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竞渡

竞渡

竞渡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97篇,主要集中在风俗习惯、体育、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4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篇;相关期刊85种,包括党的生活(河南)、现代领导、云梦学刊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二届中国与东南亚民族论坛等;竞渡的相关文献由106位作者贡献,包括蔡堂根、刘兵、戴羽等。

竞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4 占比:96.91%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1.03%

专利文献>

论文:2 占比:2.06%

总计:97篇

竞渡—发文趋势图

竞渡

-研究学者

  • 蔡堂根
  • 刘兵
  • 戴羽
  • 王汝发
  • 王满晨
  • 窦永涛
  • 胡小安
  • 陈丽莹
  • 万寿点墨
  • 三米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裕政
    • 摘要: 在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黎明乡有一座千龟山,千龟山的山顶布满了颜色通红、浑圆如球状的石块,每个圆形的红色石块上遍布着不规则的纹路,这些纹路又将石块分割成若干个小型的圆形石块。放眼望去,红色的圆形石块犹如群龟首尾相连、列成方阵、密密麻麻,浩浩荡荡地向着太阳升起的方向匍匐前进,形成“千龟竞渡”的景观(图1)。千龟山是丽江老君山国家地质公园特有的丹霞地貌景观,在世界众多的丹霞地貌中,没有一处丹霞地貌能呈现“千龟竞渡”的奇特景象。
    • 鲍丹萍
    • 摘要: 同舟共济,跃浪争先,勇立潮头的竞渡精神,是"中国龙舟文化之乡"鄞州区云龙镇的灵魂。在浙江省第四届体育大会龙舟比赛中,由云龙龙舟队24名队员组成的宁波市代表队,斩获男子500米第一名、男子100米第二名、男子200米第二名。
    • 于楼成
    • 摘要: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创作了光辉灿烂的文明。龙舟竞渡起源于我国,是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蕴含了东方人性格特征与运动智慧,是龙文化与运动结合的产物,非常具有传承价值。在文化自信视野下,高校应认识到龙舟竞渡的传承价值,采用多种渠道传承龙舟竞渡,同时在龙舟竞渡传承中,政府部门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大力促进高校与社会通力合作,发挥社会资本的能动作用,发挥各自优势,为发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贡献自身能力。
    • 郑志刚
    • 摘要: 今天的体育史研究方法越来越丰富,本文对我国敦煌地区传统的岁时端午节日的风俗和龙舟竞渡进行了资料佐证,同时对敦煌曲子词中的“泛龙舟”进行阐释和解读,论证了“鸟舟”到“凤舟”,再到端午节日的龙舟竞渡的嬗变历程,论述了龙舟竞渡既不是对屈原勾践等人的悼念,也不是体育竞赛,而是一种复杂的民俗龙舟系统构成的“禳灾”仪式,它是世界性的文化遗产。因此,探讨龙舟这项世界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有了极其重要的意义。
    • 摘要: “锦标”这个词最早始于唐代,是当时最盛大的体育比赛--竞渡的取胜标志。竞渡就是赛龙舟,所谓“锦标”就是在长竿上缠绕着五颜六色的锦缎彩绸。古代在竞赛水面的终点插上锦标,在锣鼓喧天的竞赛中,首先到达终点并夺得锦标的船只为胜者,称为“夺标”。
    • 仇欢; 余凡
    • 摘要: 2000多年前,一枚金灿灿的“铜钺”上面绘刻着“羽人竞渡”,他们持桨奋力驶向远方。今天,云龙人继续演绎着这生动的一幕,在美丽城镇建设中勇立潮头,奋楫前行,一桨激起千层浪,把心中愿景变成壮阔美景。在这里,你能透过龙舟文化,看见“竞渡!竞渡!百舸争流”的奋斗精神;在这里你能透过生态底色,望见“全域美丽”的城乡画卷;在这里,你也能透过专精特新“小巨人”,窥探到“以工促城”的共富智慧。
    • 万寿点墨
    • 摘要: 百舸争流,千帆竞渡。春江水暖,万事万物都以勃勃生机迎接春天。在前行的路上,既要望见江河湖海的磅礴之势,也要捕捉朵朵浪花的微小之态,在时代中激荡出不同的回响。驾着前行的航船,奋斗者们与机遇并肩,只见百舸争流千帆渡,逆势而上竞风流,东方风来满眼春。沧海横流,山岳弥坚。时光见证岁月的不凡,脚步承载奋进的激情。
    • 张亮
    • 摘要: 四川历史上经历过两次移民,而四川人口西北向东南分布,水域流向川南地区,给川南文化交融,创造自然条件.本文通过对川南龙舟文化研究探析四川龙舟民俗文化的历史发展环境,发现川南龙舟文化发展规律:川南龙舟竞渡文化属于外来文化,确定从秦国灭楚由人口迁徙带来文化习俗,其发展经历宗亲自发期、半宗亲半契约,走到契约期三个时期.
    • 古言之
    • 摘要: 说到和端午节有关的民俗,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吃粽子和竞渡,这和中华民族的龙崇拜相关。粽子投入江河水里祭祀龙神,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如果要说到和端午节有关的植物,人们一定会说出一种植物名字:艾草。
    • 戴羽; 王满晨
    • 摘要: 采用文献资料法,考述我国古代竞渡治理的内容、特征.结论 如下:自唐代开始,政府通过法律途径治理民间竞渡出现的赌博、人身伤害、靡费财力、废农耗业等现象.古代竞渡治理以禁为主,包括禁止竟渡、禁造龙舟等措施,治理手段单一.古代竞渡治理地域性特征显著,地方官是竞渡治理的主体,这也造成各地竞渡治理量刑尺度不一.唐宋时期,竞渡治理有赏有禁.元代以后,竞渡治理以禁为主,禁止竞渡甚至成为地方官的“善政”之一.竞渡“禁而不止”成为明清时期常见的社会现象.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