种、整地、种子处理、繁殖、定植造林、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适合子午岭林区的紫斑牡丹栽培技术,并分析了紫斑牡丹的发展潜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