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中西对比

中西对比

中西对比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12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常用外国语、文化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5篇、专利文献9831篇;相关期刊105种,包括青年与社会、商情、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 中西对比的相关文献由134位作者贡献,包括林静、熊勤1、刘莉等。

中西对比—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5 占比:1.26%

专利文献>

论文:9831 占比:98.74%

总计:9956篇

中西对比—发文趋势图

中西对比

-研究学者

  • 林静
  • 熊勤1
  • 刘莉
  • 孙铁骑
  • 方苹
  • 李宁宁
  • 李梅
  • 李焕航
  • 熊勤
  • 牟海伟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梁家萃
    • 摘要: 餐桌文化在中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古至今,无论是谈事情,还是招待宴请等都会在餐桌上进行,由此也延伸出了餐桌礼仪及约定俗成的规矩文化。西方历史上常会进行盛大的宴会活动,西方也因此形成了一套由西方文化思想所决定的餐桌文化。由于地理环境及文化风俗的不同导致中西方的餐饮文化各有千秋,而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有助于理解西方的文化思想,从而探讨中西餐桌文化的文化思想内涵及差异所在,以此帮助中国更好地与西方进行交流合作,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的同时,也将中国的思想文化传播到西方。现代中国的餐桌礼仪有一部分是融合了西方的餐桌礼仪文化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西方人也由于全球化原因对中国餐饮感兴趣,而学会了一些中国的餐桌礼仪,双方互相学习,以期以更合理的方式促进社会和谐及全球交流。该文以中西餐桌的座序文化作为切入点,探讨全球文化兼容和互补的问题。
    • 孙九霞; 罗意林
    • 摘要: 本研究基于中西比较视角探讨中国旅游人类学的缘起、新发展与新趋势。自20世纪末,人类学者开始引介西方的学术成果并尝试开展本土化研究。同步于旅游大国和旅游强国的发展历程,研究者广泛吸纳国外新概念与新理论,结合中国国情,研究本土案例,多方进行中西对话,中国旅游人类学在研究议题、理论建构、学科融合和研究方法等实现诸多突破,为世界旅游人类学的发展贡献了中国经验和新的理论。
    • 胡新叶
    • 摘要: 以综述中西方现代设计艺术教育的发展历史着手,立足于切实的西方访学经验,以实例阐述中西方设计艺术教育实践在准备环节与实践环节的异同点,并且就造成这些异同点的原因进行浅表性的发散分析,同时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之上,进一步对艺术教育实践给学生带来的影响进行假设、求证与展望。
    • 张容; 王调运
    • 摘要: 一、问题缘起讲授“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一课时,不少历史教师都会给学生抛出“李约瑟难题”这个问题,即“15世纪以前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上远远超过西方,15世纪以后中国反而远远落后西方,没有产生近代科学”,随后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及对外交流等方面进行中西对比,分析西方近代科技之所以先进,中国古代科技之所以落后,没有像西方那样产生近代科学的原因。
    • 王敏
    • 摘要: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吸取历史上的经验与教训,从实际出发,成功开辟的一条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新道路,是对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超越。以中西对比的阐述形式凸显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显著特征,可以看出我国走的是一条以独立自主为前提、以政治稳定为保障、以共享发展、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平发展、绿色发展为内涵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 马霞蔚
    • 摘要: 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的英语教育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早期的语言学习方法以语法习得为中心,后来发展为侧重交际能力的培养.尽管2001年教育部将文化意识作为语言教学目标之一,但新课程大纲与课堂教学之间似乎存在着差距.该文论述的目的在于将中国的语言课堂发展和教学特点与西方主要英语国家的语言课堂进行对比,从而找出不足,对今后的中国语言教学有所启发.
    • 郝禹
    • 摘要: 无论是在古希腊神话还是古中国传说体系中,对于多子嗣意象的书写是极为执着的,除了对原始生存条件恶劣的反映,更多是人口之于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人这个符号在整个原始语境中的重要定位。总之,神话中的描述是人类对于现实生存条件状况的一种映射和期许。对于多子嗣意象中西方的对比探究,也更能深层挖掘远古时期人们的生活。
    • 田卓涵; 庄佳
    • 摘要: 城市在人类社会中早已存在,至今仍拥有持续的生命力.它是人类社会的一种伟大文化形式,也是人类在有限的时间范围内对空间的划分和占有,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辉煌结晶.本文以城市广场空间营造与民众需求关系为切入点,通过以西安鼓楼广场和威尼斯圣马可广场为例进行分析,深入研究中西方城市广场设计在历史背景、设计理念、服务人群、空间营造等方面的差异,探求城市广场在当今社会的必然发展趋势.
    • 蒋成侠
    • 摘要: 课程思政作为如今中国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是国家战略落地高校改革实践的具体一环."思政"不再仅是某一个或一些思政类课程的独有,而是要对现有的所有课程进行进一步挖掘和开发的重要指导理念.跨文化交际作为所有外语类学科的一项重要课程内容,本身就被包含在语言学习当中,承载着学习了解文化差异、减少跨文化交际冲突的目标和作用,可以在帮助学生们知晓世界并且在对外交流和宣传上大有作为.然而如今高校跨文化交际教学基本现状是专项课程少,结合在日常外语语言文化类课程中时大部分还无法脱离以语言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和以了解西方社会与文化作为课程内容的中心和重点,有忽视可以多与中国社会文化相结合的倾向.因此,论文将以中西方宴席文化为具体实例,讨论跨文化教学在只能与已有外语语言学习课程相结合的情况下如何以中西文化对比形式,在内容和具体教学实践方式上进行完善和优化,以符合课程思政的发展要求同时也让学生对跨文化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更有兴趣并从中所得.
    • 赵园园
    • 摘要: 在国家之间除政治、经济、军事较量之外,舆论的较量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谁掌握了舆论的力量,谁就拥有话语权,不仅能提高自己的软实力,还能潜移默化地改变对方,让对方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大国崛起的进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免不了经受舆论战的较量与博弈。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任贤良所著的《中国崛起之舆论战》一书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的舆论宣传讲起,介绍了我国革命、建设、改革、新时代四个历史阶段的舆论战,并通过中西对比,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如何应对并打好舆论战,提出了建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